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司孟月 《科技信息》2008,(23):174-175
文章首先对城镇贫困人口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城镇贫困人口的现状和特征。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生活状况、人口结构上阐述了河南省城镇贫困人口的现状;与此同时,从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城镇贫困人口的特征:经济特征、行业与地域特征、发展趋势特征以及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1990—2013年间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格局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总体数量呈现上升态势,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现上升趋势;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空间异质性特征,新城市贫困人口空间格局由"整体破碎+局部集聚"向"圈层放射+局部嵌套"变化;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中心表现出向西南连续迁移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呈现东北—西南向的空间分布格局;西安市新城市贫困人口格局演变是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继承、住房分配制度和住房改革、城市规划导向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扶贫有一定的基础且成效明显,但鉴于贫困面积大、程度深和情况复杂等现状,应继续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旅游扶贫实施过程中重视贫困人口的参与,通过旅游扶贫切实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以及进一步加强旅游扶贫的管理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巨额资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农村2.2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30%降为2000年的3%。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尚有3000万人未脱贫,而且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目前城市贫困的现状,对于目前中国城市扶贫体制中出现的问题,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在文章中发出了正视并关注城市贫困人口的呼吁,指明了帮助贫困人口脱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贫困不仅是贫困人口生计资本不足的体现,更是贫困人口能力和机会短缺的后果,教育扶贫的目的就是解决贫困人口能力短缺的问题.当前我国教育扶贫投入日益增加,而产生的扶贫效益呈现地区差别,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差异显著,而贫困地区内部教育扶贫也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以深度贫困地区恩施州为例,选用8个县(市)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各县市之间教育扶贫运行机制与扶贫绩效,并针对其不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GIS的支持下,构建河南省贫困人口空间数据库,对河南省贫困地区的分布特征、贫困人口空间分布的集散程度、贫困区域划分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河南省贫困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南、东南多而中部少的特点;(2)河南省贫困人口在周口市、南阳市分布最为集中,新乡市分布最为分散;(3)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相似值之间的空间集聚,并且在总体上趋向集中;(4)豫中、豫西、豫北、豫南、豫东五大地理区域的贫困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豫南和豫东地区贫困程度最为深刻;(5)根据各地市的贫困程度状况,可以利用Jenks自然断裂法将河南省划分成4个贫困类型区:基本脱贫区、低度贫困区、中度贫困区、高度贫困区.  相似文献   

8.
唐剑 《凉山大学学报》2004,6(1):72-74,77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大部分都分布在西部各省区,西部农村反贫困战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和”两个大局”战略思想能否顺利实现。本文试对中国西部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关于反贫困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以往旅游反贫困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功能论、社会分层论、拟剧论等社会学理论与旅游反贫困研究的关系;分析了旅游在反贫困中的显功能、隐功能;运用选择模型阐释旅游业对贫困人口福利的影响;探讨因旅游业发展导致的环境、社会分层和产业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贫困人口的影响;论述了旅游在反贫困中的角色、动态特征和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广西民族地区缓解贫困的有效途径,但旅游扶贫功效的发挥必须保障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社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选择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方式、协调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以及提高贫困人口人文素质,方能有利于广西民族地区贫困缓解的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皖西地区扶贫与返贫问题系统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祎  葛向东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4):62-66,96
贫困是困惑人类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初步解决温饱群众的“返贫”问题、“自然障碍区”特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已成为新世纪反贫困工作的重点。本文以皖西贫困区为例,对贫困与返贫的根源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历史遗留问题仍然突出,现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政策制约了开发式扶贫的开展,扶贫政策执行难度加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中问题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灾害抵御能力弱,部分群众生存环境恶劣,贫困区社会问题较突出。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贫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反贫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贫困地区贫困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贫困地区存在的三大恶性循环,并提出了冲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与人文多因素交织造成山区贫困差异显著,测定贫困-富裕度及驱动,可为山区脱贫致富提供决策支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从自然环境(A)、土地资源(B)、县域经济(C)、民众生活质量(D)和生计能力(E)5个维度选取33项指标建立指标体系,测度河北山区多维贫困-富裕度状况;引入贫困区位熵分析不同维度对贫困发生的影响;将二者进行空间耦合,找出贫困分布与主导维度的空间一致性与差异,并结合各维度主导因子探讨可持续生计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多维贫困发生率为89.52%,中度以上贫困发生率为62.50%,贫困程度深;空间分布上,中度和低度贫困连片多发,重度、富裕或相对富裕区分布分散;贫困驱动上,A和C维度主导的贫困发生率高于其他维度,重度贫困与A维度空间耦合度高,中度贫困与A、C维度空间一致。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生态搬迁、增加自然资源效益、土地和产业扶贫等差异化可持续生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服务民族地区后扶贫时代全面精准脱贫的现实需要为目的,对大数据技术与民族地区精准帮扶工作的关联点、契合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大数据在精准扶贫当中的技术优势,提出了建设乡村大数据基础设施、打造网络大数据技术队伍、开展大数据技术贫困治理等实现民族地区智慧脱贫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民族地区的全面精准脱贫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服务民族地区后扶贫时代全面精准脱贫的现实需要为目的,对大数据技术与民族地区精准帮扶工作的关联点、契合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大数据在精准扶贫当中的技术优势,提出了建设乡村大数据基础设施、打造网络大数据技术队伍、开展大数据技术贫困治理等实现民族地区智慧脱贫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民族地区的全面精准脱贫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苗族自明末清初开始从贵州等地迁居云南文山州境内。由于苗族在文山是晚到民族,迁到文山后90%以上居住在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贫困面广,有的贫困程度还相对较深。文章主要针对文山州内广大山区苗族的经济发展现状,查寻分析贫困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资源价值补偿必要性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借助遥感影像等数据,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机会发展损失和碳排放的角度,估算安徽省大别山片区扶贫县补偿标准,结果显示:岳西、金寨和太湖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碳排放价值均很大,而阜南、临泉、颍上、利辛、寿县和霍邱等县的发展权损失较大,以上各县应该获得相应的生态补偿。根据扶贫移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出生态补偿和扶贫移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给当地政府的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该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矿产资源的开采为依托的矿业经济一直都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当地的资源性企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鼓励其参与到本社区的扶贫工作中去,势必会对喀斯特地区的扶贫发展带来新的活力,那么研究该地区资源性企业参与当地政府的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武陵山片区县域扶贫综合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武陵山片区的贫困特征,从贫困基础、健康保障、教育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和综合扶贫潜力等5个方面,构建了片区县域扶贫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片区71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收集2011-2015年的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各县(市、区)这5年的扶贫综合绩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县区域扶贫综合绩效值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贵州省的整体扶贫综合绩效相对较好,湖北省和湖南省的一般,重庆市的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省4个县级革命老区为研究对象,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构建了居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脱贫欲望直接影响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意向;(2)行为态度通过中介变量脱贫欲望间接影响行为意向;(3)行为意向影响参与行为;(4)感知行为控制和脱贫欲望是驱动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