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土地所有权在我国大陆的主体是国家和集体。农地使用权实质上就是土地的用益物权。可以尝试构建民族地区农村土地使用的地上权,考虑设立民族地区农村土地使用的永佃权,大胆推行民族地区农村土地使用的地役权。  相似文献   

2.
以藏区等民族地区土地案件为例,研究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未批先用"等土地违法问题,分析基层政府部门在主动违法情况下应承担的责任,该责任主要为个人责任。个别地方政府假借城乡统筹,通过非法流转土地,使之合法化进而换取利益,目前监管的空间有限。对违法的工作人员进行土地违法责任追究时,应以其违反法定程序造成农民土地权益损害为前提。基层政府部门本身不对其工作人员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承担责任,基层政府的直接责任人员和行政主管负责人承担法定行政或刑事责任。从实际出发,建议在民族地区实行预防性"约谈"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土地转用的有效形式。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的落实息息相关。从土地流转概念的法律界定出发,落脚于农民土地权益之法律属性和具体内容,分析土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实现之间权利逻辑与制度演进之逻辑,指出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构建和运行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经过了四个阶段:土地私有、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土地流转时期。从中可以看出,建国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往往是由国家主导的,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产权分化的过程。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面临着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稳定、流转渠道不畅通、征地补偿机制和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其出路在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产权制度,并且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允许土地产权进一步分化,保护农民土地权利的自由流转和公平交易;改革当前的征地补偿机制和标准,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并使土地发展收益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转机制的缺失是中国土地制度的根本缺陷,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赣西新姚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构的基本观点,并讨论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冬 《当代地方科技》2012,(15):49-49,51
土地问题是中国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制度的核心。本文从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入手,揭示出中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主体本底不清、界定模糊、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弊端。提出“明晰土地产权;强化农村土地承包权;探索集体土地资本化市场化改革;推进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等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农村各种土地制度改革模式的分析,认为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形成了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是目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分散经营、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土地征用侵害农民利益等问题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残缺、分配制度不合理、资源配置不科学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外延和内涵、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平衡土地收益分配、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等对策,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土地制度是一项农村的基本制度,在农村土地管理中,必须依法行政,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应用效率。本文提出了当前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存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土地使用权的不稳定,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农民进行土地改良的投资十分有限,大大降低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引用天柱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区域差异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全面分析天柱县1997~2005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主要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人口增长等.  相似文献   

12.
贵州以峰丛洼地 /峰丛峡谷为主要地貌类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喀斯特发育典型、生态脆弱、环境封闭、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在麻山、瑶山、花江等地大量调查的基础上 ,以这一特定地区人地关系的分析为主线 ,探讨了该区人地关系的现状和危机产生的自然与社会原因。并针对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人地关系的调控和脱贫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云南,鸦片的泛滥令世人震惊。当时,其所产鸦片因"劲大"、"味醇"而有"云土甲天下"之美名,其年产量高达5000万两之巨。在沿边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毒品问题尤为突出,时到今日,禁毒情势仍较为严峻。屡禁不止的毒品问题给这个地区带来了深刻影响,毒害深远。研究近代云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的鸦片问题,可以为当今我国以及全球范围内严峻的禁毒斗争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p-n结电容放电理论为采用开路电压衰减法测量太阳电池异常少子寿命提出修正计算公式,分析指出,电池光致注入与电致注入少于寿命不同是由于p-n结基区少于寿命中的有效分量不同造成的。此外,还讨论了电致注入少子寿命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5.
依据默顿提出的社会失范理论和社会适应方式,采用修订的"社会适应方式问卷"对2000名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贵州少数民族居民主要采用的社会适应方式依次为遵从、形式主义、创新、反叛和逃避;少数民族居民社会适应方式在教育水平、职业、地域等因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禹州市的自然地理特点出发,阐明了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地貌是本区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土地进行了类型划分,建立起二级土地类型自然分类系统;最后,以土地类型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指出本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石柱县2010年土地调查变更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选取土地利用指数,从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空间结构和利用强度3个方面,对石柱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柱县的林地最多,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其次是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角和西南角;林地、耕地和草地3种地类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8.35%;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差异大,总体利用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8.
县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区划研究--以广西横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融自然、社会、经济于一体的复合系统.文章以位于桂东南的横县为研究区,对土地生态经济分区的原则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采用GIS技术建立了包括自然生态、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等信息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空间数据库,选择其中40项特征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研究区的21个农业乡(镇)进行了聚类分析,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8个土地生态经济分区,在分析各土地生态经济分区的主要特点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建设方向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孟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7):169-170,179
西部民族地区广大辽阔,资源丰富,却在经济发展上长期落后于东部的经济发展。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扶植下,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制约已经不存在了,问题在于怎么利用好外资。通过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外资利用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分工模型,研究了少数民族地区分工演进与交易效率、交易费用的关系,得出了分工演进与交易效率正相关的结论,提出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易效率、减少交易费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分工的演进,进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