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并列称为三大回指形式.名词回指主要通过同形、部分同形、同义、上下义等形式表现出来,而各种形式的使用则受到语境、语法、修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俄语与汉语在许多回指方式和运用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对比,介绍了俄汉双语回指的类别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回指是某些词或短语在同一语篇中被用来回指另外一个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间接回指是回指现象的一种,也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旨在对汉语语篇中的间接回指现象从语义上重新分类。本文认为,间接回指之所以难于理解,关键在于在不同句子当中,回指项与先行项之间的关系各不相同。因此,我们从语义角度出发,借鉴徐(1999)对名词回指的分类,在语料库实证研究基础上,将汉语中间接回指现象重新分类为六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3.
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从篇章回指角度分析《孟子》中近指代词"此"和"是",比较两者各自的功能特征和相互间的差异,并从另一个角度为"是"由指示代词发展为系词提供理据。《孟子》中,"此"的小句性显性回指占整个回指总数的28.3%,"是"占34.2%。小句性显性回指类型中,指称距离为零的情况占整个类型的百分比,"此"为33.3%,"是"为75.5%;"是"指称距离为零的比例远远超过"此"。这为后代"是"转化为系词,而"此"未转化为系词提供了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4.
李棠 《科技信息》2008,(9):272-272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实际的语料分析,对英语中的指示代词It和汉语中相对应的它在回指方面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it和它在两种语言中的回指用法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it可以回指人而它不可以,it回指事情的情况相对较多而它的这种用法极少。此外,it不能单独作限定成分来回指,而它可以。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无条件句引导词"不管"有其独特的句法功能,后面可以接体词或体词性短语、疑问代词还有分句形式等。"不管"引导的分句与前面分句存在陈述或被陈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管"引导的分句与后面分句存在回指的关系。通过考察,引导词"不管"所在分句只有在与前面分句存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不能隐去,其余都可隐去,不影响整个句子的意思,这主要与表达者的主要表达思想有关,引导词后面的小分句在整个篇章中只起到一个衔接的作用。文章试图从篇章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引导词"不管"的隐现机制,最后结合语言的主观性分析出"不管"引导句子所具有篇章功能的动因是词本身的作用和说话者交际的需要,对语境意义的吸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实际的语料分析,对英语中的指示代词It和汉语中相对应的它在回指方面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it和它在两种语言中的回指用法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it可以回指人而它不可以,it回指事情的情况相对较多而它的这种用法极少.此外,it不能单独作限定成分来回指,而它可以.  相似文献   

7.
制约代词回指的因素有句法、语义、语用(篇)三个层次的内容。从语义-语句角度来研究回指问题,可以采用次范畴化的研究方法,将代词的中心语按[±独存]性标准分为领域与非领域两类,把主句动词按[±指向自身的领域][±指向他身的领域][±指向自身的非领域][±指向他身的非领域]四个标准分为内向动词、双向动词、外向动词三大类若干小类,这些次范畴在"NP1的NP2+V+他(的)VP/AP/NP3"格式中对"他"的句内回指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三个平面理论,话题是个语用成分,指述说的对象。它在语句线性序列中的位置分布及其形式都与它所承载的信息内容密切相关。当它传递已知信息时,一般位于语句的开头,其形式为表示特指的名词短语、代词或无形的零回指;当它传递新知信息时,则位于语句的结尾或中间,其形式为表示泛指的名词短语。由于任何语句都是句法、语义、语用的结合体,因此,在语用平面表现为话题的成分在语义平面可能表现为施事或受事等语义成分、在句法平面则表现为主语、宾语或状语等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认知的观点,以阿里尔的可及性理论、兰加可的观念参照点理论为基础,对深层回指提出全新的解释。研究表明回指词的先行项不一定是语篇的某一词或句法成分,但它必定是交际双方根据话语所建立的心理表征中突出的实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就指示和回指进行了对比,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提出了建设性的标准。指示的基本特征包括文外照应、自我中心以及带有话语者意图;而回指的基本特征是文内照应、没有语境中心和话语者意图。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将是否舍有隐含意义作为区分指示和回指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22部现代汉语戏剧中找到了322个间接回指的实例,并对其中先行词(AT)和间接回指(IA)的形态关系进行了穷尽式分析和归类,并与相关英语语言研究成果作了对比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翔实的佐证和参照。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通过声学实验系统地考察了汉语中由"是"和"连"标记的焦点成分的语音特征。研究指出:1)由"是"和"连"所标记的焦点成分,对音高和时长作用的相同点表现在,将焦点位置音高显著抬高,时长显著拉长,将焦点后成分音高显著压低;2)这两类焦点成分可以与窄焦点实现叠加,叠加的焦点比句法标记焦点,或窄焦点对音高和时长的作用更为显著;3)这两类句法标记的焦点,可以与窄焦点在同一个句子中的不同位置,实现音高突显;4)"是"和"连"所标记的焦点成分语音特征的差异性表现在,"是"所标记的焦点,强度比"连"标记的成分强:对音高和时长的抬高和拉长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根据象似性理论,分析认为汉语儿歌中的象似性包括语音和句法层面上的象似性。在语音层面上,汉语儿歌的象似性主要表现为拟声词及叠韵、押韵等语音象征形式。在句法层面上,顺序、距离和数量象似性原则在汉语儿歌中都有表现,其中以数量象似性的重叠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英语句内下指的构式类型除了传统的代词下指式"P+N",还有零代词下指式"Φ+N∕P".下指构式及其句法形式、语义、语用功能之间对应形成象似关系.不同构式的背景化程度差异取决于句首小句的语法化程度以及小句间的语义依存性高低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种可扩展的汉语指同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的汉语指同求解方法,主要针对汉语篇章中与代词和定指短语相关的指同求解.该方法分为基本指同求解算法和可扩展部分两个组成部分.基本指同求解算法基于定心理论,其中实现了一些通用的指同求解策略和规则.基本算法虽已具有一定的正确率,但对于汉语指同求解来说仍不够完善.可扩展部分引入了错误修正规则对基本算法的求解错误进行修正,使求解正确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中给出了错误修正规则的一般形式、获取途径及应用方法,还结合若干规则实例来表明错误修正规则的有效性.对该方法进行了实现并进行了测试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的角度对间接回指现象进行了探讨,通过详细的论证与分析,提出了基于对比与对照的英汉间接回指现象的翻译方法。如还原回指项,增添衔接词或衔接方式,省略衔接词或衔接方式和逻辑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17.
峡江方言的人称代词主要有三身代词我、你、渠、我叽、我吧、你叽、渠叽以及非三身代词自家、口口[p‘iaη"@ηa]、人家、大家.全文对它们的语音形式作了详细描写,并通过与普通话中的相应形式的比较,逐个分析它们的意义指称对象和语法功能,其中有些人称代词在语用中还会发生转义,文中将其概括为虚指、泛指和转指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汉语中的一个词一般不能通过词形的变化来实现词性的转变.但是,汉语谓词性成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名词化",从而在语义上由陈述变成指称.揭示了现代汉语复合词中的一类"同形异构复合词"在词类转化过程中存在"潜标记"转指--异构现象,并从认知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晖 《潍坊学院学报》2007,7(5):75-77,111
汉语普通话的指示代词只有近指和远指,而潍坊方言的指示代词却在近指、远指之间还有一个中指,是三分的,其语法作用与普通话有不少差别。近指、中指、远指各有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而且语音也有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重叠”指的是句法重叠。荔浦方言双音名词(包括时间词、方位词和体词性指示代词)有AAB重叠形式,其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与基式有较大差别。“意义”和“功能”是描写和解释的重点,同时根据量名组合形式,简要讨论了这种重叠形式的来源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