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改变Mo-W-Co高温合金中Al2O3的含量,研究Al2O3对Mo-W-Co高温合金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球磨、压制成形和真空烧结等工艺制备Mo-W-Co-Al2O3高温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金相显微镜(OM)对制备好的合金的相结构、形貌和粒度进行分析,并测试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添加Al2O3能提高Mo-W-Co高温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当wAl2O3为5%时,Mo-W-Co高温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达到最佳效果;在真空烧结时,Al2O3在合金中形成了γ-Al2O3相,是影响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关键相.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Al2O3颗粒,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氧化铝铜(Cu-Al2O3)。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洛氏硬度仪和涡流计分别测试了Cu-Al2O3的结合能、微观组织、硬度和导电率。结果表明:随Al2O3颗粒含量的增加,Cu-Al2O3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当Al2O3颗粒的质量分数达到0.084%时,Cu-Al2O3的硬度达到最大值75.73(HRB)。Cu-Al2O3的导电率随着Al2O3颗粒含量的增加逐渐下降。Al2O3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084%时为最佳值,Cu-Al2O3的硬度达到最大值,导电率达到69.1% IACS。  相似文献   

3.
以松木为模板,采用模板法将不同含量的Al2O3添加到WO3/ZrO2复合氧化物中,采用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分析、拉曼光谱和NH3等温吸附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评估其改进结果。将Al2O3/WO3/ZrO2催化剂应用到甲醇与乌桕油(非食用油)的酯交换反应中,在其他反应条件相同,Al2O3质量分数为3%时,生物柴油最高产率达到83.1%。结果表明:添加Al2O3稳定了ZrO2的四方相结构,使得催化剂比表面积更大、孔数量增加;模板法制备的催化剂孔径分布均匀,WO3呈高度分散无定型状态;引入Al2O3增加了WO3/ZrO2催化剂的中强酸性,对弱酸性和强酸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沉淀法合成LiMn2-xAlxO4x=0.01,0.05,0.10,0.20),pH的范围为10.5~10.6,搅拌速度为350 r/min,水浴温度为55℃,分两次烧结.首次煅烧温度为680℃,保温时间为18 h;第二次煅烧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18 h.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方法测试最终产物.测试结果表明:Al3+的掺入有效地改善了LiMn2O4的高温循环性能,使其高温循环容量衰减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尤其当Al3+的掺入量为0.05时,有比其他掺杂量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A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0%,0.35%,0.60%的Cu-Al合金粉末进行内氧化,得到Cu-Al2O3粉末。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u-Al2O3粉末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carbon nano tubes, CNTs),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CNTs/Cu-Al2O3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CNTs/Cu-Al2O3复合粉末、复合材料断口的形貌。采用显微硬度计、微拉伸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对纯Cu及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抗拉强度、摩擦因数进行测试。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复合材料在3.5%NaCl (质量分数)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Al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粉末表面合成的CNTs的数量也增多。Al的质量分数为0.35%时,CNTs/Cu-Al2O3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与纯Cu相比,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腐蚀电势分别提高了86.4%和43.2%,分别为315 MPa和-0.268 V,摩擦因数降低了53.3%,仅为0.28。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铁酸钴-氧化铝(CoFe2O4-Al2O3)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对多孔CoFe2O4-Al2O3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 利用制备的CoFe2O4-Al2O3复合材料活化过硫酸氢钾(PMS)来降解废水溶液中的日落黄(SY),通过研究CoFe2O4-Al2O3材料制备过程中Co2+,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煅烧温度和时长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Co2+,Fe3+和Al3+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1:2:12,最佳煅烧温度为400 ℃和最佳煅烧时长为3 h. 对采用在最优条件下制得的CoFe2O4-Al2O3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PMS氧化降解含日落黄废水进行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不同体系、PMS用量、CoFe2O4-Al2O3材料用量和一些阴离子对日落黄降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pH=7,温度为55 ℃条件下,用0.1 g催化剂和0.125 g PMS能使100 mL质量浓度为0.6 g·L-1的日落黄溶液在30 min内降解率达到99.5%. 同时,碳酸氢根负离子(HCO3-)和硝酸根负离子(NO3-)的加入抑制了日落黄的降解,而Cl-则能促进日落黄的降解. 此外,在进行4次循环使用后,CoFe2O4-Al2O3仍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日落黄去除效果仍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纳米Al2O3对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热力学,最佳酸度和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pH条件下,铊定量、快速地被吸附在纳米Al2O3材料上;其2,20,40 ℃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44, 5.78, 6.28 mg·g-1;等温吸附线呈现可逆的Langmuir吸附形式.吸附反应的焓变ΔH0和熵ΔS0均为正值,ΔG0为负值,说明该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被吸附在纳米Al2O3上的金属离子能采用1.00 mL 0.25 mol·L-1 HCl溶液定量洗脱, 其回收率达到98%.该法对铊的检出限为0.84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 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水样和多金属结核样品GBW07296的测定,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针对太湖原水中氨基酸氯化消毒后可能引发的嗅味问题,采用太湖某水厂滤后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O3/H2O2深度处理工艺对水中致嗅氨基酸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滤后水中致嗅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81.6%,采用O3/H2O2工艺降解致嗅氨基酸的最佳投量为1.5 mg·L-1 O3和0.06 mM H2O2,去除率91.28%,致嗅氨基酸浓度降至484.62 ng·L-1,加氯消毒后几乎没有致嗅风险。水温10~30℃范围内,O3/H2O2对致嗅氨基酸的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pH=6~8范围内,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增大。另外,该组合工艺较单独O3/H2O2对溴酸盐的生成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按照化学摩尔配比计算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Na0.7CoO2样品,XRD测量结果表明合成的Na0.7CoO2是单相多晶.在冰水混合物温度下测量的Raman光谱证明了合成的Na0.7CoO2多晶具有成分准确和物相单一的特点.分析表明粒径为20~5nm的Co3O4原料具有高的烧结驱动能和大比表面积,这是烧结Na0.7CoO2多晶不需氧气保护、温度较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Nd(OH)3,Co3O4和Nb2O5纳米粒子以及Nd(OH)3-Co3O4-Nb2O5纳米复合掺杂和传统复合掺杂BaTiO3基陶瓷,研究了掺杂剂的粒径对BaTiO3基陶瓷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并对纳米掺杂和传统掺杂BaTiO3基陶瓷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掺杂剂的粒度对BaTiO3基介电陶瓷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有较明显的影响,特别是纳米复合氧化物掺杂能够促进烧结中晶粒"芯-壳"结构的形成,能有效地抑制晶粒长大并形成细晶结构,从而显著地降低烧结温度,提高介电常数、降低介电损耗,改善BaTiO3基陶瓷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基化学包覆法在纳米钛酸钡粉体包覆氧化铝、二氧化硅和氧化锌等物质,并通过两段式烧结法制备了平均晶粒尺寸120 nm的超细晶钛酸钡基储能陶瓷.包覆层的存在抑制了晶粒生长和异常晶粒长大,同时将陶瓷的交流击穿场强大幅提高至150 kV·cm-1以上,储能密度达到0.829 J·cm-3.电子能量损失谱显示,包覆掺杂的元素明显偏聚于陶瓷晶界,形成具有芯-壳结构的晶粒.而高温阻抗谱的测试和拟合结果则进一步解释了陶瓷性能改善的原因.虽然此超细晶陶瓷的储能密度并不十分突出,但其晶粒细小均匀、烧结温度低,因而可用于制备多层陶瓷电容器,从而大幅提高储能密度,这是常见的储能陶瓷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以低软化点的铅硼硅酸盐玻璃和Al2O3粉末为原料,制备Al2O3/玻璃低温共烧复合玻璃陶瓷材料。考察烧结温度和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Al2O3对复合玻璃陶瓷烧结机制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l2O3掺入PbO-B2O3-SiO2玻璃中改善了与Al2O3陶瓷的界面润湿,对烧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添加质量分数为4%Al2O3的复相玻璃陶瓷、烧成温度为850℃时性能最好,其密度为3.1 g/cm3,介电常数为8.46,介电损耗为0.001 1。  相似文献   

13.
利用激光烧结工艺合成了Al2O3-WO3系列NTC热敏陶瓷材料.研究发现,这种陶瓷材料在一定的组分范围和工艺条件下,在较宽的温区内,其阻温特性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X-ray衍射分析表明,经激光烧结的NTC热敏材料中含有Al2O3,Al2(WO4)3和AlxWO3相,且此材料中的导电相为钨青铜结构的AlxWO3.AlxWO3相是在Al2O3-WO3二元系平衡相图中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4.
激光烧结陶瓷粉末成形零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Al2O3陶瓷粉末的激光烧结过程,介绍了激光烧结实验装置,分析了烧结参数对烧结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激光烧结的Al2O3陶瓷零件。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单,可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与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0.2NiFe2O4/0.8BaTiO3复合多铁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铁电相与铁磁相共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进行了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材料内部是异质结构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结果分析复合材料由NiFe2O4和BaTiO3两相构成,并且两相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电滞回线表明,样品具有铁电性,但存在着一定的漏电.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磁性能进行了测量,由于NiFe2O4的存在,样品具有磁性.  相似文献   

16.
Fe基-Al_2O_3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工业还原铁粉、Al2O3颗粒、炭粉及某种适量粘结剂,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在高温下进行烧结,制备了Al2O3颗粒增强Fe基复合材料。用STEM,TEM及SEM对界面结合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在Al2O3颗粒与Fe基界面生成了中间相,使Al2O3与铁基有良好的结合强度,所制备的Fe基-Al2O3复合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已超过相同含碳量的碳钢材料  相似文献   

17.
弥散强化铜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的特性,孔洞是影响导电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高速压制成形技术,对Al2 O3质量分数为0.9%的弥散强化铜粉压制成形,研究了压制速度对生坯的影响.当压制速度为9.4 m·s-1时得到密度为8.46 g·cm-3的生坯.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烧结所得Al2 O3弥散强化铜试样导电率的影响.当生坯密度相同时,烧结温度越高,所得试样的导电率也越高.断口与金相分析表明:烧结温度为950℃时,烧结不充分,颗粒边界以及孔洞多而明显,孔洞形状不规则;烧结温度为1080℃时,颗粒边界消失,孔洞圆化,韧窝出现,烧结坯的电导率为71.3%IACS.  相似文献   

18.
高岭土原位碳热还原制备Al2O3/SiC复相陶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利用高岭土通过原位反应及热压烧结制备Al2O3/SiC复相陶瓷材料.探索了以天然矿物高岭土,碳作为原材料,低成本合成制备高性能Al2O3/SiC复相陶瓷的新方法.首先,在原位碳热还原反应中,高岭土和碳在流动氩气氛中合成制备Al2O3/SiC复相陶瓷粉,对合成反应的热力学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合成的Al2O3/SiC复相陶瓷粉进行了DTA和XRD分析,分析表明陶瓷粉的合成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高岭土自身的脱水,第二步是SiO2被还原的过程及制备出Al2O3/SiC复相陶瓷粉.研究表明,最佳的粉末合成温度为1550℃;其次,Al2O3/SiC复相陶瓷粉通过热压烧结合成制备Al2O3/SiC复相陶瓷,烧结助剂的添加有助于降低烧结温度.复相陶瓷抗弯强度达到420 MPa,相对密度达到98%,硬度HRA89.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纳米和亚微米Al2O3粉末为原料,MgO为掺杂剂,SiC为高温发泡剂,利用Al2O3基陶瓷具有超塑性变形能力的特点,制备了闭孔多孔Al2O3基陶瓷.研究了不同粒径Al2O3粉末和不同MgO含量对Al2O3基多孔陶瓷开口气孔率、闭口气孔率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考察了Al2O3基多孔陶瓷的物相组成,探讨了闭口气孔在Al2O3基多孔陶瓷烧结过程中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以纳米Al2O3粉末制备的Al2O3基多孔陶瓷具有更低的开口气孔率,仅为13%,而闭口气孔率可达132%,且其闭孔孔径尺寸约为1~2μm.坯体中MgO与Al2O3反应完全,多孔陶瓷的物相组成仅为Al2O3和MgAl2O4.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研究了CdO-Sb_(2)O_(3)-WO_(3)系列(以下简称Cd-Sb-W系)线性热敏材料的晶型、显微结构、电学特征及烧结机理.文中在理论上分析了晶粒大小、导电特性不同的两相机械混合物的电导与材料组分的关系,提出了两相电导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数学推导,计算数据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