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几年,钓鱼岛争端和南海争端呈现同时升温、同时激化的态势,应对这两个方向上的挑战,成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问题。以"战略重点"原则为指导统筹处理海上争端问题,意味着我们必须采取"争东海、稳南海"的策略。"争东海"是指,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加强执法维权力度,反制日本的挑衅行为,推进我国在钓鱼岛主权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的政策主张早日实现。与此同时,"稳南海"则是指,  相似文献   

2.
冷战期间日本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冷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开始介入南海争端。新世纪,为维护其海上“生命线”安全的需要,保障其经济利益,争夺地区主导权并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牵制中国,日本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其战略措施有: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日美同盟,包括拉拢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日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战略关系;从军事战略上谋划介入南海地区。日本介入南海争端意图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阻遏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严重地威胁中国领海主权的完整。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日本因素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世界知识》2013,(7):20-22
第一,部分国家在"冷战思维"的影响下,联手制华意图明显,使南海、东海形势更趋复杂近年来,部分东南亚国家以及日本与中国的海洋权益争端愈演愈烈,南海、东海海域风起云涌,进入"多事之秋"。在此种背景下,美国通过频繁举行联合军演等方式显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达到为盟国"打气",威慑中国的目的。而本地区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加强与美国的联合军演,试图"挟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的南海局势极不平静,政治、法理、军事斗争与战略博弈全面铺开,错综复杂。前八个月中国为应对两大"转折"——美国的南海政策由不持立场、保持"中立"而转向公开介入、高调染指;南海矛盾的主要斗争形式由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转向国际司法斗争和中美海上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以来,美国对南海事务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美国的南海政策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也显现出美国南海政策的某种困局。这种困境表现为美国在南海盟国的牵连与背弃、美国在南海争端中的角色难以得到中国的认同。随着南海争端的延续,美国南海政策的困局也将随之变化。分析美国南海困境延续与未来美国南海政策演变,有助于加深对美国南海政策影响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日本和菲律宾分别在我国东海和南海挑起事端,严重侵犯中国的海洋主权。根据国际公法,日本和菲律宾应当放弃武力威胁的违法行为,回到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正确道路上来。中国与日菲之间的领土争端也影响到各自的经济领域,对日本和菲律宾的经济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失。因此,和则两利,斗则俱败。中国不惧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但应当以自愿为前提。如果日本与菲律宾的侵占行为触碰中国政府和人民所能容忍的底线时,通过武力方式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是中国的合法权利,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法视角看南海争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文 《世界知识》2012,(4):14-18,20,21
近些年来,美国和日本等域外国家与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一些南海争端国家先后在不同场合多次声称,"要以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为依据解决南海争端问题"、"中国应遵守国际法规则","中国的南海断续线主张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甚至有些所谓的学者还提出"应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解决南海问题"等说法。上述说辞尽管看上去有所不同,实际上其意图和目的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指责中国在南海的主张是不符合国际法的,要求中国放弃对南海权利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视野下的中日东海争端,是中日两国围绕能源安全在国际法领域展开的关于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争夺和较量。在东海争端中,中国主张公平原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自然延伸原则。自然延伸原则在适用东海大陆架划界上具备坚实的国际法文本依据、地理法律事实依据、国际司法判例依据。日本主张的中间线原则不过是一种简便的划界方法,并不具备国际法原则地位,因此,日本无权将中间线原则强加给中国。  相似文献   

9.
郭渊 《世界知识》2014,(14):58-61
<正>20世纪90年代,美日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在此背景下,东南亚某些国家不断巩固所占南海岛礁,制造事端,中国南海主权受到严重挑战。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宣示没有放弃,但更侧重于强调国家间的协商、谈判以解决南海争端。同时,适应国际形势和南海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对南海政策做出了适时调整,制定并完善国内法,正式  相似文献   

10.
正南海是中国核潜艇战略值班海区,又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的关键海域。“出云”号就是冲着这个目标搅局来的。近年来,中日两国在海权领域的矛盾有增无减。其争端海域有从黄、东海向南海扩展的趋势:据路透社3月13日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计划派遣其最大的军舰“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向印度洋方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远航,其中会途经南海——这是二战后日本海上军力在这一地区最大规模的展示。  相似文献   

11.
蒙倩娜 《科技信息》2011,(22):I0178-I0178
本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和越南的南海争端,得出和平协商仍是解决中越南海争端的首选策略,同时应防止域外大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我国要把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作为解决南海争端的坚实后盾,并把法律维权作为解决中越南海争端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周边海洋形势正在呈现一些新特点。其一,"远忧"大于"近患"。虽然南海和东海存在很多争端和纠纷,但这两年形势仍是可控的。较之去年,今年上半年的周边海洋局势相对缓和,从近期形势看出现重特大事件的可能性不大,但从远期看风险和挑战仍存。外交上,美国组建的针对中国的海上包围圈正在形成,尽管不太可能形成军事同盟。  相似文献   

13.
南海:共同开发大步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岛屿主权归属与海洋资源开发,是南海争端的两个核心问题。鉴于主权争端相对复杂、各方争议较大,中国政府自1986年以来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该主张对于争议各方互利互惠、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解决南海争端最现实也最有效的办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国流行一本书《中国不高兴》,说中国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中国与西方"有条件决裂"了。如今,中国再次不高兴了,缘由在于我们不仅与西方决裂,还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和周边某些国家发生了不愉快。进入新世纪,中国不仅面临西方国家"轮盘赌"式的挑战,还面临周边国家对这些西方国家的竞相效仿。越南、菲律宾、日本在美国支持下轮番呼应,不断在东海、南海岛屿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新凤 《世界知识》2008,(14):27-29
东海海域划界争端是大陆架主权之争和安全利益之争。中国主张以冲绳海槽作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分界线,而日本主张以等距离“中间线”与我平分东海大陆架。这样,日方主张的“中间线”以东、冲绳海槽以西之间的大陆架成为两国大陆架主权争夺的争议区域。  相似文献   

16.
晓岸 《世界知识》2014,(9):24-26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正面临“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严峻局面。一是菲律宾继续处于“战略亢奋”,试图强化、扩大、升级其对中国岛礁的非法占据,还将南海争端闹上国际法庭。  相似文献   

17.
<正>7月11日,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富克斯(Michael Fuchs)在一家智库的研讨会上呼吁南海争端方自愿"冻结加剧南海紧张局势的挑衅行动"。他提出美国的"南海三不建议":各方不再夺取岛礁与设立前哨站;不改变南海的地形地貌;不采取针对他国的单边行动。这是美国首次就"各方冻结当前行动"提出具体建议,虽然富克斯声称在南海主权争端中持中立立场,但他对中国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正在相当时期内,中国与周边若干国家的海洋争端将是一种"常态",南海岛礁争端将是重头戏。最近,笔者有幸赴西沙群岛考察调研,更深切和具体了解了中国与若干邻国存在的分歧以及解决这些分歧的难度。中国要与邻国共同将南海建设为和平之海、发展之海、友好之海,必须处理好海洋维权与海洋维稳的平衡与互动,实现"维权不引发冲突,维稳不损害权益"。笔者以为,实现二者的平衡与互动的路径,大致可归纳为"主权在我、后发制人、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周边海洋安全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南海海域相关声索国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进一步加剧,美、日等"域外大国"搅局南海争端的势头呈愈演愈烈之趋势。面对美、日在中国周边海域搅局以及中日在钓鱼岛的对阵,中国应发挥中国"地大海广"的特点,注重陆海统筹、海海统筹的战略布局。尤其应实施"五海联动",构建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2011,(6):69-69
一般来说,人们提到南海问题,通常是指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60年代末以来,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南海诸岛提出领土主权及相关海洋权益要求而引发的争端。南海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区域外势力的侵略、影响与介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