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可见光敏化铕发光配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离子的敏化发光研究一直是有机稀土发光配合物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活体生物成像和荧光免疫分析领域,与紫外光激发相比,可见光激发具有可有效降低背景光的干扰和减少对生物组织的损伤等优点,因此,可见光激发有机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研究受到了稀土探针制备方面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上述配合物中,三价铕离子配合物可获得较高的发光量子产率,且其特征发射为红光,因此,这类配合物在成像和免疫分析领域更加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本文就近年来可见光敏化有机铕配合物的发光机理、敏化配体的类型、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的敏化配体对三价铕离子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影响,指出了要从如何制备敏化配体方面来探索创造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有机铕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环金属化铱配合物在电致发光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而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重点集中在:通过改变配体结构调节发光波长,提高发光效率和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因此配体的选择对配合物的发光性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合成了一种环金属化铱配合物的有机发光材料(2-phenylquinoline)2Ir(pyridine)Cl,对所得到的目标产物进行了红外及元素分析表征。然后利用紫外和荧光光谱对其光致发光性质进行研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3.
配体结构调控是提高稀土配合物发光强度的有效手段,根据稀土配合物发光原理,理想配体应具备较高的光捕获能力并且能有效地向稀土离子传递能量。研究表明,增加配体的共轭程度可使配体的光吸收能力增强,而不同电子给予特性基团的引入则会改变配体与稀土离子间的能级匹配程度,从而影响配体向稀土离子的有效能量传递,提高配合物的发光效率。本文以引入不同特性(共轭特性、电子给予特性)取代基的邻菲罗啉为配体合成6种铕的配合物,通过分析配合物的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发现,供电子基团和共轭基团能够提高配体的电子云密度,增大配体的摩尔吸收系数,同时有利于配体与稀土离子间形成配位键,能够明显提高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并使配合物发光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4.
长磷光成像是指移除激发光源后的延迟发光,它无需实时激发光的照射,相比传统荧光成像有更高的信噪比.为了研究铱(Ir)配合物的长磷光性质,设计了3种C^N配体相同,而N^N配体不同的Ir配合物,在溶液层次研究了它们的长磷光性质.经过比较,将长磷光强度最强的3,8-二溴邻菲罗啉配合物制备成纳米粒子,在小鼠背部皮下进行长磷光成像,与荧光成像对比,呈现出更高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董晓庆  王瑜 《科技信息》2011,(12):I0084-I0085,I0080
铱配合物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光颜色可以通过改变配体结构进行调节及磷光寿命较短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设计并合成了4种新型环金属化铱配合物的有机发光材料:(pq)2Ir(acetylaniline)、(pq)2Ir(N-tert-butylbenzamide)、(pq)2Ir(N-phenylbenza-mide)及(pq)2Ir(pyridine)(pq=2-phenylquinoline)。采用红外、核磁、单晶衍射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利用紫外、荧光对其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铱配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260 nm左右)和荧光光谱(590 nm左右)。但由于配体的结构差异,紫外吸收波长和荧光发射波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位移。  相似文献   

6.
由于酞菁(Pc)配合物具有大的共轭体系,在催化、光电转换以及生物医学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Pc配合物的合成主要包括:插入配位合成方法、直接取代合成法、模板反应合成法.Pc配合物在肿瘤诊断与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光声成像(PAI)、磁共振成像(MRI)、光动力治疗(PDT)以及光热治疗(PTT)等.综述了Pc配合物的合成和在肿瘤诊断与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以高效磷光Ir配合物为发光核,通过非共轭脂肪链将发光核与载流子传输基团相连,合成了2种新型铱磷光配合物.通过1 HNMR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分别测定了2种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以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计算了其HUMO与LOMO能级.  相似文献   

8.
镧系元素因其特殊的4f电子层结构而具有优异的光谱特性,如尖锐的线状谱带和相对较长的激发态寿命,这大大提高了其光学成像性能,是一类新型的成像元素.但其电子跃迁几率低,表现出较差的发光强度及较低的吸光效率,这对镧系发光材料作为生物成像探针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近些年,研究者们通过设计镧系材料组成与结构,对其发光性能进行调控,使其成像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该文分别综述了镧系配合物、镧系纳米粒子作为成像探针的发光原理、材料类型及生物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水杨酸(Hsal)和邻菲啰啉(phen)为协同配体,铕钇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不同Eu/Y摩尔比的系列三元双核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和红外光谱确定配合物的组成.研究配合物的发光性能以及Eu/Y摩尔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EuxY1-x(sal)3(phen)(x=0.1~1.0).在Eu/Y摩尔比为0.6:0.4时,配合物Eu0.6Y0.4(sal)3(phen)的发光强度最强.在该系列配合物中,不仅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的铕离子,使其发光,而且不发光的钇配合物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给铕离子,增强铕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0.
金属纳米团簇具有独特的超小尺寸和光、磁、催化等性能,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征,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备受关注.但其存在发光效率偏低、活体代谢速度较快等问题.为此介绍近几年通过合成优化和发光调控等方法提高金属纳米团簇的检测与成像灵敏度和肿瘤诊疗能力的研究进展.探究金属纳米团簇的肾代谢和生物酶催化性能;开发具有精确原子数、高效生物相容性和肿瘤靶向性的金属纳米团簇;突破其近红外发光量子产率限制,提高光声-磁共振造影等性能,将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光动力治疗主要通过光敏剂在特定波长光源的激发下发生光动力学反应,产生单线态氧而发挥其破坏肿瘤细胞的作用.金属铱配合物,由于金属铱的重原子效应,在被合适的光激发后经过系间窜越到达三重态,把能量传递给氧分子从而产生单线态氧用于光动力治疗.  相似文献   

12.
对位取代苯甲酸铽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合成了以对叔丁基苯甲酸(HL1)、对甲基苯甲酸(HL2)、对乙基苯甲酸(HL3)、苯甲酸(HL4)、对氯苯甲酸(HL5)、对溴苯甲酸(HL6)、对氰基苯甲酸(HL7)以及对硝基苯甲酸(HL8)为配体的8种铽的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热重-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除HL8与Tb(Ⅲ)形成的配合物外,其它配合物均发出较强的铽(Ⅲ)的特征荧光,但是配体的差异即配体取代基不同,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此外,采用低温磷光光谱和高斯计算2种方法确定了配体三重态能级,解释和说明了各配合物荧光强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且得到了配体三重态能级与取代基性质Hammett常数σ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地解释了该系列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3.
The syntheses and desymmetration of a series of novel polypyridyl ligands as well as their complexes, and their DNA-binding properties are reported in this review. The stresses are focused on the function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such complexes as DNA structural probe, DNA molecular light switches, anti-cancer drugs, and photoactivated cleavage agents.  相似文献   

14.
由于Ga3+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且毒副作用小,66/67/68 Ga放射活性适中,Schiff碱配体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癌活性,因此Schiff碱镓配合物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N4O2、N3O3、N2S2、N4S2型Schiff碱是镓配合物的研究重点.综述了Schiff碱镓配合物生物活性(抗癌活性、抗菌活性、显像活性)的研究进展,为镓抗癌药物、抗菌药物、放射性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Eu(TTA)3(TPPO)2二元及三元稀土配合物,通过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溶解性、热稳定性和TPPO第2配体加入对配合物发光性的影响.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第2配体的加入能有效地增强铕离子发光强度,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在紫外光激发下显示出Eu3+的特征发射峰,发出很强的红色荧光,是一种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红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6.
Argo AM  Odzak JF  Lai FS  Gates BC 《Nature》2002,415(6872):623-626
Homogeneous organometallic catalysts and many enzymes activate reactants through coordination to metal atoms; that is, the reactants are turned into ligands and their reactivity controlled through other ligands in the metal's coordination sphere. In the case of supported metal clusters, catalytic performance is influenced by the support and by adsorbed reactants, intermediates or products. The adsorbates are usually treated as ligands, whereas the influence of the supports is usually ascribed to electronic interactions, even though metal clusters supported on oxides and zeolites form chemical bonds to support oxygen atoms. Here we report direct observations of the structure of supported metal clusters consisting of four iridium atom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hydrocarbon ligands bound to them during propene hydrogenation. We find that propene and molecular hydrogen form propylidyne and hydride ligands, respectively, whereas simultaneous exposure of the reactants to the supported iridium cluster yields ligands that are reactive intermediates during the catalytic propane-formation reaction. These intermediates weaken the bonding within the tetrahedral iridium cluster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luster and the support, while replacement of the MgO support with gamma-Al2O3 boost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tenfold, by affecting the bonding between the reactant-derived ligands and the cluster and therefore also the abundance of individual ligands. This interplay between the support and the reactant-derived ligands, whereby each influence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metal cluster with the other, shows that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supported metal catalysts can be tuned by careful choice of their support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SiC材料发光性能表征方法出发,介绍了光致发光、阴极荧光和离子激发发光三种光学测量方法.不同发光表征技术适用研究材料不同的品质特征,光致发光是一种无损检测,阴极荧光对SiC外延层的位错缺陷具有更好的测量效果,离子激发发光可以观测缺陷发光的原位信息.发光变化与材料中的缺陷中心相关,因而光学测量可以很好地反映材料内部特征.通过不同光学测量方法研究SiC材料的发光性能,为更好地拓展SiC发光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