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3 ̄5.5GPa的压力范围内,经过873K,30minh等温热处理由非(Fe0.99Mo0.01)78Si9B13(FMSB)条带和纯金属Al片交替叠成的样品,制备出多层Al/Fe-Mo-Si-B纳米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静高压在复合材料制备中影响非晶FMSB合金晶化相,Fe-Mo-Si-B纳米合金晶粒度和Al/Fe-Mo-Si-B复合材料界面相的规律及机制。  相似文献   

2.
Nb对改善Fe2Al的高温力学性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Fe-28Al-5Cr-0.5Mo-0.05Zr-0.05B-0.1Ce合金中,Nb的溶解度在0.5at%左右,Nb含量超过0.5%时,基体中有富Nb的第二相颗粒形成。Nb的加入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改善了抗蠕变性能,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室温塑性。  相似文献   

3.
ZL109激光表面改性处理--激光表面合金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10kW的连续横流CO2激光器在铸造Al-Si合金基底上制备了厚度为2.0~2.5mm的镍合金化改性层.利用SEM、XRD、TEM及EDX等分析方法测试了其微观组织和结构.结果表明:合金化涂层是由α-Al、Al3Ni2、Ni3Al、AlNi等Al/Ni相以及少量Si相组成,涂层与基底之间界面两侧存在明显的成分变化,合金化改性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79~233HV0.1,比基底Al-Si合金提高了84HV0.1以上.耐磨性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镍合金化涂层的表面磨损情况大大改善,相对耐磨性提高了4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Al2O3/Al-Cu和Al2O3/Al-Cu-Si原位复合材料,采用SEM观察显微组织,XRD分 析物相,EDS分析相所含元素.初步结果表明,原位合金化和原位颗粒共同强化金属基体是可 行的,合金元素Cu和Si出现在基体中,细小增强颗粒Al2O3呈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5.
对采用快速凝固技术工艺制备的Al-Si-Fe-Mn合金与Al-17Si-0.5Mn和Al-7Si-1.3Fe-0.5Mg铸态合金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并对几种合金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快凝Al-Si-Fe-Mn合金比其它铸态合金的耐磨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形变Ti-47Al-2Mn-2Nb合金为对象,在77~1373K和10-5~10-1s-1应变速率范围内研究微量硼(a(B)=1.0%)对TiAl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发现,1.0%B能有效地细化形变Ti-47Al-2Mn-2Nb合金的近全片层组织,显著提高其中低温强度,改善中低温塑性,但不损害其高温强度,是提高TiAl合金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还发现,除延脆转变温度附近外,1.0%B对形变TiAl合金断裂方式无明显影响.部分固溶于形变TiAl合金的硼原子可能与空位结合形成复合体,硼原子-空位复合体在一定温度下释放出空位,促进位错攀移,从而促进合金的延脆转变.  相似文献   

7.
该文借助金相,电镜和热分析等手段,研究微量混合稀土(0.05% ̄0.50%,质量分数)对Al-Si-Cu合金铸态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凝固速度显著影响稀土对代晶硅相的变质效果,稀土减小α(Al)二次枝晶间距,并使合金铸态硬度提高。试验证实,稀土使合金中化纹状三元共晶α(Al)+Si+Al2Cu减少,块状Al2Cu相增加。  相似文献   

8.
用MTGA法研究非晶合金的纳米晶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MTGA测量FeCuNbSiB非晶样品的表观失重与温度关系σ-T和dσ/dT-T,发现非晶合金晶化过程可区分为5个不同阶段.研究经753~883℃等温退火1h的样品发现,Ta升高,析出的磁纳米晶体αFeSi量增多,剩余非晶相的居里温度也升高.TC=0.52Ta+364.8,相关系数r=0.98.用MTGA法测量αFeSi或剩余非晶相的体积百分数随退火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微米级α-SiC粉为原料,用常压烧结法制备SiC-15%TiB2(体积分数)复合陶瓷.研究了原材料特性如烧结助剂种类、增韧相类型和原料SiC粉粒度对材料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Al-B-C是SiC-TiB2复合陶瓷的有效烧结助剂.用它为助剂制备的陶瓷其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高于以B-C,Al-C和Si-C为助剂的SiC陶瓷.与纯TiB2粉末相比,以TiB2-SiC复合粉为增韧相的复合陶瓷性能改善,且抗氧化性较好.SiC原料粉末的粒度是影响SiC可烧结性最重要的因素.粒度愈细,SiC陶瓷的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愈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添加微量银对Al-Mg-Li-Zr合金的机械性能和时效组织的影响,通过对时效硬度、拉伸强度、延伸率的测试以及X射线衍射与TEM观察表明,微量银的加入可使Al-Mg-Li-Zr合金得到显著硬化和强化,同时推迟了时效峰值的显现;银的含量越大,合金的过时效越缓慢;在Al-Mg-Li合金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2%的银可生成T相;同时微量银的加入,抑制了δ'相的长大.  相似文献   

11.
用电磁力模拟空间微重力效应装置制备Al—Bi偏晶合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重力电磁模拟装置成功地制备了二元偏晶合金Al-Bi,与地面普通样品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利用电磁模拟装置能够有效地消除由于重力影响而产生的分层现象,可以制备出少数相弥散良好的Al-Bi偏晶合金。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实验室和生产条件下,试验了钡变质Al-Si合金的工艺.得出了在金 属型铸造和壁厚模数为7.5毫米条件下,钡是一种长效变质剂,其变质能力接近锶和 钠。钡以Al-Si-Ba合金加入,来源丰富,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3.
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金相显微技术等手段,对采用快速冷凝喷粉或离心制粒-挤压法制得的Al-Ti-B中间合金线杆的组织结构和其晶粒细化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采用这种工艺,中间合金的相组成和相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其中TiAl_3,TiB_2相颗粒的形貌、尺寸、分布等明显改善;晶粒细化效果好。这一结论证实了上述工艺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并为CONFORM(连续挤压)生产该金属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压力铸造法制备的SiC晶须增强Al-Li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与拉伸性能.结果表明,SiC晶须的引入不仅可以加速δ′相的长大,使时效峰提前,而且SiC晶须的加入还明显提高Al-Li合金的强度,而拉伸延伸率降低较少;SiCw/Al-Li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呈穿晶韧窝状,不存在通常Al-Li合金中因时效引起的断口形貌由穿晶型向沿晶型过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时间对Fe-3.1Mn-1.2Si-0.4C烧结刚性能与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和延长烧结时间都能改善Fe-3.1Mn-1.2Si-0.4C烧结钢的机械性能;并使烧结试样由膨胀逐渐向收缩过渡,Fe-3.1Mn-1.2Si-0.4C烧结网在1100℃以上烧结时,由于有液相的出现,合金化过程可以被大大地提高,在烧结过程中,只有那些较小的硅锰母合金颗粒才能全部熔化,而那些尺  相似文献   

16.
快速凝固过共晶铝硅合金粉末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多级快冷装置(MSRS)配制了含磷分别为0.04%,0.08%和0.12%(质量分数)的过共晶Al-22Si粉末,通过对粉末形貌、粒度、微观结构及点阵常数变化的研究,以图提高最终材料的塑性。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粉末组织存在差异,含磷0.04%的Al-22Si合金粉末平均粒度最小,粉末中硅相得到了进一步细化,提高退火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导致硅相的粗化,400℃×1h或480℃×30min的退火条件下,硅相长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Ce对ZA27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加Ce的ZA27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表明元素Ce在组织中主要以富锦相的形式分布在户相和共晶组织中.富Ce相中偏聚了杂质元素Fe和St,降低了杂质元素对性能的不利作用.Ce的加入改善了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了材质的耐磨性和耐蚀性.综合性能分析得出ZA27合金中稀土Ce的合适加入量为0.11%~0.29%.  相似文献   

18.
在Fe3Al基合金中,加入少量W能显著改善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改善抗蠕变性能,但使合金室温塑性略微降低,W的加入能细化合金组织,同时在超过溶解度时形成M6C型碳化物,在Fe28Al-5Cr合金中,W的原子分数溶解度在0.8%~1.0%左右,Mo或Nb与W同时加入会降低W在合金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Nd-Fe-B合金的组织与组成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对Nd-Fe-B合金各主要组成相在纯水和NaCl溶液中电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E(富Nd相)<E(基体相)<E(富B相)。Nd-Fe-B合金的腐蚀特征是晶界处的富钕相优先腐蚀,然后向晶粒内Nd2Fe(14)B基体相扩展。环境腐蚀试验结果表明,Nd-Fe-B合金中加入Dy后,耐蚀性提高;加入Al后,则耐蚀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快速凝固Al-11.5Fe-3.8W-2.3Si~RE的力学性能强烈地受挤压工艺的影响.采用2次挤压和大挤压比,合金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合金的条带状组织得到改善,第2相强化相粒径控制在40~50nm,合金的断裂方式由脆韧混合型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