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拟用于城镇非农业建设的用地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建新区是指用于城镇的建设用地和居民点搬迁、改造的安置用地;拆旧区是指拟搬迁、改造的居民点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是指将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后新增的耕地面积,减去拆迁安置占用耕地面积,其作用是将挂钩项目周转指标置换到城镇,将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的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景观生态学指数,以贵州省麻江县为例,分析了山区农村居民点总体变化特点以及地形、河流、城镇、公路对农村居民点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山区整体上农村居民点斑块类型面积快速增加,景观破碎化加剧,斑块形状复杂性增强,聚合度上升;2山区农村居民点演变与距公路距离、坡度大小、高程大小和坡向关系密切,而与距城镇远近和距河流远近关系较小.这可能与山区城镇规模小、吸引力低、河流吸引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合理地引导永康市域村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城镇和农村的协调发展,通过对永康市715个农村居民点的现状调查和利用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详图,从地形地貌因素、乡镇经济发展水平、道路交通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着手,分析永康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永康市农村居民点现状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为农居点的布局调整提供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资金、资源的投入使得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黄金期。公路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具有建设周期长、涉及环节多、资金投入大、工程量大等特点,项目管理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管理较为困难。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又受到各种管理模式的制约,对进度、质量、费用很难实施全面的监控。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公路监理的主要内容和服务,以及我国公路监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涵  赵翠薇 《贵州科学》2020,38(2):31-38
为了更好地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平坝县2017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DEM数据为基础,运用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核密度估计和缓冲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平坝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平坝县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为2. 71%,为较密集分布;基于核密度估计发现平坝县农村居民点有多个核心热点区,呈现“中部、中部偏西北部密集,东南部和西北部稀疏,其余区域散布”的空间格局;平坝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受海拔、坡度、河流以及县乡道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全国各地都在大力修建公路,在公路与铁路相交的地方,修建了大量的公铁下穿立交道路。下穿道路具有降低造价经济、节约市政道路占地、降低拆迁和征地的费用、减少噪声污染等优点。但是,全国各地已修建的下穿道路,大部分在远远没有达到设计年限时就已经出现各种严重的混凝土路面病害,其主要原因多为路袁和路下排水系统堵塞、瘫痪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常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业用地等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主体和核心.通过对常德市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业用地的现状分析,发现常德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情况和国家有关标准相比,常德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还有较大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8.
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建设条件适宜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张,城市空间快速向外拓展,为避免由房地产为主导而造成城市建设的无序,避免对城市边缘区的农村盲目拆迁和“驱赶农村居民“,需要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和社会经济可行的情况下,对城市边缘区的农村居民点建设提出一个理性和科学的空间建设引导。本文从生态、社会、经济及农业生产等角度建立农村居民点建设条件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研究区域居民点建设条件适宜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宝鸡市渭河南部台塬区新农村建设为例,对宝鸡市渭河南部台塬区农村居民点建设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建设策略,对各居民点未来建设进行空间引导。  相似文献   

9.
城乡建设用地资源的整合是目前各地践行统筹城乡最主要的做法之一。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山地区武隆县长坝镇为例,使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影响农村居民点拆迁的意愿进行入户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影响农户拆迁意愿的因素安排合适的意见与建议。结果表明:①样区农户的居民点拆迁意愿呈宽谷式三区间(≤50%、51%~70%和≥71%)正"U"型格局,农户的居民点拆迁意愿整体较强;②拆迁意愿与人口因素间的关系总体随户均人口的减少而升高,随户主平均年龄的升高而上升,意愿80%的户均人口、户主平均年龄分别为3.86人和47.65岁;③拆迁意愿与房屋结构间的关系呈拥有(土)木结构和砖(石)木结构房屋的农户拆迁意愿强于拥有砖混结构;④拆迁意愿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随户均年收入的降低而升高,户均年收入3.02万元的拆迁意愿(≤50%)远小于户均1.72万元的拆迁意愿(≥71%);⑤建新区选址应尽量依托拆旧区,并对年长农户拆迁问题开展重点研究,尤其是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恋土情节、支付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用地资源的整合是目前各地践行统筹城乡最主要的做法之一。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山地区武隆县长坝镇为例,使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影响农村居民点拆迁的意愿进行入户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影响农户拆迁意愿的因素安排合适的意见与建议。结果表明:①样区农户的居民点拆迁意愿呈宽谷式三区间(≤50%、51%~70%和≥71%)正“U”型格局,农户的居民点拆迁意愿整体较强;②拆迁意愿与人口因素间的关系总体随户均人口的减少而升高,随户主平均年龄的升高而上升,意愿>80%的户均人口、户主平均年龄分别为3.86人和47.65岁;③拆迁意愿与房屋结构间的关系呈拥有(土)木结构和砖(石)木结构房屋的农户拆迁意愿强于拥有砖混结构;④拆迁意愿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随户均年收入的降低而升高,户均年收入3.02万元的拆迁意愿(≤50%)远小于户均1.72万元的拆迁意愿(≥71%);⑤建新区选址应尽量依托拆旧区,并对年长农户拆迁问题开展重点研究,尤其是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恋土情节、支付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闽清县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2007年闽清统计年鉴的数据,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利用强度、利用效益及利用布局合理化三个方面选取了7个指标对闽清县15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闽清县评价的15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中,利用不集约、相对不集约、一般不集约、一般集约和集约的乡镇比例分别为6.67%、20.00%、40.00%、26.67%和6.67%,平均评价分值分别为0.41、0.44、0.50、0.54和0.63,总体水平是一般集约.白樟镇和云龙乡两个经济发达镇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白中镇和池园镇两个陶瓷工业比较发达的乡镇集约化程度较低,这些主要是由于农村工矿用地布局不合理和占地过多造成的.白樟镇、云龙乡、塔庄镇、东桥镇和坂东镇等五个乡镇的大部分农村居民点分布在河谷平原地区,布局受地形影响较小,布局较合理,利用上总体较为集约,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利用布局不集约和利用效益不集约的农村居民点应改变居民点的布局,提高聚集度,同时加速新农村建设,发展工业,改善农村居民点土地用途结构;利用强度不集约农村居民点的潜力挖掘应主要从陶瓷工矿用地中挖掘.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城市化建设及项目开发的大力推进,拆迁领域的腐败问题日益凸显,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透过拆迁腐败行为的种种表现,可以发现片面追求项目进度、利益密集、自由裁量空间大、涉及部门人员多、法律法规滞后等是滋生拆迁领域腐败问题之症结所在.从根本上遏制拆迁领域腐败,要以科学规划拆迁为前提,以防控关键环节为重点,以群众民主监督为基础,以落实责任机制为关键,以完善法规制度为保障,建立起防治拆迁领域腐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公路路基高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继铣 《科技资讯》2010,(23):60-60
公路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严重。高路基公路在我国现有公路中很普遍,它占地多、施工困难、后期维护困难等,与此同时,地路基也存在某些不可避免的劣势,因此,务必要认真研究公路路基高度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征地拆迁不仅影响到公路通过地区的土地调整、重新分配,而且牵涉到沿线区域环境影响以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一评估工作涉及面广、所需调查资料多、工作费用和效果定量较困难,因此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的进行必须由政府有关部门协调,政府部门对土地征迁工作的政策将直接决定征迁工作的过程、方法和费用.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审计署发布了2007年第2号(总第20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对34个高等级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及投资效益情况的审计结果。其中有21个项目的当地政府及征地拆迁部门截留、挪用、拖欠和扣减应支付给农民的征地补偿费有16.39亿元,当地政府或征地拆迁部门将大部分拖欠农民的费用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县乡公路等其他建设项目。这些问题给社会留下隐患,又严重影响了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针对公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资金的管理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农村居民点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标准。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将晋城市农村居民点分为住宅型、半工半农型和农业生产型三类,从人均宅地面积、户均宅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占地率四方面研究分析晋城市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标准。此研究可以用于农村居民点集约节约利用和农村总体规划与建设的工作当中去。研究结果对于与晋城市现状相似的城市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拆迁涉及法人、其他组织、公民重大经济利益,甚至可能涉及公民生存利益,拆迁及其相关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拆迁估价结果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能否就拆迁问题达成一致的关键点,这使得拆迁估价结果不可避免地成为拆迁话题焦点中的焦点。拆迁估价结果的法律效力,是解决拆迁双方利益平衡问题的最终因素之一。本文以拆迁估价结果的法律效力为基点,结合民事证据的理论,分析不同形式的拆迁估价结果不同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8.
以欠发达平原县——兰考县为研究区域,在域内自然因素近乎无差别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兰考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兰考县农村聚落的空间演变特征;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欠发达平原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农村居民点的相关性及耦合关系,以期揭示欠发达区域农村聚落演化的特殊规律.研究发现:(1)2000-2020年兰考县农村居民点数量减少了9.24%,而用地规模增加了12.54%,居民点数量减少和规模扩张在2000-2010年阶段更为显著;(2)兰考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集聚性加强,但斑块间形状差异增大;(3)受城区影响,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具体表现为“近城规模大数量少且集中、远城规模小数量多且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3)兰考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受交通、城镇辐射、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拆迁涉及法人、其他组织、公民重大经济利益,甚至可能涉及公民生存利益,拆迁及其相关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拆迁估价结果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能否就拆迁问题达成一致的关键点,这使得拆迁估价结果不可避免地成为拆迁话题焦点中的焦点。拆迁估价结果的法律效力,是解决拆迁双方利益平衡问题的最终因素之一。本文以拆迁估价结果的法律效力为基点,结合民事证据的理论,分析不同形式的拆迁估价结果不同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省商州区为研究区域,从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角度出发,构建农村居民点的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的影响力及其等级划分.应用加权Voronoi图等空间分析技术,确定各居民点的整理方向,实现全区农村居民点的布局规划.结果表明:各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异,将居民点分为高级居民点587个、中级居民点1 052个和低级居民点984个;各等级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农村居民点有集中发展、优先发展、内部整理和拆迁合并4种整理方向,商州区农村居民的整理应坚持"集中发展为主,优先发展为辅,兼顾内部整理和拆迁合并"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