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内部看.他的教育无目的论自成体系;从杜威教育思想与社会思想的关系中看.教育则成为他实现社会理想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他始终把教育看作是社会和人之间互相促进的动力性因素.他的教育目的实际上服务于教育外的社会目的:改造现存社会、建立"民主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杨晶 《科技信息》2007,(18):321-322
作为美国传统教育改革的开拓者,杜威对教育和教育目的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这种深刻性不仅体现在它是对传统教育概念的一种背叛,还体现在杜威教育目的观自身的深刻内涵上。本文从杜威“教育无目的”观点的内涵、特点出发进行论述,揭示了其观点对当代教育界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杜威的反思性思维观是其知识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同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经验论"相比,反思性思维观对教学的启示似乎在学术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从反思性思维的含义、思维训练与教学活动的关系以及反思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杜威的重要命题——"如何思维"。杜威认为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思性思维",教育者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这种熟练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赵林 《科技信息》2010,(23):I0071-I0072
本文论述了在"生本教育"和"杜威实用主义"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全程式四个阶段育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出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过程中,对残疾学生进行"挖潜补偿、因材施教"的育人经验。  相似文献   

5.
马晶  任顺元 《甘肃科技》2011,27(4):182-184
约翰·杜威作为哲学家,他是"偏爱"教育的;作为教育家,他又有浓厚的哲学兴趣和深厚的哲学基础;从哲学与教育的关系来看,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哲学家。通过对杜威教育哲学特点及三个重要命题的介绍,引发其对儿童教育的三点启示:一是教育应适应儿童生活;二是训练儿童本能的有效方法是"游戏"、"作工"、"做戏"、"工作";三是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杨允 《科技信息》2010,(36):69-70
本文从人本主义的视角对徐思源老师的语文课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分析其中体现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联想到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论点:大学教育的功能在于教会学生自己塑造自己的能力;应将人本主义视为当代中国的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并运用到真正的教育实践中;高等教育阶段突出"就业中心论"、"职业目的论"方显人本等。  相似文献   

7.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基于其"实验主义"的哲学体系。在知识论上他强调知行合一;在道德论上他注重行为与动机、个人与社会的调和;在审美观上他注意生活的经验。所以,在杜威眼里教育是帮助受教者使之生长、发展、改造经验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更多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杜威认为,反省思维是一种最好的思维方式。对杜威反省思维理论的内涵和价值、训练思维所需要的态度以及思维五阶段等重要观点做出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就其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的重要启示进行了论述。即信息时代的教育本质必须回归反省思维的培养;教育目的应当培养开放而审思的主体;在教育方法上应从具体的探究活动中促进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9.
从关于学术研究的专业化、关于权威角色与社会改革和关于知识的普及三个方面对杜威在知识普及过程中的"权威"和"民主"观进行了解读和探讨。杜威的民主主义思想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有相通之处,而杜威关于知识普及中的权威与民主观又是其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他始终重视教育,不但亲自开办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自已的教育思想。在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教育目的论是一个重要内容。他的教育目的论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论述了教育在人性培养中应达之目的;二是论述了教育的社会目的。他  相似文献   

11.
孟永亮 《科技信息》2012,(8):121-121
12年2月底,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在京闭幕,会上,两位部长分别就普通高等医学教育和全科医学教育做了重要讲话,一时间,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开展对两位部长讲话的学习探讨,在这一系列的探讨中,有许多真知灼见,也有很多是老生常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已然,医学教育改革路在何方?为此,笔者再次认真阅读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实用主义教学观的多本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关于"教材内容逻辑的"和"学习过程心理的"这对矛盾体的论述,进而得出的"教材发展三阶段"理论对于我们教学内容的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关于"思维五步"指导下的"教学五步法"对我们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在此,笔者不揣浅陋,依据杜威先生《民主主义与教育》、《思维与教学》、《学校与社会》三本著作中的一些观点结合自己的思考,就目前各大医学院校进行的教学改革谈一点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师长、同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的重要理论。其中的"目的法则"和"忠诚原则"是此理论的核心。"目的法则"可以解释文学翻译中的再创造现象。但文学翻译再创造必须有一个度,这个度是由"忠诚原则"来制约的。目的论中的这二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对文学翻译再创造及其创造度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视角。  相似文献   

13.
食品说明书的翻译为读者提供信息的同时呼唤着消费者潜在的需求.翻译目的论是一种比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它使得翻译不再受"源文本"的束缚,并为实用文本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分析了中文食品说明书翻译存在的问题,并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提出中文食品说明书的三个翻译技巧:增词法、缩减法和归化法,并就这些技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王元春 《科技信息》2011,(14):I0159-I0159
陈鹤琴"活教育"的三大纲领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学习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有着很深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谈一谈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日语高职教育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辛燕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9):113-115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他的基本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其基本特点是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对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广告翻译具有特殊的文体风格和交际功能。传统翻译理论固守"忠实"、"对等",已无法适应广告翻译的特殊要求。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首先回顾目的论的发展过程;进而阐述目的论的涵义及其原则;最后根据广告自身的特殊性,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广告翻译实例进行分析,力图寻求在目的论指导下广告翻译可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美国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教育改革。本文从教育即生活,教育与变革以及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三个方面分析概括了杜威的教育思想特点,从而阐明杜威的教育思想奠定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理论基础,使运动烙上了杜威的印痕。  相似文献   

18.
杜威作为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其社会理论无不渗透着实用主义的哲思。在其教育论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的实用主义的哲学观点也得到了印证。在此,仅从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对教育目的的阐述出发,思考一些杜威教育目的中实用主义观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哲学观并非完美无缺,但当下我国教育也的的确确与社会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偏离,这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和教育自身的发展。"读书无用论"、"毕业即失业"等危险言论或者思想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们的头脑,让我们不得不驻足反思我国的当今教育。  相似文献   

20.
章淑芬  潘畅 《科技信息》2010,(10):151-151
口译过程并不是对原信息进行完全复制的过程,而是译员在原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创造的译文与原文无法完全对等,这种情况下的译文是否合格有效?目的论从一个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本文认为目的论为"有意误译"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力和支持力,旨在目的论的视角下探讨"有意误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