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藻类物种丰富度高,共有8门28科60属206种(含变种和变型);2藻类生态类型多样,硅藻和绿藻为主要优势类群;3指示藻类明显,以指示清洁或微污水体藻类为主;4保护区采样点水质整体较好,其中4个采样点为轻度污染水体,9个采样点为清洁水体.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四川雄龙西湿地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藻类物种丰富度高,共有7门37科90属330种(含变种和变型);(2)藻类生态类型多样,硅藻为主要优势类群.(3)指示藻类明显,以指示清洁或微污水体藻类为主.(4)保护区采样断面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值较高,指示水体清洁.  相似文献   

3.
黑河水库库区及其周围藻类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建库前黑河水库库区及其周围藻类植物的种类组成、现存数量、优势属种、地区分布及藻类生长与含量的变化规律,对这些藻类植物资料进行了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4.
乌江流域某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浮游藻类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为探明乌江流域不同梯级水库中浮 游藻类的种群结构特征, 采集了乌江流域某水库水深分别为 0, 10 和 45 m 的水样过滤膜分层样 本, 利用两对浮游藻类通用简并引物对水样进行 23S rRNA 基因扩增、扩增片段建库和高通量测序分析. 通过对两对引物获得的浮游藻类种群 覆盖度比较, 选择出了相对高效的分子标记, 获得了不同水深水体中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组成的初步信息,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乌江流域不同梯级水库中浮游藻 类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大庆市大龙虎泡、红旗水库、黑鱼泡、东湖水库不同水体进行了浮游藻类的采集及分类鉴定;利用浮游藻类的生物量、优势种以及藻类群落组成等指标评价了水质。结果表明:四水体有浮游藻类6门,即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四水体的优势种均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水体均出现富营养化。根据研究结果,应对四水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镉(Cd)、铅(Pb)和镍(Ni)对三种淡水绿藻的生长影响。浮游藻类植物在水生生物链中处于第一级,因此,以不同途径进入天然水体的重金属,使水体中的藻类区系受到毒害,镉和铅使淡水藻类的线粒体细微结构改变,核质变化,毒性产生以及细胞体系缩小等。  相似文献   

7.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了衡水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及常见群落.经初步调查和鉴定,衡水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共有9门、11纲、22目、31科、59属、119种(含种下分类单位),4种生态类群和8个常见藻类群落.主要类群中以绿藻门最多,共计49种,占保护区藻类总种数的4 1.2%;其次是硅藻门,31种(含1变种)占26.1%;再次是蓝藻门,22种(含1个变型)占18.5%.对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水体环境质量、藻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显微图像处理在藻类分类计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忠  吴沿友  秦松  赵玉国 《贵州科学》2006,24(3):25-27,30
水体中藻类与水质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根据藻类综合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被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做出评价.传统的藻类监测是由专业人员在显微镜下通过肉眼检测水体中藻类种类及个体数目.本文通过对水体微藻的显微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出了藻类显微图像分类计数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据笔者的调查研究,西宁地区藻类植物计有七门52种。这些藻类常以单纯一种或数种集聚一起,构成集群,它们的分布具有固定的规律性。本文除列出西宁地区主要藻类的名录外,着重揭示了本地区藻类的不同集群分布于不同土质、不同水体、不同酸碱度等生态条件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江苏台南盐场的藻类植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论述了江苏台南盐场的主要藻类植物.依据采自当地盐池的标本,鉴定并描述了37种、26属藻类植物,其中蓝藻类17种.本文还探讨了盐池藻类的一些分布规律并讨论了藻类对盐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网格采样法对冬季巢湖西半湖浮游藻类进行科学采集,运用多种方法对浮游藻类的叶绿素含量、个体数量以及群落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与鉴定,补充了巢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多样性资料,系统研究了浮游藻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叶绿素含量与藻密度呈正相关,两者分布都呈现由河流入湖口和湖中岛屿附近水体向周边降低的变化趋势.浮游藻类群落以蓝藻门为优势门,优势属主要包括微囊藻属、裸藻属、小球藻属、直链藻属和鱼腥藻属.结合多种生物评价方法,如叶绿素含量评价、特征性藻类污染指数评价和藻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标(Margalef丰度指数、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Lloyd Ghelardi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评价,对冬季巢湖西半湖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水体冬季总体处于中度营养和轻度污染的状态,河流入湖口湖区和湖中岛屿附近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水体氮素对藻类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铵(NH4NO3)对山西农业大学人工湖水样进行处理,研究水体氮素对藻类植物的影响,用血球计数板法和分光光度法对处理过的水样的主要藻类的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进行测定,与未经处理过的水样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TN浓度的升高,各种藻类的生产力先升后降,当TN浓度为500mg/L时生产力达到最高;小球藻是该实验水体富营养化的优势藻类,栅藻属数量最低;团藻属和小球藻属较硅藻属、栅藻属更能抵抗恶劣环境;实验所观察的4种藻类在TN:6000mg/L的状态下均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四川邛海藻类植物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1989~1992年在四川邛海调查的藻类植物,共有93种及变种,分属40属、23科、6个门.在邛海的藻类区系中,以硅藻门种类为最多(占总数的52.17%),其次是绿藻门(其中鼓藻类又多于绿球藻类).常见种类大多是微污水带和乙型中污水带的浮游植物。经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邛海水体总体处于贫营养状况,仅局部有富营养性藻类出现.但若不注意对促进邛海富营养化的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控制,则将会导致该水体较快地向富营养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丁晓岚 《科技信息》2009,(5):44-44,32
介绍东营市引黄水库原水中蓄水水体藻类增长情况、基本特征、滋生条件、及其对制水的影响。从净化水厂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藻类的防治和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太阳岛景观水体藻类演替与生物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宇宙培养法模拟北方景观水体富营养化过程,揭示浮游藻类的演替趋势及多样性变化。研究表明,北方静止景观水体在无外源污染输入情况下,水体污染程度加重主要来源于底泥向上覆水释放营养物质。富营养过程中,藻类并不是所有物种共同繁殖生长,而是优势物种逐渐发生演替。演替过程为:初期为绿藻门、迁移至蓝藻门,至富营养化阶段优势种为黄藻门;蓝藻门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黄藻门由于适应低温淡水环境,其个体数量一直上升,最后成为优势种,不同于我国其他淡水湖及景观水体的水华藻类。通过Margalef’s、Menhinick’s、Shannon-W iener、Simp-son’s和OD(多样性测度)多样性指数计算发现,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浮游藻类的物种丰度逐渐变小,多样性减退。  相似文献   

16.
对榆次老城遗园的藻类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经鉴定,共有藻类植物86种,隶属于6门,27科,55属.其中,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最多,分别有32种;其次为蓝藻门,有15种;裸藻门4种;黄藻门2种;最后为轮藻门有1种.同时,研究结果表明老城遗园的水体已经受到污染,园内水体的管理和保护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7.
对黛湖鼓藻类植物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黛湖鼓藻类植物的种类逐年减少。1986~1988年为108种,减少了24种,1990-1992年为63种,减少了69种,1993-1995年为52种,减少了80种,1997-2000年为48种,减少了84种,2002-2004年为50种,减少了82种.利用Shannon-Wiever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黛湖水质除1990-1992年为中度污染外,其余年份为微污水质,与Whittaker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指示藻类反映出的水质状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80年、1990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5年、2006年等年份对红枫湖的调查资料,总结了过去26年来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优势种类、多样性指数等的主要变化: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在26年内由每毫升几百个增为几万个,夏季为藻类数量的高峰期,蓝藻数量始终占优势,绿藻和硅藻数量变化不大。种类上始终以绿藻和蓝藻占优势,硅藻次之,藻类种类趋于小型化。以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对红枫湖水库的富营养化过程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红枫湖水库26年来的富营养化过程是贫营养至中度富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污染过程是轻污染至β-中污染之间—中污染—重污染状态变化,近年红枫湖水库水体有向中污染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西藏拉萨市林周县虎头山水库春季藻类群落结构特征与水体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5年5月在虎头山水库设置了六个采样点,用活体观察法鉴定藻类物种,并用直接计数法统计藻类的数量。共鉴定出183种藻类,隶属于8门10纲22目30科51属,其中双壳缝目49种,占26.78%,为优势类群;无壳缝目25种,占13.66%,为次优势类群;气球藻目1种,占0.55%,为罕见类群,其余为常见类群。优势种有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x)、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放射舟形藻(Navicula radios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颤丝藻(Ulotrix osillarina)。结果表明,该水库藻类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各采样点的藻类,相似度低,具有局部地域性和小环境的特征。藻类群落结构参数与水体理化因子间的相关性表明,水体理化因子与藻类群落组成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洋河水库“水华”发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工作在洋河水库现场进行了“水华”发生的实验研究,采用以受控生态系统实验为主,结合对自然水体进行观测的方法,观察了从藻类增殖到“水华”形成及消失的全过程;定量研究了“水华”发生所需的条件。研究表明:水体的富营养状态是藻类异常增殖的主要原因,而藻类的异常增殖又是“水华”发生的前提条件。“水华”发生时水体表层所需的藻类生物量阈值为48.0μgChla/l。气象因子引起的藻类聚集对于“水华”的发生具有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