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保证人抗辩权是保证人根据其为债务人的债务履行提供担保而获得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保证人在保证关系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首要法律武器。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保障保证人抗辩权的重要性,有关保证人抗辩权的立法正在逐步健全,然而其缺陷依然存在。因此,完善保证人抗辩权制度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票据保证人责任具有从属性、独立性、连带性等特性,且独立性优于从属性。票据保证人的自有抗辩权包括对物抗辩权和对人抗辩权。票据保证人对被保证人对物抗辩权的援引,仅存在于得由被保证人主张的对物抗辩的部分情节;票据保证人对被保证人对人抗辩权的援引,应采用票据保证人责任独立性为主从属性为附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关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安抗辩权制度是合同关系中债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抗辩权的民事权利属性、债权的抗辩权保护本旨功能定位以及大陆法系的判例学说,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不应具有合同解除的效力。由此,必要性的对英美法系国家完善化的预期违约制度进行借鉴,则有利于实现该项制度在适用范围和行使效力上的突破。也是建立在这种规则吸纳的基础上,可以落脚于通过适用关系的厘清以及债权保护体系和违约行为形态体系的完善,进而能够实现不安抗辩权规则与预期违约制度的关系协调。由此而言,我国现行的合同立法方式是可以解释为两种制度的巧妙结合,从而也就解决了相关理论争议和司法适用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不安抗辩权制度是我国新合同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的设立是我国立法的一大进步,其对合同的正确履行和社会经济生活、市场交换秩序都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不安抗辩权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本文提出探讨性的意见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曦 《科技信息》2011,(12):I0173-I0173
我国《合同法》在承继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制度和英美法系默示预期违约制度后,结合我国国情,创制了有中国特色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并对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救济方法、行使权利的限制及滥用权利的补救措施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从而使之成为世界各国相应制度中较为完善的制度。但《合同法》关于不安抗辩权制度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改善。  相似文献   

6.
新合同法全面确立了合同抗辩权制度。抗辩权是属于一种消极的权利 ,只能对抗对方要求履行合同的请求权 ,只是法律为了确保和鼓励合同的履行而设立 ,以防止和避免单方不履行合同义务 ,有利于维持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平衡 ,维持正常的合同秩序 ,维持合同交易的公平与安全。在双务合同实务中 ,各种抗辩权的行使也有其具体条件和应当注意的问题。总之 ,新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抗辩权制度 ,吸收借鉴了外国合同法关于抗辩权的基本法理和内涵 ,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创新和发展 ,体系更为完善,内容更为丰富 ,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合同抗辩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新合同法全面确立了合同抗辩权制度。抗辩权是属于一种消极的权利,只有对抗对方要求履行合同的请求权,只是法律为了确保和鼓励合同的履行而设立,以防止和避免单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有利于维持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维持正常的合同秩序,维持合同交易的公平与安全。在双务合同实务中,各种抗辩权的行使也有其具体条件和应当注意的问题。总之,新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抗辩权制度,吸收借鉴了外国合同法关于抗辩权的基本法理和内涵,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创新和发展,体系更为完善,内容更为丰富,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合同抗辩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鹏飞 《南昌高专学报》2003,18(3):14-15,25
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以下缺陷:权利人举证责任负担过重;适用范围不明确:没有规定不安抗辩权利人的直接解约权。为更好地发挥不安抗辩权制度在合同履行中的作用,实有适当降低权利人举证责任的标准、进一步界定不安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及赋予不安抗辩权利人直接解约权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票据是流通性极强的有价证券,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对于维护持票人的利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界对该两权予以重点研究,而对票据抗辩权缺少应有的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票据抗辩权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与民法抗辩的区别,抗辩的各种事由以及票据抗辩权限制制度等。最后,结合票据抗辩的限制的内容来总结票据法对抗辩权的规定,针对其不足,提出改善建议,以期完善票据抗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白明华 《科技信息》2010,(34):I0063-I0063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有利于鼓励交易双方遵守合同,维护交易秩序的稳定。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他方没有进行对待给付前有权拒绝自己的履行。本文对此制度的概念,适用范围,排除适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合同履行中的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合同法中的重要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先履行一方的合法权益。本文论述了不安抗辩权的概念、适用条件及效力,对于合同履行中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国内外立法状况、性质及理论基础 ,分析了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 ,并就同时履行抗辩权与其他民事行为的界限作了划分 ,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对中美两国新闻诽谤抗辩权的异同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将这种抗辩权具体划分为有条件的抗辩权、绝对抗辩权,部分抗辩权,公众人物与实际恶意。通过案例分析,对中美两国新闻诽谤抗辩权的本质内涵进行了探讨和界定,以期对我国新闻管理法制化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消灭时效的效力是消灭时效制度中的根本问题。各国的立法例可概括为"权利自体消灭主义"和"抗辩权发生主义"两种。我国未来消灭时效效力制度之设计应采"抗辩权发生主义",并分别从权利人和义务人两个角度规定消灭时效的效力,同时还要完善担保物权与抵销权行使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国内外立法状况、性质及理论基础,分析了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并就同时履行抗辩权与其他民事行为的界限作了划分,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先期违约是一种重要的违约形式,在其确认与处理问题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分别设立了预期违约制度和不安抗辩权制度,二者在适用范围、条件、事由、救济方式等方面各有其规定性,体制设计上也各有千秋。新《合同法》一并引起了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制度,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从而构成了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期违约制度,是中国立法技术上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王毅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41-4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纠纷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变化之一便是出现了众多的担保,包括物的抵押、质押和人的保证;出现了既有公司的物的担保和保证,同时还有自然人以物为担保和以信用为保证的情形。通过对一起案例的分析,说明保证人对物的担保无效的情形享有要求物的担保合同缔约过失人在物的担保范围内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抗辩权。  相似文献   

18.
胡建国 《科技信息》2013,(10):126-126
<正>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作为我国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对于预防矛盾激化、减少诉讼发生,维护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劳动争议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案件数量却反而有所下降。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对调解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商事争议的日益增多,各国对仲裁关注的力度也在增加,因此,重新审视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进一步推进该制度在我国的应用成为我国目前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回顾仲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阶段我国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中存在立法缺陷,笔者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高效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劳动关系已进入集体劳动争议的高发期和多发期,妥善解决集体劳动争议是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探讨了构建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评价了国外的成熟经验,提出了完善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