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及,所以高校在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方面,必须注重实际技能的掌握。传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学生实际操作的练习。新时期,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的上机实训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技能。基于此,该文对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上机实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上机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方向,希望对提高高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林涛  魏亮 《科技信息》2010,(7):167-167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日益受到学生欢迎的同时也存在某些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程度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该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或多或少地成为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已成为科研、生产、管理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为此,国内各高校都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作为培养新型高级人才的标准之一,各院校已把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来看待,并加重对计算机软硬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强对计算机基础课的领导、组织和实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李杰  李捷 《科技资讯》2012,(20):198-198
虚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必将引发一场教学手段改革的潮流,职业教育机构应积极利用虚拟技术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可从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创新虚拟实训系统等方面入手,推广和使用好虚拟实训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要求具有娴熟的技术和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采用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的方式.分析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为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的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案例,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上课没有积极性,实际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为此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并结合学科竞赛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案例与实训项目,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实际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技术是所有高职学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识,但是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安排计算机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结合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开设的现状,提出非计算机专业应该采用1+X+Y的模式设置计算机公共模块.  相似文献   

8.
陈佰平  詹燕 《科技信息》2008,(2):248-248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各类职业教育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以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就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问题,从学生实验、实训、课程结合和改革考核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赵杰 《科技信息》2013,(10):15-15
计算机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校计算机专业开设实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本文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索,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不断完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情境的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计算机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为贯彻教育部有关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精神,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我校公共计算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展示了改革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及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等.提出了“四结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任务与项目驱动相结合;专业技能与资格认证相结合;专业综合实训与工程项目相结合.结合高校实际,提出了网络技术专业“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基于DFDT(双融双轨制,Double Fusion Double Track)人才系统培养模式的设计过程。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DFDT人才系统培养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层次结构目标及规格的研究设计,确立在人才系统培养的高职阶段以"学业与职业融合,课程与岗位融通"的"双融型"人才系统培养为理念,实施"实践渗透型学院课程"与"实际工作型企业课程"并行开设的双轨制教学组织模式,通过该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进一步夯实学院质量工程建设基础,深化学院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同时也为相关专业人才系统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就必须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去.笔者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计算机技术对当今高等院校教学水平的影响现状,文章主要分析了计算机对大学数学专业教育的影响程度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并对数学专业方面所开设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对计算机相关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实际中采用“多层次”和“问题、案例、提问综合驱动”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郑郁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130-131,140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实训教学的创新、教学科学研究、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等,都需要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训场所。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拓宽思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具有"校中厂"、"厂中校"以及多种形式并存且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的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6.
石胜群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5):76-77,81
实践教学是保证地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地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五年制高职的办学思路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教学方法上,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文根据地质学特点,综合高职教育特色,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少而精",实践"强而专"。注重实践能力教学,紧紧依托地勘行业、企业,实现校企合作,从而实现五年制高职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实训教学是测控专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指导教师经过多年不断地探索和优化,构建了"三个层次、四个模块、五种能力"金字塔式的测控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坚持"面点结合,双线并行"的实施方针,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教学效果,证实了好的实训教学可以起到使学生由已有知识技能向新的知识技能迁移和过渡的桥梁作用,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将QuartusⅡ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引入课堂课程教学,并以典型电路仿真为例说明软件的应用。以高校的其中一门专业基础课《数字电子技术》作为切入点,引入计算机仿真软件QuartusⅡ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设计和调试电路的能力,结合实例对电子技术课程中遇到的一些电路采用QuartusⅡ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使理论教学更加方便、灵活、直观,通过这种教学软件,可以克服传统实验中的一些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对实际电子线路的虚拟搭接,计算机软件实际仿真运行,观察电路的功能和特性,提高学生对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创新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陈琼  翟志清 《实验室科学》2012,15(4):134-137
提出并介绍了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方法,注重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优化,培养工程应用及创新人才。发展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完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采取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运行模式;加强实验教育改革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0.
完善教育体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责。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发展的现实来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能力和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