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古阳声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包括鼻音韵尾、鼻化元音、口元音三类音值。三街平话阳声韵尾的读音有鼻音韵尾和口元音两类。文章在描写和分析三街平话阳声韵尾演变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其类型和演变方向,以求探讨其演变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统计手法,将汉语鼻音韵尾的研究应实于具体的韵文用韵之中,对两汉蜀郡主要辞赋家的实际用韵进行了定点考察,以此探寻鼻音韵尾在两汉蜀郡以至在整个汉语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在汉越语中鼻音韵尾、塞音韵尾分布十分整齐.汉越语中的对应,暗示着中古汉语语音系统对应性.有一些证据表明,中古汉语"梗摄"和"宕摄"的阳声韵以舌面鼻音收尾,入声韵以舌面塞音收尾,这样中古汉语的鼻音、塞音分布也十分整齐对称.  相似文献   

4.
学习汉语普通话的日语母语者普遍存在着难以分辨汉语前后鼻韵母的问题。为了揭示他们与汉语母语者前后鼻韵母知觉机制的异同,根据鼻韵母3段划分——元音、鼻化元音及鼻韵尾,利用拼接合成语音样本的方法,合成出包含不同成分的语音样本来研究两类人群的鼻韵母知觉分辨特点。实验结果表明:鼻化元音段对汉语母语被试判断鼻音类型起决定作用,对日语母语者却不是。缺少鼻化元音段时,元音段对中日被试感知鼻韵母的影响相似:元音段的声学差异越大,两类被试判断鼻韵母类型的准确率都越高。该研究结果不仅增进了对汉语鼻韵母知觉特点的认识,也有助于改进对日学生的鼻韵母语音教学。  相似文献   

5.
从语音学、语音迁移和感知同化方式等理论和英语语音习得者产生的语音偏误看,以厦门方言为母语的学习者在英语语音辅音系统习得过程中会产生浊塞音、鼻音尾韵、爆破音和声门清擦音等正迁移以及齿龈音、唇齿音、鼻音、摩擦音、软腭音和爆破音等的负迁移现象,其原因在于厦门方言和英语音段音位上辅音系统存在的差异。厦门方言为母语的学习者在英语语音学习中应充分利用正迁移现象,以汉语普通话为英语语音习得的中介与过渡,并利用对比法和多媒体技术等几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克服负迁移作用,以提高英语语音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首先考察了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中鼻音韵尾脱落现象的分布、特点,然后指出,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之间共同存在的鼻音韵尾脱落现象不是其他方言影响的结果,而是其自身语言特点的保留,这为我们推测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之间的密切联系再次提供了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7.
一般学者认为,汉语儿化仅对韵尾、韵腹有影响。本文以山东安丘方言为例,指出儿化不仅会影响到韵尾、韵腹,而且也影响到韵头,直至声母。儿化作用贯穿于整个音节,并且引起了一系列的语音变化。  相似文献   

8.
入声韵的演变是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音变。通过对明末反映宣城方音的《音韵正讹》七个入声部韵字的研究,可以认为《音韵正讹》的塞音韵尾已经弱化不能分别,取而代之的是喉塞韵尾。《音韵正讹》入声韵发生的归并在依循韵部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存在着其独立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德格话元音变迁的内因和外因,揭示了语音内外因素制约元音演化的轨迹。指出德格话元音演化过程中,虽然偶有外因渗透影响元音演化,但终究没成为演化通则。德格话元音演变的主要方式是条件音变,条件包括声母和辅音韵尾,其中辅音韵尾成为使元音发生演变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0.
殷华杰  申姝琦 《科技资讯》2013,(31):176-178
汉语和巴基斯坦的国语乌尔都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特别是在语音方面,差别很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任务是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为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使语流更自然、流利。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对巴基斯坦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进行分析,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出发,分析学生容易产生的偏误。学习声母时,难点主要是在送气与不送气上,韵母上的主要问题是鼻音题,四声从难到易,分别是一声、三声、二声、四声。  相似文献   

11.
使用鼻音计对平遥方言浊声母和一级元音鼻化度的分析结果表明:除“部分鼻音”/nz/外,平遥鼻音声母的鼻化度很高,并能大幅提高其后韵母部分的鼻化度;而非鼻音浊声母的鼻化度不高,对于提高后接元音鼻化度的作用也不明显。一级元音的内在鼻化度根据舌位前后和唇型的不同而不同,舌位越前,唇型越展,鼻化度越高;反之鼻化度越低。此外,韵腹/a/能显著降低/-η/韵尾的鼻化度,其他韵腹元音对/-η/韵尾的鼻化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上古韵母系统和四等、介音、声调的发源问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韵母系统包括元音、介音、韵尾的种类及它们的结构方式、配合关系。声调这种节律音位也要通过元音起作用,并受韵尾的节制。本文准备简单地讨论如下五个问题:(一)上古汉语有几个元音?(二)有无介音及其性质。(三)三等 j 介音的起源及跟元音长短的关系.(四)声调发源与韵尾的关系。(五)上古韵母系统到中古韵系的演变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语由上古的19个声母发展到中古的40个,这一演变是重韵轻声的体现.福建方言因人文地理诸种因素,既保留上古语音的痕迹,又打上中古语音的烙印,故为研究汉语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本文列举并分析福建三大方言群、七个主要方言的重要实例,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为序,对汉语声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加以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杨慎词曲的用韵研究,较为真实地揭示杨慎语音的实际.杨慎词韵较曲韵保守,-m韵尾并未完全消亡,但综合杨懊散曲考察,-m韵尾已经完全转化为-n韵尾了.  相似文献   

15.
口鼻流信号是一种重要的言语生理信号,是以传统语音学的研究成果为框架,在Matlab环境下设计并实现口鼻音声学分析平台,提出了包括口鼻音能量、时长、鼻音度、口鼻音共振峰在内的一套鼻流信号参数,设计了口鼻流信号的标注方案,实现了口鼻音参数的批量提取和保存.平台的实现不仅可用于语音学的发音研究,而且也为语音信号处理和言语工程的研究提供了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的科学。汉语音韵学又称声韵学,研究汉字声、韵、调的发音和类別。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语言的发展有它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如我们用现代语音读唐诗,往往会发现有些诗的韵脚和平仄不顺口了。这就是因为唐代当时的读音发展到现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杜牧的《山行》: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和语音学都对语音的物理属性、生理属性 、社会属性作详细的论述 ,但从发生学和语音的历史演变来看 ,语音还应具有个体属性,语音的个体属性在语音的演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切语音变化 ,都是从语音的个体特点开始 ,因此,语言学和语音学应重视语音个体属性的研究 。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汉语数码语音识别算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了一个高性能的汉语数码语音识别 (MDSR)系统。 MDSR系统使用 Mel频标倒谱系数 (MFCC)作为主要的语音特征参数 ,同时提取共振峰轨迹和鼻音特征以区分一些易混语音对 ,并提出一个基于语音特征的实时端点检测算法 ,以减少系统资源需求 ,提高抗干扰能力。采用了两级识别框架来提高语音的区分能力 ,其中第一级识别用于确定识别候选结果 ,第二级识别用于区分易混语音对。由于采用了以上改进 ,MDSR系统识别率达到了 98.8% .  相似文献   

19.
<一切经音义>解释佛经音义,所注反切和梵汉对音多依据当时实际读音,大致反映了汉至唐多层面的纷繁复杂的音义关系,为探明汉语语音古今演变轨迹或多或少提供了珍贵的线索,在音韵学和汉语史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中国大陆成年人为被试,探讨了汉语语音敏感性与英语单词记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成年人的汉语语音敏感性(韵脚敏感性、首音敏感性)对英语单词记忆具有较强的跨语言预测作用。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的语音表征符号化、形式化是促进成年人汉语语音敏感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