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电弧喷涂的防腐蚀性能,比较分析电弧喷涂涂层防腐性能,重点介绍电弧喷涂复合涂层防腐性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电弧喷涂复合涂层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用电弧喷涂粉芯丝材制备硬质相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MMC)涂层的原理及发展现状,探讨了电弧喷涂MMC涂层的设计原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对高速电弧喷涂、燃烧电弧喷涂和复合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MMC涂层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3.
使用CMD-AS1620型电弧喷涂设备,以低碳钢为基材,选用1Cr13、3Cr13两种不锈钢丝材为电弧喷涂材料制备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涂层,对比了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的电弧喷涂涂层的组织和性能,通过实验分析了工艺参数对Cr13型不锈钢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构表明:采用低的喷涂电压、大的喷涂电流、近的喷涂距离和低的喷涂压力,可以减少涂层中的氧化物、降低孔隙率,控制涂层的碳元素烧损,得到致密的高硬度的涂层.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弧喷涂工艺在S355钢表面制备Al涂层,并对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通过SEM,EDS和XRD等技术分析试样表面-截面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探讨氧化膜-Al涂层-基体的结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中Al与O出现富集现象,以Al2_O_3形式存在;Al与O原子在氧化膜中为高浓度分布,构成氧化膜-Al涂层-基体的复合防腐蚀体系;Al涂层为富Al层,原子含量较高,而基体中Fe原子在界面处发生扩散现象;Al涂层中少量Al原子扩散进入基体,在界面处与Fe反应生成Fe-Al化合物,提高电弧喷涂Al涂层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能喷涂技术制备钛钢复合板,喷钛涂层中将不可避免会产生孔隙和裂纹,这将降低钛钢复合板的性能,为此采用几类市售有机涂料以及实验室自制的纳米改性丙烯酸涂料对喷钛涂层进行封孔处理.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喷钛涂层的表面结构以及与有机涂层的结合形貌,同时通过电化学测试和盐雾试验对比了不同有机涂层/钛钢复合板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纳米TiO2,SiO2改性的丙烯酸涂料更适合用作喷钛涂层的封闭涂料,能够与喷钛涂层起协同作用共同保护底材.  相似文献   

6.
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案,在钢基材上采用电弧喷涂制备铝涂层,进行涂层结合强度试验,获得了最佳喷涂工艺参数组合,并探讨了涂层厚度与结合强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热喷涂技术由于具有极大的优势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工程领域中。其中利用热喷涂技术制备碳化钨硬质合金涂层是热喷涂技术的一个主要应用。碳化钨涂层具有极高的表面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损性能并且具有耐腐蚀抗氧化性能等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工程领域中。该文主要介绍采用热喷涂技术制备碳化钨涂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介绍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等离子喷涂技术,电弧喷涂技术和火焰喷涂技术制备碳化钨涂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微束等离子喷涂工艺条件对Cu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束等离子喷涂系统在2.8-4.2kW的小功率条件下制备了Cu涂层,研究了电弧功率,工作气体流量和喷涂距离对粒子速度与涂层显微组织结构和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弧功率与喷涂距离对粒子速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工作气体流量对粒子速度的影响较大,电弧功率与喷涂距离对涂层的硬度影响较大,而工作气体流量对涂层的硬度影响较小。分析表明,粒子的温度对涂层硬度有较大的影响,采用微束等离子喷涂制备的Cu涂层硬度与用传统等离子喷涂设备在30kW下制备的涂层硬度相当。  相似文献   

9.
增强相对高速电弧喷涂Fe-Al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添加增强相的Fe—Al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原位合成了复合涂层.对添加了不同增强相的涂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陶瓷增强相的选择对涂层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高速电弧喷涂Fe—Al/WC涂层和Fe—Al/Cr3C2涂层的性能比较显示,在丝材中添加Cr3C2增强相对比添加WC增强相,可以显著提高铁铝涂层的耐冲蚀以及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涂层的常温耐磨损性能,并有效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0.
用计算机运控的激光热导仪测定了500~1400K温度范围内不同组成、不同喷涂取向的等离子喷涂复合涂层Cr3C2-NiCr的导温系数。实验发现,复合涂层组成相同时,喷涂方向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导温系数D⊥大于喷涂方向平行于热流方向的导温系数D∥;喷涂取向相同时,复合涂层的导温系数随着NiCr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文中从理论上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所得结果为等离子喷涂复合涂层的喷涂工艺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