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准确评估不同使用强度下办公建筑用能的合理性,以办公建筑为例,采用Designbuilder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分析了使用时长和人员密度对办公建筑各分项能耗和总能耗的影响. 考虑使用时长和人员密度对分项能耗的影响,优化了基于使用强度的办公建筑运行能耗修正方法,该修正方法使使用强度偏离大的样本建筑的能耗修正值降低35%~45%. 以同气候区同类型建筑运行能耗的合理值为基准,提出了办公建筑能耗评价方法. 新的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办公建筑的实际用能水平. 成果可以为办公建筑能耗的精细化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机器学习方法用于建筑能耗模型的适用性,重点比较了6种常用机器学习方法用于预测办公建筑能耗时的准确性,包括线性回归、高斯过程、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法、自助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法、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结果表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法、自助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法和随机森林法适用于取暖能耗的模型建立;对于制冷能耗预测,自助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法的计算精度最高.同时发现制冷能耗与取暖能耗相比,由于存在更加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其预测难度更大.研究结果不仅可用于在建筑节能分析中确定最佳机器学习方法,而且所得机器学习方法可用于城市建筑能耗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针对办公建筑已有的能耗预测方法中未能考虑到能耗数据的混沌变化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办公建筑运行能耗预测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判断其具备混沌特性,建立混沌理论和支持向量回归的组合模型进行训练,采用Markov链消除组合模型由于参数传递产生的累积误差,得到最终预测结果.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以西安某办公建筑的能耗监测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并与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等其他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Markov修正后的混沌时间序列组合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高,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方法,且更符合办公建筑能耗的变化规律,为节能优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能耗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能耗的在线监管关键技术,为建筑节能监管工作提供科学手段和技术支撑.根据建筑能耗监管系统的基本要求并考虑到实际情况,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构建了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重点讨论Flex应用编程、轻量级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地图、能耗数据实时压缩和解压、能耗数据拆分、能耗支路异常诊断和能耗数据挖掘等若干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开发省市级地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能耗监管平台,在线对数百栋建筑进行能耗监管.实践证明,利用文中关键技术用于构建建筑能耗监管系统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量室内外温湿度,分析西安市某办公建筑玻璃幕墙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根据测试数据回归分析得出夏季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拟合度,通过现场测试和计算得出PMV-PPD值,并调查了办公室内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的满意度.认为该玻璃幕墙建筑室内热环境能满足大部分人的要求.根据设定不同围护结构,模拟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为玻璃幕墙办公建筑提出合理的节能措施和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严寒地区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负荷特性,以便逐步完善近零能耗办公建筑的性能化设计方案,达到近零能耗建筑预定的性能目标。方法 以处于设计阶段的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使用DesignBuilder软件对参照建筑与目标建筑分别进行能耗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目标建筑全年累计热负荷指标为15.96 (kW·h)/m2,全年累计冷负荷指标为19.94 (kW·h)/m2;目标建筑与65%的节能建筑相比,累计总负荷指标降低45.86%,热负荷指标降低64.34%,冷负荷指标降低5.89%。结论 近零能耗办公建筑夏季冷负荷指标略高于冬季热负荷指标,各项节能技术对降低热负荷指标及累计总负荷指标均有促进作用,内部热扰和外窗太阳得热对冷热负荷指标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监测与能效优化控制问题,通过分析建筑物与外界环境的能量交换、室内温变过程的动态特征和变化机理,考虑随机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以温度、湿度等为变量的建筑物空调能耗过程随机动态模型,分析了建筑物空调能耗与室内外环境热交换的平衡制约关系.以建筑物舒适度指标作为能耗控制目标,建立空调能耗最小的优化控制模型,分析了系统优化途径;根据建筑物实际监测数据,应用动态回归方法探讨了如何确定建筑空调能耗模型的结构与参数,通过实际数据分析与模拟仿真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更好的确定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以广州某办公建筑为例,介绍了模拟工具辅助工程设计方法,利用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Dest进行了详细的建筑逐时能耗模拟,完成了全年8 760小时的动态负荷计算,进而对此办公建筑分析了空调负荷频率和时间频率随空调负荷率的变化规律,对办公建筑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时间控制等方面内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更有利于减少建筑设备的初投资,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建筑夜间通风降温特性及其控制方法.选择长沙地区2种不同功能类型的房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建筑能耗模拟分析软件DeST,分析了通风换气时间、换气次数与排风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类型建筑夜间通风降温规律.结果表明,建筑夜间通风的排风温度随通风时间呈对数变化规律;以通风能效最优为目标时,夜间通风存在换气次数和通风时间最优组合,并得到了这个最优组合的确定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以通风能效最高为目标的通风系统运行的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10.
对福州市某办公建筑空调水系统变频改造的节能效果及其对空调各子系统能效的影响进行实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变频改造节能效果明显,在空调日均负荷率约为50%的情况下,整个水输送系统节电率达48.8%,变频节能改造使整个空调系统的能耗下降18.2%,空调水系统能效得到显著提高,对冷水机组的运行能效比没有明显影响,但会使空调末端能效降低.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是实现中国碳排放目标的重要措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具有提高采光质量和降低能耗等优势,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能耗分析和经济性评价提出了光伏幕墙建筑能效评估模型,分别采用DeST-C软件和PVsyst软件进行建筑能耗仿真和光伏幕墙发电量模拟.以杭州地区某办公建筑物为...  相似文献   

12.
王宪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2):6653-6657
建筑能耗是继工业、交通能耗之后的第三大社会能源消耗主体。结合LEAP模型,将吉林省城镇居住建筑能耗分为采暖、炊事热水、照明、电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用能。在不同情景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吉林省城镇居住建筑能耗在基准情景、政策情景下分别为1 082万吨标煤、952万吨标煤,并对吉林省城镇居住建筑节能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推动吉林省城镇居住建筑向建筑设节能设计标准迈进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筑节能是提高能源利用率、解决能源紧缺矛盾、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的一项根本措施。论述了我国建筑能耗与国外相比的差距,分析了影响建筑物节能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建筑节能的计量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居民生活用能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际上已有研究成果, 总结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定义的三种演化形式, 即能源服务需求的能源效率弹性, 能源服务需求的能源服务价格弹性以及能源需求的价格弹性。在数据获取局限的情况下, 能源需求价格弹性是在中国进行居民生活用能回弹效应实证研究的理想定义。在考虑全国居民生活用能特征和城乡能源消费的差异以后, 总结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 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经过 E-G 两步法协整检验确定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 并得出长期回弹效应数值为 0.27%。然后通过误差修正模型, 计算出短期 回弹效应数值为 0.16%。由此说明, 从宏观角度来看, 我国居民生活用能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并不大。因此我 国在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领域应继续坚持已有的节能增效战略和路线, 必要时可以以碳税、补贴清洁能源和阶梯电价等为手段, 预防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定量系统地评价既有建筑改造的节能效果,提出了火用分析结合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将能耗转换为火用,分析建筑生命周期中对能源、资源和环境影响较大的阶段,即建材的生产阶段和运行阶段。运用该方法对宁波建筑节能改造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建筑节能改造后的生命周期内,保温材料在生产阶段的能耗需要15年才能与运行阶段节约的能耗相等,CO2排放量需要16a才能与减排的CO2量相等,但对于保温材料,其在生产阶段消耗的火用,远大于其在运行阶段节约的火用。因此,对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增保温材料在生产阶段的能耗和CO2排放量不能忽略。对于建造年代久远的建筑,在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时,应当将改造后的节火用效果、节能效果和环境影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上限估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从系统层面提高网络能效,需要计算网络整体能耗,分析影响能耗的关键因素,从而进行网络优化。为此,从分析全网数据流转时的节点状态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容量估算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上限的能量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进行了链式结构的路由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无分级的宽放型网络结构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迅速成长,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之下,台湾住商部门能源需求之成长率在近年均超过6%,能源消耗为本部门主要之CO2排放因子.为此提议八个节能方案,分别为:发展节能之建材,强化建筑外壳节能设计,建立建筑空调及照明节能设计基准,提升耗能器具能源效率标准,推动旧建筑节能改善服务,日常节能之教育倡导,推广建筑物利用再生能源,及调整累进电价之差别费率.以上方案为无悔策略,目标为节约能源,预估2015年累计年节约364万公秉油当量,降低CO2排放量994万吨,2025年累计年节约873万公秉油当量,降低CO2排放量2383万吨.  相似文献   

18.
TK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in rural districts in northern Hunan and to help explore the sustainable and ecological energy policy.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ac-quire the details of energy consumption,and the electricity equivalent calculation was used in the energy statis-tics in four villages.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se four villages is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ic condition,geo-graphic position and landform and the local custom.The traditional biomass energy and coal briquette are the primary energy source for cooking and heating,but they are used in a very low efficiency and result in poorIAQ.For sustainability,further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optimiz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with the efficient use of biomass energy,coal and electricity.  相似文献   

19.
针对热泵装置用能效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热泵提升式系统用能效率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热能效率和效率作为评价指标,对热泵提升式系统和锅炉提升式系统这两种低温供热系统的用能情况进行了能量分析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热泵提升式系统的热能效率要低于锅炉提升式系统的热能效率,但其效率要高于后者的效率;当低温热源的供水温度较高可直接用于供暖时,应将低温热源的热量或作为"代价"计入供给能或供给来计算热泵装置的用能效率.  相似文献   

20.
建筑体形系数对节能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体形系数反映单位建筑空间的热散失面积大小,对建筑能耗有直接影响.根据建筑体形系数定义了形状因子f,并基于形状因子分析不同建筑底平面形状特征与极限体形系数和最佳楼层数的关系,结合形状因子分析体形系数对建筑节能效果的影响,提出计算最佳建筑体形系数和确定最佳节能楼层数、最佳底面形状的方法.推荐采用形状因子小的建筑底平面形状,并且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最佳节能楼层数以降低体形系数,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