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广东省2000~2016年的能源消费状况,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广东省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建立能源回弹效应模型,进而计算出能源回弹效应。结果表明,广东省的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总体上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并且能源回弹效应基本上都小于1,即大多数年份均为部分回弹效应,只有2004年的能源回弹效应超过了1,为1.808 4。  相似文献   

2.
1999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人均柴油需求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燃油税改革带来的柴油价格变化、居民收入变化对中国人均柴油需求的可能影响,该文应用1999年至2007年中国分地区年度柴油价格及其他宏观数据,使用滞后内生变量模型对中国柴油需求弹性进行了计量经济学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人均柴油需求的短期价格弹性为-0.33、收入弹性为0.65;长期价格弹性为-0.86、收入弹性为1.70。该研究发现短期柴油需求弹性较长期低,柴油税对提高柴油使用效率的激励效率在短期较低,短期与长期的需求弹性估计与西方国家相似,但收入弹性高于西方国家估计值,另外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说明中国人均柴油需求具有其他国家类似的较强的粘滞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能源在居民生活中的消耗日益增长,已经成为碳排放的新增长点。为了解居民生活用能现状及影响因素,以贵州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为切入点,分析2000~2014年贵州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特征,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贵州省生活能源中煤炭消费比重、城镇化水平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人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煤炭消费比重、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则动态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冲击效果和影响程度。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贵州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谷梦卓  陈振 《河南科学》2019,37(9):1542-1548
研究21世纪以来技术进步对河南省物流业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影响,采用河南省2001—2017年物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DEA模型.以物流业的劳动力、物流资本、能源消费量为投入要素,物流业产值为产出要素,测算分析物流业的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结果表明,2001—2017年河南省物流业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均值达到130.97%,能源消费回弹效应在物流业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且处于增长趋势,物流行业的技术进步未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因此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在物流业中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力消费影响因素权重的分位数回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和分位数(QR)回归比较性研究电力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分位数回归技术则更能详尽阐明不同消费需求下各影响权重的变化:电价、能源效率改进、消费支出能力、电力价格体制改革、人口与电力消费需求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并通过多重验证指标验证模型和结果的合理性;能源效率改进和电价控制是影响电力能源消费的2个重要因素,在不同分位数上各个因素影响权重存在差异;特别发现"高人口增长率并不必然伴随高电力消费需求量"。并提出不同分位数下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居民生活用水消费情况抽样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淡水资源日益短缺.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生活用自来水消费情况的抽样调查和分析,认为经济因素是影响居民用水量的主要因素,找出了居民收入与用水量、水价与用水量的函数关系,分析了自来水的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以及居民用水量的逐月波动幅度,为规划城市供水能力、制定阶梯水价政策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5-2009年中国能源需求和经济增长统计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8,即经济增长每增加1%,对能源的需求量将增加0.58%。  相似文献   

8.
分别运用索洛余值法(C-D法)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构建能源回弹效应的测算模型,测算辽宁省1986~2014年的能源回弹效应.结果表明:辽宁省存在比较明显的回弹效应并呈上升趋势.说明不能只注意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而忽视回弹效应,要将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价格改革和市场调节等手段相结合,推进辽宁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中国1985年到2008年生产性能源消费量的变动进行分解。生产性能源消费指排除生活能源消费的用于各行业生产所投入的能源消费。能源消费量的变动分解为三种效应:由于整体经济的增长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变动带来的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的效率效应。创新之处在于应用因素分解模型进行能源消费量变动的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24年来,实际GDP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是使得能源消费不断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效率效应的作用与经济规模效应相反,对于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起到了较大并且积极的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控制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部可持续能源开发利用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中国西部可持续的能源开发利用战略,建立了西部可持续能源开发利用模型。该模型以能源系统优化模型——MARKAL模型为内核,耦合了能源服务需求预测模块、水资源需求模块、污染物排放模块、经济分析模块和内生技术学习模块。应用该模型研究了2000—2050年间西部地区终端能源需求、一次能源供应、电力消费及构成、水资源需求以及污染物排放等。并分析了“能源东送”方案对西部能源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2050年中国西部终端能源消费量将达到12.43亿t,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达到14.67亿t。预计“能源东送”方案实施后,一次能源消费、电力需求、水资源需求和污染物排放均会有较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直接回弹效应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差异,基于空间计量方法,改进直接回弹效应测算模型,并利用中国城镇居民电力消费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用电直接回弹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忽略空间溢出效应会混淆本地区和相邻地区能效提高对本地区城镇居民电力消费的影响;局部空间溢出效应与全局空间溢出效应迥异,为充分发挥能效政策潜力,政府应关注能效政策的作用范围;城镇居民用电直接回弹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差异较小,在区域层面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1994~2009年中国产业部门和民生部门(居民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费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将影响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因素、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将影响民生部门能源消费变化的因素分解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效用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部门中经济因素是中国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效率因素缓解了能源消费量的增长趋势,结构因素没有实现减少能源消费的作用.民生部门的能源消费量正处在快速增长阶段,并且经济因素是民生部门能源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在对新疆与全国能源消费弹性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研究发现:2005-2010年新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于全国水平;新疆能源消费每增加1%将带动GDP增加0.49%,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较强,能源利用效率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建立了能源-环境-经济耦合的非线性动态规划模型——中国MARKAL-MACRO模型,并以此对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与碳排放的基准方案以及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可能影响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若从2030年开始减排,减排率为10%~46%时碳边际减排成本在45~254美元/t之间;实施碳减排将导致化石能源等影子价格的上升、各种能源服务需求的下降,还将引起终端以及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最终能源消费量将由于燃料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服务需求的减少而减少,一次能源在高减排率下煤的比重将大大下降,而低碳和无碳能源特别是核能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中国未来碳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能源产出及替代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劳动和资本之外的能源投入要素分解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投入,建立了一个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并基于岭回归进行了分析,估计了各能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以及相对技术进步差异.结果表明:能源要素对经济产出的总体规模报酬递增;电力和石油的经济产出率高于煤炭,并可以有效替代煤炭;技术进步速度依次为煤炭、石油、电力和天然气,符合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但努力提高石油比重的特征;天然气作为优质高效能源的特性没有体现可能与其比重较低以及更多用于生活部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智能电网实时电价中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将电器分为通用电器与可使用替换能源的智能电器。通过改进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电器在使用不同能源方式下,通过智能电表获得电力供应商发布的实时交互电价、用电量等信息,用户对电价与可替换能源的价格(固定价格)进行实时判断比较,并选择切换该时段智能设备的最优能源使用方式,使其自身社会福利最大化。基于Matlab仿真软件对改进前后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在灵活改变能源使用方式后,实时电价波动较小,趋于平缓,且能够降低系统高峰时段的柔性负荷量,实现削峰填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市现有传统出租车市场的基础上建立电动出租车的运营环境,基于充电与换电模式、充电时间与换电频率、单日运营时间构建电动出租车6种运营模式,利用电动汽车行驶质量与能耗回归模型,界定车辆动力电池容量.进而构建基于购置成本、使用成本、驾驶员工资、营业收入的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基于油价上涨、电价上涨、电池成本下降3种不同情景,建立纯电动出租车的服务定价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换电模式比充电模式盈利能力强;燃油价格年均上涨5%以上的情景下,电动出租车可以在5年与燃油出租车实现同等盈利;电价上涨10%,电动出租车服务价格则需上涨1%;电池成本若能够显著降低50%,电动出租车的服务价格将比燃油出租车低7%.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十二五"规划关于节能的总目标为主线,建立了全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模型,预测了宏观经济各影响因素在2015年的变动范围,从三种情形讨论了"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可行性。结论认为2015年我国能够完成"十二五"规划的节能目标,但是需要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整:①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②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在2012~2015年的三年时间内,能源价格指数需要提高20.39%,年均提高6.38%;③实现能源消费多元化,降低煤炭消费比重;④优化外贸结构;⑤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