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1个基于热舒适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该指标以夏热冬冷地区冬夏季热不舒适温度出现频率为基础,通过对比冬、夏季室内外热不舒适度来获得室内热环境评价。通过窗墙比、屋面保温、外墙保温和外窗水平遮阳4种情况共37个算例的模拟分析,研究该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建筑围护结构变化对室内热环境带来的长期影响,还可以此对比不同围护结构下建筑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天津地区典型年气象参数、季节主导风向和平均风速,综合考虑围护结构传热、日射得热和室内热源散热,数值模拟了天津地区一栋办公建筑过渡季节风压自然通风下的室内热环境,得出室内温度与房间单位面积稳态得热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通过实验测试该建筑内、外环境,发现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在线性上有所偏离,最大线性偏离度为6.7%,对应于相同的室内温度,单位面积得热量值高于理论计算结果.最后分析了产生线性偏离和数值偏差的原因,论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无蓄能围护结构箱体能耗和室内温度波动都较大,传统的围护结构设计方法无法将室内温度有效维持在舒适的温度区间内.将相变储能技术合理地应用于集装箱围护结构设计中能够大大提升其热工性能并有效地调整室内的温度波动.以微胶囊相变材料为例,通过利用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分析法研究建筑内扰、相变层设计等影响参数对其调温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相变材料在集装箱箱体复合围护结构中的适应性设计方法,可知集中在白天使用的集装箱建筑采用厚30 mm、相变点为29℃的相变复合墙体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夏季热舒适度,得出集装箱相变复合围护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对室内热舒适的影响规律,为相变材料在集装箱建筑中的设计应用及评价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玻璃幕墙的热工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它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为玻璃幕墙热工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龙胜地区农村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本文对选取的当地两户典型新式民居和传统民居进行热环境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湿热,室外空气温度日平均值为26. 2℃,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为87. 4%,而室内热环境质量较差,室内空气温度日平均值为27. 1℃,相对湿度日平均值为86. 2%。通过分析发现,外围护结构是影响当地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改善该类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根据该地区民居室内外热环境现状和外围护结构特点,本文提出加强自然通风、外窗遮阳和围护结构气密性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编竹夹泥墙民居是巴渝地区传统民居的重要类型.为了解编竹夹泥墙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特点,在重庆松溉古镇选择了一典型户进行实地测量分析,并以30℃为适应性舒适温度上限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民居室内全天低于30℃的累积频率为70%,但热环境昼夜表现差异较大:日间较差,室内温度低于30℃的累积频率仅为46%;而夜间较好,低于30℃的累积频率达到90%以上.分析其围护结构热特性,编竹夹泥墙和冷摊瓦屋面都较轻薄,隔热性能和热稳定性都较差,热性能仅达到《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56%和14%,但轻薄的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可有效提高建筑的夜间降温能力.吊脚楼形式令室内热环境更易受室外环境的影响,但与良好的微气候相结合,有利于调节室内热环境,有效解决湿热地区非空调的建筑夜间舒适性问题,突出反映了该类民居与当地湿热气候相适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广州气候特征导致的几个城市环境问题,根据室内热舒适性评价的计算公式,在相关简化条件下,计算出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条件下的PMV-PPD指标;同时根据热环境评价理论进行了夏热冬暖地区热湿环境的主观评价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夏热冬暖典型城市———广州居民对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最后通过实验测定广州地区室内外干湿球温度、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等参数,根据实验所测参数对室内热舒适状况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为改善和提高室内居住热舒适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的测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高层住宅建筑进行了夏季热环境测试,测试结果反映了西安市夏季的气候特征以及高层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高层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各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西安市高层住宅室内热环境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安徽传统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计适应地方气候的建筑结构有利于节能和环保。为研究安徽传统民居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在实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对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将实测数据,如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强度、围护结构热物性参数和房间内扰模式等作为已知边界条件,通过对不同自然通风模式的室内热状况进行模拟比较,拟合出了与实测情况相符的自然通风模式。验证了:采用热惯性小、隔热作用好的围护结构和双坡屋顶结构减少建筑的太阳辐射得热对改善室内热环境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牛天才  马燕玲 《科技信息》2011,(21):343-343,319
利用DeST-h模拟软件,对陕北志丹县新农村建设设计方案的室内热环境和节能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建筑方案的模拟分析,得出覆土结构适合于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带阳光房的建筑能吸收并蓄存太阳辐射得热,冬季室内热环境明显改善。最后本文通过模拟四种通风换气条件下,建筑夏季室内逐时基础室温及建筑冷热负荷变化,分析了通风量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为新农村建设住宅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了解陇中民居室内热环境状况,挖掘其建筑朴素的绿色生态特性,本文通过对陇中典型的“封闭式”民居在冬季最低温度条件下的环境状况进行现场测试,运用不同方式对实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陇中“封闭式”民居在冬季未采暖的情况下,室内平均气温仅-2.8℃,平均相对湿度39.1%,围护结构内表涵温度普遍低于0℃,而且不同方位墙体温差较大,从室外向室内,平均气温呈显“波动递增”现象。由此得出结论:室内微气候干而冷,无法满足人体舒适的要求;建造设计不完善导致围护结构的“不对称冷辐射”是室内热环境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人们对室内热舒适度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一些高档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上,忽略了大量存在的高校教室内热舒适度,尤其是湿热地区教室内的热环境,只有改善了教室内的热舒适度,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通过实验设备测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某高校教室室内外温度、湿度进行了测试,对教室内南北两大区域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实验数据和问卷计算与分析,得到室内外温湿度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南北同学对热感的不同灵敏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添加秸秆和水泥作为墙体改性材料对于生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市北碚区清云峡村某改性生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测的冬季室内外温度和围护结构热工参数,运用软件模拟的手段,通过与相同模拟条件下普通生土民居和砖砌民居的数据对比,依据相关标准和调研情况,对其进行冬夏季热环境评价.研究发现这种改性土坯建造的民居不仅保有生土夏季隔热的优势,同时较普通生土民居改善了冬季室内热环境,但室内冬季温度仍然较低,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提高室内冬季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多目标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得出一种能快够速且准确预测建筑能耗和室内热舒适状况的方法,提出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来预测建筑能耗和室内热舒适状况的方法,并通过遗传优化算法对神经网络的连接权进行优化;其次,对影响建筑能耗和室内热舒适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主要因素建立基于GA-BP网络的建筑能耗和室内热舒适状况的预测模型;结合EnergyPlus模型计算所得出的144组样本数据,训练和测试所建立的住宅建筑能耗和室内热舒适状况的GA-BP网络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该预测方法的建立使建筑师在设计阶段能够简单且准确地获得设计建筑的能耗和室内舒适状况,从而使设计向着有利于建筑节能和改善室内热环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搭建大进深房间模型,测试冬季非空调工况下室内热环境,分析了室外气温和室内得热量对房间进深方向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围护结构热惯性使围护结构温度变化和室内温度变化相对于室外气温变化有明显衰减,围护结构传热量与人体模型散热量基本相等,房间得热与失热基本平衡;在人体模型散热形成的热羽流作用下,室内高度方向有明显的温度分层,但在外围护结构冷表面和人体模型热表面的共同作用下,室内同一高度不同进深处的温度分布并未呈现外低内高的简单规律;在不同室外温度和人体模型散热量时,沿房间进深方向不同位置离地面0.2~1.4m高度的平均温度有相似的分布规律,离外墙3.0m处温度最低,4.2m处温度最高,内外区分界线离外墙3.0~3.6m.  相似文献   

16.
张杰  樊慧  殷俊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8):11755-11760
通过对内蒙古中西部农牧民居住建筑和生活情况实地调研,并对冬季室内温度和热舒适进行现场实测,统计分析得出:农牧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温度主要分布在10 ℃~16 ℃,温度普遍偏低,大多数农牧民感觉偏冷,这对保障农牧民的健康舒适,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还有一定差距。通过深入研究热感觉与室内温度、服装热阻、新陈代谢率及年龄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内蒙古中西部农牧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3.63 ℃~21.66 ℃,期望温度为19.38 ℃,热中性温度为16.09 ℃。这一结论对深入研究农牧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舒适度、为农牧民住宅冬季供暖温度提供依据及对提升农牧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改进和发展 Mathews 的自然通风建筑室内温度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然通风建筑室内热状况预测模型.它更全面地考虑了各种影响室内热舒适性的因素,且输出结果更丰富,因而成为考察气候,建筑与室内热环境三方相互关系的工具,可为设计人员所用.  相似文献   

18.
建筑围护结构动态热特性模型及其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建筑围护结构动态热特性的多种模型及其物理意义,研究了识别模型参数的方法。通过对实测热特性参数序列的辨识研究,得出了在实用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动态热特性的合理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玻璃幕墙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春英  孙丽颖 《应用科技》2003,30(12):49-51
玻璃幕墙在现代化的公共建筑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因此这类建筑的空调设计和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日益受到重视.针对这一问题从Fanger的热舒适方程出发,对玻璃幕墙建筑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该类建筑中幕墙玻璃和室内环境参数的选择依据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为玻璃幕墙建筑的空调设计和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气候区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适应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的建筑热工分区,北京和上海分别位于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该文针对这两个城市的住宅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适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室内温度下,上海住户的热感觉投票较高,对室内温度的期望值较低,体现出其对于室内偏冷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此外,还专门针对北京壁挂炉采暖住户进行了考察。与集中供暖相比,壁挂炉采暖形式为住户提供了室内温度的控制途径,促使人们合理地设定室内温度,并且更愿意通过行为调节来提高热舒适性,使人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