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时常发生注射过疫苗的猪在有效免疫期内仍然染上猪瘟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免疫程序不科学,仔猪虽然注射了猪瘟疫苗,由于吸吮母猪初乳而获得的母源抗体的干扰,使注入体内的猪瘟疫苗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抗源性,因而不能刺激猪体产生抵抗猪瘟病毒的抗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测定了6窝母猪免疫后产小猪0、1、7、14、21、28、35、42日龄猪瘟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和28~35日龄首免及二免后免疫效果观察。结果:未吃初乳的0日龄仔猪无母源抗体,1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滴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猪瘟母源抗体对1~28日龄的仔猪有保护,少部分仔猪在35日龄还有保护。28~35日龄首免后21日达到73.3%免疫保护,28日则达到93.3%;首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一次,其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可以维持到二免后4个月,到5个月还能产生免疫保护,免疫合格率为73.3%,但6个月后免疫合格率降至46.7%;因此建议生产实际中,商品猪进行两次免疫即可,种猪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3.
由于猪瘟流行性差异,研究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猪瘟免疫程序是有效防控猪瘟的关键措施之一,而确定仔猪最佳首免日龄和免疫剂量是研究猪瘟免疫程序的两个重要内容。本文提出应用PPA(酶标葡萄球菌蛋白A)-ELISA法对达县某猪场进行了仔猪猪瘟母源抗体及免疫抗体监测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5日龄为最佳免疫日龄,1倍剂量为最佳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4.
兔脾淋组织液增强猪瘟细胞苗免疫抗体效价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健康兔脾淋组织液稀释猪瘟细胞苗分别免疫10日龄经猪瘟乳前免疫的仔猪和经60~65日龄采用细胞苗二免的120日龄中猪,与生理盐水稀释组对照,免疫后15d采血检测抗体(IHA法)。二次试验结果表明:用兔脾淋组织液稀释猪瘟细胞苗免疫猪比用生理盐水稀释猪瘟细胞苗免疫猪可产生更高的保护性抗体效价,两者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某存栏达500头母猪的种猪场,产房中部分哺乳仔猪整窝发生慢性腹泻,病猪极度消瘦,病程久,死亡率不高,各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肾脏有大量的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呈暗褐色,有些仔猪喉头和膀胱出血。经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猪瘟荧光抗体染色等确诊为猪瘟。采取猪瘟超前免疫、发病仔猪和全场母猪紧急免疫接种等防制措施,一周后病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从规模化猪场先后2次选非免疫耐受的猪瘟抗体效价≥1∶256的同日分娩母猪各10头所产10窝仔猪中各选3头进行试验,每次各30头仔猪。首先进行猪瘟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和合适首免日龄试验,结果仔猪乳前母源抗体均为0,吮吸初乳后母源抗体快速上升,15日龄达到峰值,合格率100%,20、25、30、35、40日龄逐步下降93.3%、86.7%、66.7%、33.3%、0%;其次用1、2、4头份首免量分3组进行合适首免量和二免日龄免疫试验,结果血清抗体效价合格率首免后15 d均为100%,25天1头份80%,2、4头份100%,35、45天20%、40%、50%和10%、30%、60%,55天50%、80%、100%,65、75天20%、40%、50%和10%、20%、40%。提示30日龄首免较合适,首免4头份免疫效果较佳,二免时间为55~60 d。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测定了6窝母猪免疫后产小猪0、1、7、14、21、28、35、42日龄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和首免、二免免疫抗体测定。结果表明:未吃初乳的0日龄仔猪均无母源抗体,1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滴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口蹄疫母源抗体对1~14日龄的仔猪有保护,部分仔猪在21日龄还有保护。28~35日龄首免后21日其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70%,28日后达到峰值86.7%,一个月后再免一次,则有效免疫抗体水平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逐渐降低,至5个月后已不能保护,种猪此时须再次免疫接种猪口蹄疫疫苗。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探讨补中益气散对该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该研究以某猪场27头30日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和试验1,2组.对照组仅注射猪瘟疫苗;试验1组用补中益气散拌料饲喂一周后注射疫苗;试验2组注射疫苗同时拌料饲喂补中益气散一周,中药用量均按0.2%加入饲料.分别于免疫当天、免疫接种后7,30d无菌操作采集血样,运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散可显著提高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免疫后30d免疫保护率维持在88.9%以上,提示补中益气散具有显著增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细胞中和试验分别对免疫和非免疫母牛所生犊牛的血清进行母源抗体的测定,结果显示两组(每组8头)犊牛血清中均含有滴度不同的母源抗体,母源抗体的变化呈马蹄形变化.1日龄最低,7~8日龄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免疫母牛所生的犊牛7~8日龄血清母源抗体达最高峰为8.3 log2,70日龄时达2.5 log2;而非免疫母牛所生犊牛7~8日龄时达最高峰为3 log2,43 d时达0.5 log2.对母源抗体类型鉴别结果表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母源抗体的主要类型为IgG,母源抗体呈现的特征变化主要与犊牛吮吸初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IHA方法监测仔猪哺乳阶段猪瘟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首先通过对全场母猪和仔猪进行普查,再根据普查及临床观察结果选出相对健康的妊娠母猪,对这些母猪所分娩的仔猪进行跟踪采血检测其猪瘟抗体的消长情况。根据试验结果:仔猪在出生6、14、21、25、28、30d测得的抗体效价平均值为5、10.5,4.75、2.75、1.4、0.8,根据以上试验数据可很好地绘制出猪群的猪瘟抗体消长曲线图,通过试验可知仔猪哺乳阶段的抗体消长符合其规律变化,推断出最佳的初免时间为23-25日龄。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猪瘟弱毒苗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短期安全性和中和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动物短期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用大剂量(每头10~25个免疫剂量单位)猪瘟弱毒苗注射犊牛、成年奶牛、怀孕母牛和牦牛后,对体温、食欲、生产性能及妊娠牛的胎儿均无不良影响,微量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成年奶牛每头注射6个免疫剂量单位的猪瘟弱毒苗15d后,有50%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每头注射10个免疫剂量单位的猪瘟弱毒苗15d后,有83.3%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小牛每头注射3个免疫剂量单位的猪瘟弱毒苗15d后,有50%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抗体产生的滴度与免疫剂量成正比,上述结果表明用猪瘟弱毒苗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痛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猪瘟、仔猪副伤寒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大敌,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一旦有继发感染时,可以给养猪户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猪瘟、仔猪副伤寒在我国广大散养户农户已得到基本控制。病例,经分析发现某种猪场发生了猪瘟、仔猪副伤寒是由于免疫不确定,我地近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鸭禽流感免疫程序,对不同日龄的雏鸭进行禽流感母源抗体的检测,并对雏鸭接种禽流感H5、H9二价油乳剂苗后的HI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雏鸭的母源抗体水平在1日龄达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H5抗体20日龄后降低到4.5log2以下,H9抗体25日龄后降低到4.8log2以下。根据试验采用的免疫方案,对雏鸭在8日龄时进行首免,并多次免疫后可提高H5、H9抗体水平,有效预防禽流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流行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闽西地区18个猪场送检猪血清进行BVD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同时检测这些猪血清的猪瘟抗体,结果表明:规模化猪场BVDV的感染比较严重,血清阳性率为28.6%,猪场阳性率达到94.4%。种猪、育肥猪、保育猪、哺乳仔猪的BVDV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8.5%、17.3%、2.1%、27.4%,种猪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生长猪。BVDV抗体与猪瘟抗体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猪瘟抗体阳性猪群中的BVDV感染率较高,某些猪瘟抗体阴性猪群中也发现BVDV感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科学的鸡禽流感免疫程序,对1~28日龄的土杂肉鸡和罗曼蛋鸡进行禽流感母源抗体检测,以及对雏鸡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疫苗后的HI抗体水平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两种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在1日龄时均达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肉鸡11日龄后H5、H9抗体滴度分别降低到4.2log2和4.3log2以下;蛋鸡28日龄后H5、H9...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科学的鸡禽流感免疫程序,对1~28日龄的土杂肉鸡和罗曼蛋鸡进行禽流感母源抗体检测,以及对雏鸡 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疫苗后的HI抗体水平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两种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在1日龄时均达最高值,然后 逐渐下降;肉鸡11日龄后H5、H9抗体滴度分别降低到4.2log2和4.3log2以下;蛋鸡28日龄后H5、H9抗体滴度分别降低到 4.2log2和4.8log2以下;分别对肉鸡在11日龄时进行首免,蛋鸡在7日龄时进行提前首免后均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同时 根据试验所用的免疫方案,可有效预防鸡禽流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科学的鸡新城疫免疫程序,对1~28日龄的土杂肉鸡和罗曼蛋鸡进行新城疫母源抗体的检测,并对两种雏鸡接种新城疫冻干疫苗和油乳剂疫苗后的HI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在1日龄时均达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肉鸡11日龄后降低到5.2log2以下,蛋鸡28日龄后降低到4.3log2以下。分别对肉鸡在12日龄时进行首免,蛋鸡在11日龄时进行提前首免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根据试验所用的免疫方案,可有效预防鸡新城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前使用的多种疫苗仍未能有效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发生,原因是疫苗质量难以保证和免疫程序或方法不发。解决的办法:病毒培养宜选用无特定病原(SPF)鸡胚或非免疫健康鸡群的鸡胚,消化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细胞数在100-150万/mL,接毒量为0.1%-0.2%,小牛血清使用浓度为3-5%;疫苗冻干过程应在不断搅拌病毒培养液的同时控制加入保护剂的速度。免疫程序: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不清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以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为免疫增强剂改善猪瘟混感母猪免疫抑制效果。以24头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混感带毒母猪随机分成4个试验组。各组分别于免疫后第20 d、第35 d、第50 d,进行采血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APS能延长猪瘟抗体效价的衰减时间,显著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提高CD4+/CD8+比值,改善产仔性能。表明APS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艾 《汉中科技》2013,(4):37-38
文章就生猪免疫过程中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诸如疫苗、免疫剂量、母源抗体、免疫程序、免疫操作、饲养环境的、应激、猪体健康、免疫抑制性疫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要求在生产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影响免疫质量的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来提高免疫效果,这样才能避免疫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