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是高校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需求,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是促进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因素有四个:评价指标、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和评价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归类简化,构建科学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各自优势,创新性提出"差别评价模型",以期提高教育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是国家就业工作的重点,而良好的创业教育则是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基础.文章在就业质量的视角下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方法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的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着社会过高估计高校创业教育效果,学生对创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投入欠缺,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重要任务。从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3个一级指标构建了20个二级指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指标评价体系,通过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基于某高职学院2016年—2020年的创新学分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创新创业能力开展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AHP+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很好地满足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要求,为同类院校在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向前  陈树冬 《科技信息》2011,(25):I0008-I0009
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对实施以"创业促就业"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创业教育内涵、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必要性、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五个方面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并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与反馈体系。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高校创业教育作为研究课题,探讨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问题。首先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介绍了创业教育的内含,分析了高校创业的管理教育模式,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创业环境的评价指标。希望能够通过该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与创业教育管理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素质、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素质,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而美国是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引领者,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对创业教育模式的解析,可通过培养战略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育良好的创业氛围、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和建全创业教育评价反馈机制等方法使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更上台阶。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能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全程化创业教育的研究能有效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提升创业教育质量提供重要依据。为了解答如何通过大学生全程化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机率这一问题,研究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本校两个典型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案例,结合全程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分析,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提倡对高校大学生加强创业教育,鼓励高校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主动创业的积极性,已经成为了许多高校日常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岗位创业者,又要培养自主创业者,岗位创业创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思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该文主要从岗位创业的特点出发,浅谈高校创业教育战略转型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对于明确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进程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组织4个层面构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其评估体系的研究现状,给出了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和评估模型。首先,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主、客观优点,构建了基于信息熵原理的组合权重模型;其次,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建立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模型,并利用组合权重模型获得的权重值调节遗传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最后,通过某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数据验证了该组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以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痴呆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当今老龄化社会对老年性痴呆病的防治需要,从载脂蛋白E(ApoE)、tau蛋白、β-淀粉样肽及其前体蛋白、遗传因素、代谢因素几个方面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病机作了描述.使人们在微观和宏观领域对AD有更清晰完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不同含水量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分析了煤对甲烷吸附能力受其含水量的影响利用WY - 98B型瓦斯常数测定仪,分别对2种煤样在不同含水量时吸附甲烷气体的等温吸附曲线、Langmuir压力、吸附常数a,b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了煤对甲烷吸附量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式及Langmuir吸附常数a,b随煤样内水含量变化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煤样依然满足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吸附常数a,b与煤样中含水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空间环面上的测地线问题,提出了环面的定义以及定理,并运用这些定义以及定理研究环面上的测地线,并且进一步讨论空间环面上的测地线的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14.
香波中硅油在头发上的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萃取 - 称量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对香波中硅油沉积量的影响,分析了硅油沉积量与香波调理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萃取V- 称量法可以准确测定硅油在头发上的沉积量;主体表面活性剂、辅助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均影响硅油在头发上的吸附;香波的调理性随着硅油在头发上沉积量的增加而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分散剂对高效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油田采出水水量的日益增加,有效的含油废水净化材料的研究开发势在必行。高效吸油树脂是一种自溶胀型的吸油材料,本文以甲基丙烯酸长链酯为单体,MBA为交联剂,BPO为引发剂,水为分散介质,在不同分散剂的条件下,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效吸油树脂。着重研究了在不同分散剂的条件下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以PVA为分散剂时可取的较好的吸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火灾产物对人员疏散的影响,首先使用火灾数值模拟软件Pyrosim对某教学楼一层全尺寸模型的火灾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仅门开启的火灾场景下影响人员疏散的主要火灾产物数据;其次引入疏散速度系数概念,将火灾产物数据经Matlab预处理后输入Pathfinder,建立基于火灾产物影响下的人员疏散模型,对比分析考虑火灾产物影响与不考虑火灾产物影响下的疏散情况;最后将火灾模拟动画与人员疏散动画耦合,实现三维环境下火灾发展过程与人员疏散过程的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疏散速度系数影响下的火灾人员疏散模拟相对于不考虑速度影响的火灾疏散模拟更能真实反应火场中的人员疏散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萘的异丙基化反应合成2,6-二异丙基萘(2,6-diisopropylnaphthalene,简称2,6-DIPN)是极具前景的方法.催化剂中以丝光沸石的择形催化效果最好,但其酸中心的积炭会使催化剂失活.以萘和丙烯为原料,以水汽脱铝氢型丝光沸石(SDHM)为催化剂,在高压釜中合成2,6-DIPN.考察了SDHM催化萘异丙基化反应的积炭失活规律,其原因可归结为SDHM的酸性中心被积炭覆盖以及一维孔道易堵塞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直线状、圆弧状和部分圆弧部分直线状3种类型翻折线与翻驳领结构的相关关系,针对翻驳领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难点——倒伏量进行研究,并分析翻折线变化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变换驳点高度及搭门宽度来控制翻折线倾斜度,各领型分别做出ll组试样,进而研究翻折线与倒伏量的关系,最后对理论研究的数据进行成衣验证。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大桥采用空间板单元建模,计算了该桥在开裂前、开裂后各种荷载工况作用下主桁杆件的内力,重点研究开裂纵梁的受力情况,根据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该桥纵梁裂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格的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予东 《甘肃科技》2005,21(11):67-69
本文回顾了网格计算的基本概念,指出WEB GIS存在的不足,进而论述了GRID GIS网格服务系统协议结构和网格服务系统框架,探讨实现GRID GIS的互操作的一种应用模式--基于分布式对象总线的GRID GIS组件互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