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择洪河保护区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域,充分利用历史图件、遥感资料和GIS技术反映保护区及其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并对保护区内湿地景观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1983年以来,洪河保护区周边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活动导致了湿地面积以60 km2/年的速度减少;(2)保护区内湿地景观多样性降低趋势明显,表明原有的保护区与周边之间明显的景观生态联系因土地利用变化而被强制割断;(3)保护区周边湿地景观严重破碎化以及土地排水活动是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变化的根本原因;(4)恢复保护区周边一定面积的湿地,维持保护区与周边区域适当的景观连续性,恢复保护区基本水文条件是维护保护区自然保护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害虫有6目51科245种(不包括蝶类、白蚁、蝗虫),并未达到成灾标准。保护区多年的气温、降水等小气候条件波动不大,为森林昆虫提供了稳定的气象条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群落类型多样,群落多样性数值较高,森林群落稳定,维持了群落内昆虫类群的稳定。保护区森林中昆虫的多样化与天敌昆虫的存在,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和食物链,是保护区森林害虫不成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火烧梁子自然保护区中土壤甲螨进行多样性和区系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甲螨种类多,共计25科,28属.其中疹丘甲螨属(Papillacarus)、珠甲螨属(Damaeus)、沙甲螨属(Eremulus)、窝甲螨属(Fosseremus)、尖棱甲螨属(Ceratozetes)为该保护区的优势属.多样性分析表明,保护区优势度物种小,复杂程度高,各物种个体数目不均匀.该保护区的甲螨在中国各个动物地理区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东洋界以及古北界的东北和华北区,共有11类区系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对大连市的3个陆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植物分别有19、11和40种,3个保护区总计有外来入侵植物49种.在49种外来入侵植物中,菊科(Compositae)种类最多(13种).57%的入侵种类起源于美洲,入侵途径以无意传播为主.部分外来入侵植物已在保护区内建立稳定的繁殖种群,其中,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群心菜(Cardaria draba)、绿独行菜(Lepidium campestre)、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和影响最大.根据3个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现状和生态影响,提出了对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管理与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建立合理的生物多样性测度体系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方面.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容量、通量和质量,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测度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容量指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类型、物种数的绝对多度和相对多度.物种丰富度是衡量生物多样性容量的较好的指标.通量是指不同自然保护区之间在生态系统类型或物种组成上的相似性与连通性,可以采用β多样性来衡量,如Cody指数和Li指数.当保护区之间的通量值较低时,需要进行整体插值,建立新的保护区.质量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的价值、特色与脆弱性,可以采用Li质量指数来测度.最后,讨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容量、通量和质量的保护区群网规划,认为通过保护区群网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更多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长白山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入开展长白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实现对长白山“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调查,确定了主要入侵动物种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入侵的状况和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为入侵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药用植物的种类、科属构成和生活型等方面对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束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药用维管束植物97科260属407种,分别占仙人洞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资源总科、属、种的89.81%、65.16%、48.98%.本文分析了仙人洞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并对药用维管束植物的保护开发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长自山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入开展长白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实现对长白山“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15年7月及8月对甘肃省迭部县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分布有繁殖鸟类8目29科95种,在沿海拔梯度分布的4类生境中,阔叶林中鸟类多样性最高(47种,多样性指数3.34),高山灌草丛及裸岩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最低(23种,多样性指数2.90),鸟类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呈递减趋势.保护区鸟类区系中,广布种的种类有74种(占77.89%),古北界的种类有8种(占8.42%),东洋界的种类有13种(占13.68%),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33种、34.73%)、不易归类型(16种、16.84%)和古北型(12种、12.63%)分布为主.不同海拔生境中,广布种均占较大优势,东洋界及古北界种类比例少,这些区系上的特点体现了保护区动物地理上位于古北界青藏区和东洋界华中区、西南区三区交界的特点.保护区典型的青藏区物种有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雪鹑(Lerwa lerwa)、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雪鸽(Columba leuconota)等.  相似文献   

11.
1962—1680,相距18年,在大约相同的时间,同样的路线,对长白山二道白河附近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的开发活动,使鸟类种类、数量均变少;鸟类常见种的种数减少,优势种的种数增加;与森林有联系的鸟类(Phylloscopustenellipes、Ph.proregulus、Muscicapa cyanomelann、Cuculus micr-opterus 等)逐渐减少,与居民点有联系的鸟类(Passer montanus、Hir-undo daurica、H.rustica 等)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保护区内共有兽类21种,隶属于6目11科19属,以啮齿目种类最多,占52.38%.荒漠猫(Felis bieti)、猞猁(Lynx lynx)、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岩羊(Pseudois nayaur)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荒漠猫和猞猁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沙坡头保护区的兽类区系以古北界最多,占85.71%;缺乏东洋界种类.沙坡头地区的兽类区系形成于第三纪晚期.  相似文献   

13.
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保护效果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保护,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该保护区的保护植被的动态变化和保护效果的评价是生态科学界、自然保护工作者和政策决策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如何加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分通过分析东大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具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铁岭凡河自然保护区是内陆湿地与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论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开展科学研究几个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到 1999年底 ,贵州省已经建立了 5 1个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达到 32 130 0hm2 ,占全省面积的1 81%。根据贵州省自然保护区规划 ,到 2 0 10年贵州省将建成 15 3个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达 80 5 92 1hm2 。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建在贫困落后的地区 ,保护区内有大量的群众 ,他们的生产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 ,同时 ,对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使他们对保护区的资源无节制的利用 ,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很大的影响。保护区周边社区与保护区本身的关系 ,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十分关键。本文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通过对保护区强势与弱势的分析 ,构建保护区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06—2013年,从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花尺蛾亚科(Larentiinae)昆虫标本1 380号.共鉴定出花尺蛾141种及亚种,隶属56属.其中,保护区新记录种138个、甘肃新记录属2个(Gagitodes、Thera)和甘肃新记录种18个.保护区的花尺蛾分别占甘肃省分布总属的81.16%和总种数的79.66%.优势属有Photoscotosia、Laciniodes、Rheumaptera、Xanthorhoe.区系组成特点是:保护区分布有花尺蛾141种及亚种,东洋界种类占总种数的2.84%,古北界种类占总种数62.41%,两界兼有种占总种数的34.75%,即以古北界成分占绝对优势.结果表明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度地带(古北界的东南边缘区).因此,花尺蛾昆虫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近日,我国又有亚丁、佛坪、珠穆朗玛峰三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3月23日,颁证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与一般的保护地(保护区、国家公园等)不同,它除了注重对自然的遗产价值进行保护以外,更加注重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相联系;它倡导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可持续地和公平地利用生物资源;强调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保护文化多样性;主张把保护区纳入所在地区政府的整体发展规划中;重视在人口与环境冲突的地区,或是在生态退化的地区建立保护区,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特别强调发挥缓冲区和过渡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谭伟福 《贵州科学》2004,22(3):92-96
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热带气候区,是以水源涵养林、热带季雨林、生物多样性、山地常绿阔叶林模式标本产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其地理位置独特,生态位置重要,保护区周界长,涉及周边群众多。因此,重视周边社区建设,为自然保护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生存空间,达到保护与经济双赢的目的和良性循环;目的,是保护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本文所涉及的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建设问题,是目前我国其他自然保护区社区建设的共性问题,对今后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自然保护区对改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价值,并为土地使用决策和监管措施提供准确信息,本文基于GLC_FCS30-2020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广西大新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区外县域”的梯度分层,运用移动窗口法分析耕地扩张对喀斯特森林景观破碎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而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整体植被覆盖度高,斑块连通性较强;区外森林景观的覆盖程度适中,但破碎化程度较高。质心处、南部及东南部的耕地斑块集聚性较强,并向东部、东北部、西部和西南部扩张,导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剧烈。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可缓解喀斯特县域耕地扩张对森林景观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