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当采空区内有自然发火时,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使得采场气体成分发生变化,本文根据采空区内有害气体的运移规律,研究采场气体压力、一氧化碳等火灾气体浓度分布,预测采空区自然发火位置。本模拟研究将采场(包括工作面和采空区)作为一个系统,利用弥散动力学和渗流理论,建立采场气体运移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解算,并可对计算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同实测数据或直接物理实验相比,不仅容易实现,而且能提供比物理实验更详细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不规则介质采场气体渗流问题的模糊数值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利用非均匀孔隙介质稳定流动微分方程来揭示采场气体流动状态中,孔隙介质渗透性系数的估计是非常困难的,并且精确的估计也是无意义的。提出模糊渗透系数和模糊限定徽分方程的概念,建立了模糊渗流方程,并利用模糊结构元的方法得到了模糊渗流方程的近似解法。利用模糊渗流问题的求解,可以相应得到采空区内影响自然发火的各种因素区域,这为利用模糊预测技术预测采空区自然发火趋势与位置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
煤自燃性测试技术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利用装煤量850kg的XK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真实地模拟了煤的自燃过程,根据实验测定的温度场和气体浓度场变化,结合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推算出不同温度时煤氧复合的耗氧速度,放热强度,为煤自燃性的定量分析及自然发火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并根据煤自身的氧化放热性能及其所处的蓄热环境,应用热平衡法推导出煤自燃极限参数的计算方法,为煤自燃预测及防治提供了量化的理论判据。  相似文献   

4.
综放面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测定的松散煤体放热强度和耗氧速率,通过测定采空区氧浓度分布状况,推断出采空区漏风强度分布规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结合采空区实际的浮煤厚度、漏风强度和氧浓度的分布,提出了采空区遗煤自燃极限参数的计算方法,构建了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的必要条件,根据采空区氧化升温区的宽度和遗煤最短自然发火期,提出了能引起自烯的最小推进速度计算方法,从而构建自烯危险区域判定的充分条件,采用煤自然发火二维数学模型,推算出实际生产条件下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最短自然发火期。  相似文献   

5.
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自燃"三带"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从抽放条件下综放采空区的特点出发,对综放采空区抽放条件下的自燃危险区域进行划分。利用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对铜川下石节煤样自燃特性参数(耗氧速度、放热强度和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进行了实验测定,为抽放条件下综放采空区渗流场的数学模拟提供了基础数据;建立了抽放条件下采空区渗流、氧化和扩散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抽放条件下综放采空区内的氧浓度分布和漏风强度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得到的氧浓度和漏风强度分布结果,结合自燃特性参数,对抽放条件下自燃"三带"进行划分,确定了综放工作面的极限推进速度,为高瓦斯矿井采空区早期自然发火预测及火区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际工作面采空区浮煤自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煤低温自然特性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了采空区浮煤自然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从而为采空区浮煤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参4.  相似文献   

7.
采空区遗煤自燃带确定及风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采空区遗煤状态进行实测与分析 ,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求解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遗煤内的风流运动规律的二维非线性渗流方程 ,从而较为有效地反映出采空区遗煤中风流压力和速度分布情况 ,结合实例 ,给出采空区内自燃发火影响带与工作面供风风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矿井、矿井不同工作面预测煤自然发火期的难题,采用具有较好收敛性的L-M(Levernberg-Marquardt)BP算法的神经网络,开发出煤自然发火期预测仿真系统软件。根据煤自燃的内凼和外因影响因素,在东北矿区各自燃采场收集了152个样本训练数据,并应用于该软件训练、预测其结果误差〈10%。在神东矿区进行预测时,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为制定预防采场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易书钢  何启林 《科技资讯》2010,(2):106-106,109
通过实测采空区遗煤的温度和气体成分,分析其变化规律。依据氧浓度的变化情况与温度变化情况,确定采空区的高温区域、氧化"三带"的宽度及其随回采推进速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最终对龙东矿7煤自然发火进行预测,为采空区温度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和检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必须了解其发生机理。依据不规则介质采场渗流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反映出真实采空区中气体的运移规律,得出采场通风时,工作面两端的压差是造成采空区漏风及遗煤自燃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上隅角瓦斯进行合理的抽放,将瓦斯浓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便可避免为稀释上隅角瓦斯而加大工作面风量所造成的采空区自然发火。  相似文献   

11.
综放面采空区流场模拟及自燃危险区域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放采空区容易发生自燃。以往对采空区“三带”的划分主要通过向采空区埋管观测来实现,对于现场观测不能实现的情况下,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难以判定。笔者通过对采空区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到采空区渗流速度及O2浓度的分布。结合实验测得的煤自然发火期和自燃临界参数,对采空区“三带”进行划分。该方法计算量比模拟采空区煤自燃全过程少得多,但划分精度却能够满足实际防灭火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治天池煤矿15#煤层102 综放孤岛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发火,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流体力学COMSOL 计算软件,研究了工作面不同进风量时采空区氧化升温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氧化升温带的范围,得到工作面供风量与氧化升温带宽度的拟合曲线。通过现场实践,研究了加强封堵和均压等以风治火技术对103 回风闭墙采空区CO 体积分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I 型102 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主要是由采空区漏风引起;氧化升温带宽度随着工作面供风量的增加而增加;均压后,103 回风闭墙采空区的CO 体积分数由最开始的超过20×10-6降至5×10-6。在102 综放孤岛工作面的现场实践表明,运用以风治火技术防治天池煤矿采空区遗煤自燃是可行的,对于类似综放孤岛工作面防止遗煤自燃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Ⅱ824-2综放面自然发火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研究,探索出了极软、易自燃、高瓦斯突出、特厚煤层条件下的综合防灭火方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断面全煤巷道高冒区特点和影响煤炭自燃因素的分析,根据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传热和传质理论,建立了高冒区松散煤体自然发火过程三维数学模型。以枣泉煤矿11201面巷道高冒区为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遗煤不同时间各位置的温度场和氧浓度场分布,分析了高冒区自然发火的过程及高温区域的移动规律,明确了高冒区松散煤体的中下部区域为最易自然发火区,是现场防治高冒区自然发火的重点区域。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采空区残煤自燃过程中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下温度、位移与应力的变化规律.应用飞箭有限元分析软件,利用耦合理论方程,编制了相应的二维有限元程序模拟残煤自燃的过程.模拟结果显示:残煤燃烧导致整个岩体结构发生性质上的改变,内部应力场重新分配,进而产生应力释放,回弹效应.在一定范围内,使地表产生变形和移动.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以渗流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三维数学物理模型。以孔庄煤矿7354综放工作面为例,进行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环境数值仿真研究。研究表明,综放采空区模拟得到的速度场、浓度场和三带划分与现场情况基本符合,论证了仿真技术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比较采取堵漏技术、抽放技术前后三带分布情况,为制定合理高效的自燃防治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无煤柱综放面沿空巷道煤层自燃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综放面巷道的自燃特点,简化了巷道煤层自然发火物理模型,建立了巷道自燃过程二维数学模型,提出了巷道断面煤(岩)不同区域的非均质处理方法以及模型主要参数的定量测算方法。然后,应用有限差分法对自然发火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并开发了计算程序,最后,以东滩矿4308综放面沿空轨顺自然发火为例,证明该模型基本能满足现场自燃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矿务局木城涧矿十槽煤不具备常规复采条件底煤复采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证明了回采上分层时顶板冒落情况和矿压显现规律,初步探明了留与不留煤皮假顶情况下,回采下分层时顶板岩层二次失稳情况和矿压显现规律,为类似条件底煤复采制定合理的复采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南仓矿所采各煤层均属于自燃煤层.放顶煤开采采空区遗煤较多,加之漏风通道较多易造成采空区遗煤发生自燃.利用束管系统对1226采空区气体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发火规律,为合理选择预防采空区煤炭自燃的措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该文结合亭南煤矿103综放工作面针对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高、煤层自燃发火期短的现状,提出三条工作面巷道布置优化方案,即富瓦斯特厚煤层、自燃发火期短工作面快速回撤技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