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于多相、多成分系统中平衡计算的计算机辅助手段,提出了第VA族元素砷、锑和秘在铜熔炼过程中分配行为的计算机模型,该模型以实际铜熔炼生产过程的操作条件进行模拟,其模拟结果与所采集的生产数据一致性很好,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对铜熔炼中脱除砷、锑、铋的操作条件进行鉴定和优化,为铜熔炼过程中控制第VA族元素分配行为的冶炼新方法和最佳冶炼操作条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第VA族元素砷、锑和铋在铜熔炼过程中分配行为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借助多相、多成分体系中化学平衡计算法,对冶炼过程中铜及伴生元素的分配行为进行了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品位铜精矿日益枯竭,低品位铜精矿的杂质含量愈来愈高,因此,做好杂质元素综合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闪速熔炼工艺、底吹熔炼工艺、侧吹熔炼工艺和顶吹熔炼工艺中主要杂质元素As、Sb、Bi、Pb、锌在铜锍、炉渣、烟尘中的分布.根据杂质元素在烟尘中的含量,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工厂实践,介绍了烟尘中主要杂质元素回收利用的研究现状,除了传统的烟尘输送方式改进外,重点介绍了火法、湿法和火法-湿法联合法在烟尘回收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生产实践中应做好杂质元素Bi、Pb的选择性富集,以及有害杂质元素砷的固化.  相似文献   

4.
用实验和热力学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在1400℃以下时熔渣中 Fe_6O_4 与熔锍中 FeS 之间的反应,认为在炉渣熔体中,在熔锍与熔渣的交界面上或者在熔锍中,因 SO_2气体不能均相成核,故反应不能向右进行。除非在现成气相存在处,产生 SO_2气体的反应才能发生,本研究的结果也说明了为什么在熔锍中能溶解较多的磁性氧化铁。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混合角.导出IVA族元素组合跃迁几率Ain与共振跃迁几率Ain关系.简化Ain计算,且讨论组合跃迁特性.  相似文献   

6.
铅闪速熔炼过程的多相平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粗铅、铜锍、炉渣和烟气四相平衡体系,基于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原理,采用元素势法,建立铅闪速熔炼多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在与半工业试验相同炉料组成、熔炼温度、富氧浓度等操作条件下,模拟计算平衡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粗铅中Pb质量分数绝对误差为0.30,相对误差仅为0.30%;炉渣中Pb,CaO和SiO2质量分数绝对误差分别为2.00,0.50和0.70,相对误差分别为6.67%,3.57%和3.89%,说明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铅闪速熔炼实际情况,为铅闪速熔炼过程的热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火焰原子吸收法(即AAS法)测量钢样中铬、镍、铜、锰的含量,由于基体中大量存在铁元素的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以大量的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选择适当吸收波长并加入氯化铵干扰抑制剂,可以达到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从而使AAS法连续测定钢样中的铬、镍、铜、锰成为一种简捷、快速、稳定、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神经网络的铜锍吹炼终点预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预报铜锍吹炼终点,对于铜锍吹软操作至重要,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和自适应残差补偿算法建立铜锍吹炼终点组合预报模型,利用某厂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仿真运行的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和较强的实时性,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采用塞曼扣背景,对AgNO3中的微量杂质元素铜、铁进行试验分析,选择了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进行酸度试验,通过对标准系列的实际测定和准确度的检查,说明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AgNO3中微量的杂质元素铜、铁是快速、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外延(LP-MOVPE)技术,以三申基镓(TMGa)、三甲基铟(TMIn)为Ⅲ族源,AsH_3和PH_3为Ⅴ族源,在(100)方向掺S的n ̄+InP衬底上生长短波长In_xGa_(1-x)As_yP_(1-y)材料的生长条件,并用双晶X射线衍射(DCD)和光荧光(PL)对不同条件下生长的短波长In_xGa_(1-x)As_yP_(1-y)材料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力学拉伸试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稀土元素Er,Y,Ce对FVS0812合金挤压棒材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通过考察稀土元素与合金组成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强度,定性地分析了稀土元素在快凝AlFeVSi合金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Er促使粗大块状δ相的形成,加Y则有较粗大的类球形第2相Al20(V,Fe)2Y的析出,而Ce没有生成其它相,但是明显细化了Al12(Fe,V)3Si硅化物质点,因此,采用Ce合金化可以改善合金显微组织,明显改善快凝AlFeVSi合金力学性能.稀土元素对快凝AlFeVSi合金组织性能以及第2相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与稀土元素晶体结构、原子半径、电负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青山烟煤、合山烟煤、莱阳无烟煤、加福无烟煤、河南贫煤、黄石贫煤和韶关贫煤等七种不同煤样中的As,Cr,Co,Pb,Ni,V,Cu,Cd,Be,Ge等10种痕量元素的含量,并用聚类分析法分别对10种痕量元素和七种煤样进行分类研究,解释了这些痕量元素在煤中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PM011V1杂多酸分别加入吡啶、喹啉和尿素制备的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和MAL气相氧化为MAA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经吡啶、喹啉和尿素处理的杂多酸催化剂改变了原催化剂的二级结构、热稳定性及表面酸性(量,强度和酸位类型).提高了催化剂对MAL氧化为MAA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热稳定性次序为:PM011V1/尿素>PM011V1>PM011V1/吡啶>PM011V1/喹啉。酸量次序为:PM011V1>PM011V1/吡啶>PM011V1/喹啉>PM011V1/尿素。MAL氧化为MAA催化活性次序为:PM011V1/喹啉>PM011V1/吡啶>PM011V1/尿素>PM011V1。  相似文献   

14.
在重新筛选有关热力学数据的基础上,选择了As,Sb,Bi气相物质的热力学数据。结合冶金数据库的热力学计算功能,计算了在铜闪速熔炼条件下各微量元素气相物质的平衡分压,确定了气相中微量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为M,M2,MS和MO(M=As,Sb,Bi)。  相似文献   

15.
通过X线衍射分析、化学物相分析、化学多元素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显微镜观测,研究铜吹炼转炉渣中主要元素分布规律及其矿相的产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赞比亚谦比希铜冶炼公司的铜吹炼转炉渣中的铁、铜和钴质量分数较高,质量分数分别为47.84%,3.60%与2.52%;80.94%的铜以金属态存在,12.71%以硫化态存在;钴与铁主要呈氧化态富集,钴在磁铁矿相与铁橄榄石相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71%和49.35%,而铁质量分数分别为56.34%,41.94%;转炉渣中主要物相为铁橄榄石相与磁铁矿相,质量分数分别为47.50%与38.91%;含铜物相主要为金属铜相与辉铜矿相,质量分数分别2.64%与1.17%;此外,渣中含有9.78%的玻璃相。铁橄榄石相与磁铁矿相相互包裹、夹杂,构成渣的基底物相;辉铜矿相、金属铜相及玻璃相夹杂在磁铁矿、铁橄榄石晶粒间,或被二者包裹;钴与铁元素的面分布一致,铁与氧、硅元素的面分布均一致,铜与硫元素的面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6.
用KB-120型空气采样泵和MW级联撞击器采集大气颗粒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气相色谱等仪器,分析了银川市不同季节、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粒径小于2.5μm至15μm颗粒中的多环芳烃(PAH)和15种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银川市的污染主要由燃煤所致。各功能区大气中的PAH和15种重金属元素浓度均很高,BaP浓度超标。  相似文献   

17.
建立计算可积方程族非等谱Lax的新框架,适用于由一个递归算子在出的方程族与Hamilton形式的方程族。作为应用,求出了KdV型与AKNS型方程族的外等谱Lax表示的统一显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镍锍试金法,硫化镍萃取铂族元素。然后用6M盐酸溶解镍锍扣,过滤酸溶液。用中子活化方法分析铂族元素残渣。该方法检出限在ppb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铜炉渣的废物利用,以碱激发方式为主研究铜炉渣制备矿用胶凝材料的可能性.选取生石灰、NaOH和早强剂组成的混合物作为复合激发剂,开展铜炉渣活性激发和充填材料制备试验,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铜炉渣水化产物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激发剂对铜炉渣活性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生石灰>早强剂>NaOH,在复合激发剂的作用下炉渣净浆试样的7和28 d强度分别可以达到1.5和3.0 MPa以上.铜炉渣尾砂充填料28 d强度为1.0 MPa,流动性良好,满足充填材料要求.铜炉渣早期水化产物主要有片状的Ca(OH)2和C-S-H凝胶,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C-S-H凝胶Ca/Si比不断减小,水化产物结构更加致密.养护时间至28 d时,铜炉渣中活性成分基本反应完全.  相似文献   

20.
气相法白炭黑的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相法白炭黑是高技术的精细化工产品。由于其独有的表面结构和物理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硅橡胶、聚酯树脂、油漆涂料、粘合剂、密封材料、食品、纸张、化妆品等领域,已成为军工、航天工业不可缺少、替代的重要材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气相法白炭黑的特性高纯度。气相法白炭黑所用原料均是气体或挥发性液体,杂质较少,所用设备的材质为哈氏合金和其它有色金属材料,产品纯度较高,二氧化硅含量可达99.8%以上。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由于Si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族,Si元素的电子亲和力和电离势较小,而除Si-F键外,Si-O键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