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究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的内在关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主要省会城市2011年城市化质量进行了测度.采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定量评价了各省会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用系统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了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的协调性,用灰色关联与相关性分析了相对发展度与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两大系统各指标间的灰色关联性及相关性.结果显示:(1)我国城市化质量整体不高,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为城市化质量东部高于中部高于西部,且综合得分高的城市发展并不全面.(2)城市化质量、生态环境压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不能片面的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3)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相对发展度水平不同,人口密度、经济扩张和推进程度以及环境污染程度是差异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福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福州市城市化指数整体上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指数波动性上涨;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协调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耦合协调度却维持在低水平增长;结合城市化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可推出本分析时段内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处于勉强调和与调和之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由低水平磨合阶段向磨合阶段演变.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09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不同年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呈波动性变化,即:2000-2003年山西省生态环境评价值呈现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2003-2006年,生态环境评价值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2006-2009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协调发展度来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呈波动性上升.从协调度发展类型来看,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2000-2009年期间1a失调,1a接近失调,4a基本协调,4a协调发展.总的来说,山西省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较为协调,处于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4.
运用熵权法对2012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分析和GIS技术,探讨河南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2012年河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效应空间差异显著,且呈现较明显的负相关对应关系;通过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关联分析,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呈现全局性显著的相似区域间"趋同"的集聚特征;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将2012年河南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响应关系划分为5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的3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城市生态环境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长江下游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整体高于长江中游和上游.根据长江沿江36个城市生态环境各指标的差异,借助PCA排序对其进行分类,将36个城市大致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利用相关分析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状态、恢复潜力等指标的关联性,了解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压力呈现指数曲线变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间生态环境与城镇化的耦合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贵阳市为例,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关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1年贵阳市的城市化水平逐年增长,生态环境水平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生态环境指标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煤气供气总量等城市化指标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处于颉抗阶段,且基本处于中度协调的耦合。  相似文献   

7.
乌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乌海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乌海市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并根据协调等级进行归类,结果表明:(1)从时序角度看,2000-2005年间乌海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波动显著;(2)从频数统计角度看,乌海市6年中有5年协调度指数低于O.6,一般可接受的范围为大于等于O.6.其中有3年勉强协调,两年严重失调.总的来说,乌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不协调;(3)从趋势角度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尤其是2005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严重不协调,协调度指数极低.  相似文献   

8.
高豆豆  张伟峰  苏明伟  杜娟 《河南科学》2020,38(7):1197-1204
贵州省作为中国经济欠发达省份,依靠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少数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提高地区城市化水平.为了研究贵州省近年来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的发展是否协调,采用物理学的耦合模型对2008—2018年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8年间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旅游业发展的增势尤其明显;旅游业、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指数稳步上升,三个系统目前耦合协调状态良好,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基于此,贵州省政府应继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贵州省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贵鑫  范洪帅 《河南科学》2014,(9):1868-1874
基于青岛市、深圳市2005—2012年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数学离差原理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型,对两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发展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协调互动关系;相对于深圳市而言,青岛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增长迅速,但水平较低;综合来看,青岛市和深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发展趋势整体良好,但与深圳相比青岛城市化发展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承载量较小,易受到外界影响,并且其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慢于城市化发展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武汉市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结果显示:2000年~2010年,武汉市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但武汉市生态环境水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呈现出波动型的变化特征,总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近两年来看,武汉市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差距在缩小.从协调度分析可知,2000年~2005年,协调度呈现出逐年下滑趋势,2006年~2010年,协调度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且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总的来看,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绥化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农区,在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确定19项评价指标,分析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为绥化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模型计算得分,判断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等级。结果表明:2010—2016年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从低下向优秀状态转变,各市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肇东市、安达市和海伦市发展水平较高,绥棱县、庆安县、望奎县和兰西县发展水平中等,明水县和青冈县发展水平较低。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其中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制约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经济欠发达农区建议走特色城镇建设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东南沿海典型生态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为例,利用2008—2018年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城镇化指数(CNLI)与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构建二者耦合模型,然后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导因子。结论显示:1)厦门市城镇化指数增幅明显,呈现内高外低、南高西低的城镇分布格局,生态环境分布特征则与其相反;2)厦门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处良性协调阶段,并逐渐由生态环境领先变为城镇化领先;3)城镇化不是生态环境质量决定因素,但其影响力值在逐年上升,作用效果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为例,遵循典型性、科学性、可获得性的原则,运用频度统计法,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从人口、经济、空间和生活方面选取14个城市化指标,从压力、状况、治理方面选取14个生态环境指标,通过在市区尺度上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协调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海2000—2009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均衡发展的阶段,虽两者的协调度呈现一种波动式的变化,但在总体良好发展的态势下,偶有出现协调度下降的状况也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济南、淄博、泰安、济宁4市2005~2012年空气质量日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4市空气污染指数(API)月、季节变化特征与年变化趋势、首要污染物及空气质量等级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泰安空气质量总体优于淄博、济宁和济南,济南空气质量最差;(2)4城市具有明显相似的APl月、季节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7,8月份APl月均值相对较低,1,2,11,12月份APl月均值相对较高;API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空气质量最差,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其API季节均值最低;(3)泰安、济宁APl年均值呈上升趋势,说明空气质量在逐渐恶化;济南APl年均值整体下降,空气质量改善;淄博APl年均值呈现倒u型变化,其年际变化最大;(4)4城市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人颗粒,在8年时间序列中所占比例均达78%以上,次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主要出现在冬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安阳市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与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安阳市城镇化的特点,采用1999—2012年安阳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数据,分别对14年来安阳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指标计算,计算二者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确定安阳市14年来每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类型,分析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衡量汉中市近1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性。方法以汉中市1996—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下的两个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两大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根据协同论的思想构建协调发展模型,进而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状况。结果 1996—2009年期间,城市化发展指数每年平均上升0.17点,生态环境指数每年平均上升0.15点,研究期末协调度指数为0.12。结论汉中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快于生态环境的发展速度;汉中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度较低,表现为协调性总体上处于失调状态。在汉中市未来经济发展中,需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生态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协调二者的关系,走生态城市之路,是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武汉市具体情况,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市化与生态和环境的综合指数及协调度指数.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武汉市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而生态和环境综合质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总体来看,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和环境处于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8.
运用"P-S-R"概念模型,构建中山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各指标的安全值.结果显示,2006年中山市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人文响应子系统的安全值分别为0.160 1、0.267 7、0.273 6.中山市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701 4,属于"较安全"级别.表明中山市的生态环境系统在人文响应子系统的良好控制下状态较好,生态环境系统承受的压力较小,"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处于相对协调的状态.但该值也濒临"临界安全值"等级,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景观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体现.笔者从人VI、经济、社会生活、空间四个方面构建了福州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体系,应用熵值法对1995—2009年间福州市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同时,采用城市资源压力指数对福州市城市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9年间福州市城市化水平持续增高;在城市化水平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城市资源压力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二者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其中“经济城市化”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相关性尤为显著.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探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资源压力的影响,从而为福州市未来城市化发展朝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推进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