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产品加工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区域“块状经济”,是内陆地区有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增长方式,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小城镇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作用机制。以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为例,探讨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建设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促进黄羊镇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与小城镇发展良性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静 《甘肃科技》2009,25(22):112-114,83
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发展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从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视角探讨产业集群在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绩效,进而研究表明,产业集群不仅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地域空间集聚组织模式,还对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并从多方面、全方位地驱动城市空间结构演进,且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驱动地方城镇化发展,从而形成这种地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促共进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几个主要转移渠道(包括向大中城市转移和向农村第二、三产业转移等)的有限性,根据我国城镇化滞后造成了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的实际,指出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突破口和理想集聚地。对小城镇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小城镇的模式选择、资金的筹集渠道、经营小城镇和政府援助机制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特色小城镇通过城镇化和产业结合,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多种支撑,还为地方特色的保护和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塑造地方特色,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和独具吸引力的文化是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剖析江门市棠下镇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背景下的特色化选择路径,研究了棠下小城镇发展的特色塑造策略,以期为小城镇特色发展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城镇化经历了波动徘徊—缓慢发展—快速发展—稳步发展等主要阶段。当前总体上正进入城镇化中期的快速扩展阶段,但存在城镇化与工业化较大脱节、城镇化质量不高、大城市蔓延和低密度扩散趋势加剧、城乡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新特点及新趋势,应当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工业化为先导的产业支撑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城镇功能,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分工协调、城镇聚合轴和都市圈有机结合的战略布局,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坚持优先发展特色镇、重点中心镇的“小城镇、大战略”,以科学分类考核推动城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国小城镇特色形象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亮 《科技信息》2009,(4):279-280
我国城镇化正处于起飞阶段,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规模效应,难免急功近利,导致小城镇建设无序扩张,难以打造良好的形象,造成千镇一面的城镇形象景观。笔者认为,小城镇建设必须加强理论指导和科学规划,营造出高品位、富有特色形象的小城镇。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国情、性质及小城镇建设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决定了必须把小城镇作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要从城镇规划、乡镇企业、资金、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王建芳  张培艳 《科技信息》2012,(7):113-113,118
城镇化是在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广大农村依托传统集市和行政中心,参照现代城市先进的经济、社会标准,发展中小城镇.从而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由农业转向非农业.人口以及经济活动不断由农村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加快小城镇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木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实例,着重阐述了我国东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在建设规划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讨论了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应如何从区域城镇体系出发,挖掘自身发展潜力,逐步完善城镇功能,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小城镇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丛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由于集群内产业结构趋同,企亚关联戴应弱,区内支持性产业发展不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集群文化建设滞后,创新能力不强,西部工业在全国处于弱势竞争地位。确立地方产业集群增长战略,通过政府的引导促使当地关联企业走向产业集群的路径对提升西部工业竞争,加快推进其工业化进程是一项既现实又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加强小城镇规划,推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华 《科技资讯》2006,(16):223-22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之一。当前小城镇规划过程中存在着不切实际,总体水平低,缺乏特色,定位不明,对环境因素考虑较少,不注重对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要认真实施城镇总体规划战略,确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突出特色,在客观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粤北文化的彰显与韶关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正确理解省委、市委建设文化大省、加快文化建设的决策,具体分析韶关丰富的文化资源、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围绕韶关市“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从加大投入、体制创新、打响品牌、发展产业四个方面提出加快发展粤北特色文化,促进韶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连勇  徐之舟 《科技资讯》2010,(30):209-209
我国以工业和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三农"的利益,城乡关系失衡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制约。中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是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与劳动力转化和建立农村小城镇而呈现的集聚型城镇化,要以产业集聚和空间布局规划为主要发展路径,为增添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应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核心,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  相似文献   

14.
蔡晓丽 《科技资讯》2014,(31):208-209
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标志,是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经之路。对于像南召这样的贫困山区来说,如何搞好城镇化建设意义更加重大。我们要立足南召实际,提高对小城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马磊 《广东科技》2007,(1):22-23
城镇化是广东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巨大挑战,这不但表现在广东正在从“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的发展阶段逐渐向“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阶段过渡,而且还表现在如何克服目前城镇化发展中的“非城市化”倾向。而另一方面,从微观观察,在广东逐渐形成大中城市与产业集群“专业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区域经济模式背景下,为数众多的小城镇如何完成城镇化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旨在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城镇化技术集成”政策显得十分及时和必要,而在已有的政策实践中,三乡则是政策创新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6.
潘世刚 《科技信息》2007,(27):278-278
党的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提出产业集聚概念的基础上,指明了分析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的发展和进一步提出发展产业集聚的措施及对策起到重要作用,分别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水平、政府政策引导规划、区位优势及交通环境、特色优势资源、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等宏观因素和企业决策、经营、管理水平等微观因素如何影响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发展,为河南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河南各地建设更加符合本地发展特点的产业集聚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实行“农业产业化、加快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简称“三化建设”)是湖南省的发展战略.在保护旅游环境的基础上,如何处理好产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将面临认识观念、规划模式及发展对策等问题.结合张家界市规划建设,对加快旅游城市的发展对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道路绿地规划有其特点,绿地建设应体现小城镇的空间要求、空间布局及地方人文文化,反映规划人对该区域人居环境的关注。本文结合项目建设,提出在小城镇道路绿地建设中如何通过引入当地特色景观元素来综合建构小城镇街道绿地。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08,(9):34-34
“十一五”期间,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省科技厅指导协调制定高新区的规划并积极纳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包括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高新区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把高新区产业集聚作为全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加快产业向优势区域和主要城市的集聚,积极建设特色高技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