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的语言,无论是叙述性语言还是小说人物语言,无不渗透着情感情绪;《红楼梦》的语言,不仅贯注着小说人物的主观情绪,也贯注着创作主体的主观情绪。对于《红楼梦》创作主体及其小说人物的考察,最基本的着眼点应该是小说语言。也可以说,对于《红楼梦》精神的研究,其实就是对其语言情绪意义的探讨。本文对于《红楼梦》语言情绪的探讨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2.
徐桂玲 《科技信息》2012,(34):22-22
语言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情感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健康的、昂奋的情绪体验,情感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是师生交流的桥梁,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高中语文教学题材,它没有小说婉转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戏曲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却在短小精悍的语言和节奏鲜明的韵律中蕴藏着深远的意境和情怀。学习诗歌可以向学生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学生思维,而恰到好处的鉴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该文从诵读欣赏、意象教学、语言赏析、情感积累等方面对提升高中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对《岗上世纪》的解读,分析了这部情爱小说在语言上的雅洁、纯净含蓄,结构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揭示出《岗上世纪》蕴藏着深刻的道德批判、化批判和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5.
中国20世纪末的小说总体上流露出一种反讽的情绪,主要体现在反讽的时代境遇、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当中。情绪化反讽在语言的狂欢中增添了文学的不确定性,却将小说停留在情绪化的平面,丧失了文学反思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广西作家东西、鬼子都比较关注弱势群体,他们笔下人物的悲剧命运让读者看到了人类生命的无奈,并从苦难的人生当中感受到生存的意义。从创作心态、主题内涵、哲学意义三个方面来比较东西与鬼子弱势群体题材小说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焦虑感,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减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会把对老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  相似文献   

8.
阎连科的小说语言常常迫使读者停下来暂作思考,形成了其鲜明的语言特色之一:阻拒性。这一特色来自于他小说文本中大量使用的偏离手法。他常用的偏离包括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义偏离、方言偏离和历史时代的偏离,突破规则的语言搭配、反常新奇的语言组合却合乎了情感和想象逻辑,奇趣横生,带给读者陌生感和奇异感,成功实现了陌生化的效果,从而使阎连科得以用简约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味,达到以少胜多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浅议《理发》的文本叙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拉德纳的小说《理发》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直接引语为文本叙述语言,真实而极具口语化特征的叙述语言给读者带来了逼真的听觉体验。而叙述者既是超故事层的讲述者,又是元故事层的参与者与审美对象。通过对叙述者主观不可靠性的真实还原,小说为读者创造了宽广的情感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自叙传小说是融入了作者情感倾向和人生经历的虚构艺术。郁达夫等情绪派和郑振铎等写实派的创作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自叙传小说的两种倾向。这两种不同的自叙传小说风格的形成与作家自身的文学观念及所处的文学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满族女作家赵玫是很有特色的作家,而她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情绪化的写作,从作品的叙述对象、叙述视角、叙述者、叙述语言及结构方式等各方面都表现出其情绪化写作的特殊之处。所以,我们把赵玫的小说称之为情绪小说。由此感悟品评赵玫。  相似文献   

12.
丁宁 《科技信息》2009,(20):13-13
本文以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为基础,阐述了高职高专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降低焦虑情绪,成功实现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中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而这种语言美的产生与各种修辞格的成功使用密不可分。掌握了幽默的语言美规律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运用幽默,且使人们的情感得到更淋漓尽致的渲泻、人们的品位素质得到更充分的展现、人们的聪明睿智得到更完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心理情绪模式小说在当代小说林中可谓蔚为大观的一派,同时语言又已上升到本体论的意义,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其“心理情绪”与语言形式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本文试图引进“心理语境”概念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周嘉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分析,揭示其所发现的蕴藏在乡野和民间粗犷的生命形式、强健的生命毅力和澎湃的生命情感。《等他》以诗性语言的文本展示着作者激情昂扬的生命体验,呼唤我们失落已久的雄性力量,身体力行地质询现代文明,展示生命意力。  相似文献   

16.
张琛 《科技信息》2009,(34):I0132-I0132,I0134
情感因素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因素。积极、自信、放松的心态有助于语言习得;反之,消极、压抑、焦虑的情绪会阻碍语言习得。本文分析了学习动机、语言焦虑、自我意象以及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作用和影响;讨论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利用情感因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鬼子的小说一直以诉求苦难著称,他在这篇《瓦城上空的麦田》里,敏锐而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中正在丢失的某些美好人性,因此,他像一个道德审判者一样,对我们每个人发出了道德的审判,在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他对道德的坚守和呼唤。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语言中有大量关于动物的习俗语、成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词语在表达语言意义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语言意义对等性。两种语言中,有些词语在表达同一语义时,使用完全相同的动物名称;而有些词语在表达语义时,则使用不同的动物名称;还有些词语在表达语义时,在一种语言里借助动物名称。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则根本不用动物名称。揭示两种语言中利用动物词语表达语言意义的对等性差异,可以促进语言学习、翻译和跨文化交际,避免语言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对小说《手机》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认为作者敏锐的洞悉到了手机背后蕴藏的危机,从主题、情节、语言三个方面出发,精巧构思,试图引起读者对手机现象的关注,激发人们对当下人生存困境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高行健短篇小说《母亲》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小说的语言和叙事风格都有创新。尽管强调叙述语言的重要,但是本篇小说还是带有一定故事性的。这篇小说的背景是令人发冷的,但所表达出的感情却是持久的、感人的。尽管作者多次表明自己在母亲去世之后很少想起母亲,但从叙述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深厚真挚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带有强烈的悔恨和谴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