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小说叙述者的视角看,作家马克·吐温借短篇小说《竞选州长》指出了小说作者并非小说叙述者,作者不直接专断地叙述故事,而是通过"隐含作者"将故事提供给文本叙述者,叙述者再将故事叙述呈现给读者。其间,作者以"隐含作者"的身份置身于作品中,站在高处统观全局;叙述者可以是个人物,也可以是个声音或者符号,他(它)充当着沟通作者与读者的媒介的同时,又不单是媒介,其叙述的可靠性取决于读者判断;真实读者不同于"隐含读者",付诸叙述者各种各样的期待。这种叙述视角以及非人物化叙述者在小说中的介入不仅为小说创作、阅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更增强了文本的可阐释性。  相似文献   

2.
老舍小说的表达方式属于讲述型,叙述者的叙述声音比较清晰,读老舍的小说常有听评书的感觉。老舍小说叙述声音清晰的重要标志是较强的阐释性和多用议论比喻。较强的阐释性包括叙述者对小说故事高屋建瓴的通盘把握、频繁使用表达叙述者的意图的小括号、在故事外叙事时“我”、“我们”字样的反复出现、叙述者对于小说人物的代言人性质诸方面。议论与比喻是显露叙述者公开身分和表达叙述者主观感受的重要艺术手段。老舍小说叙述者多用议论和比喻,在议论和比喻中表现自己的见解,引导接受者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3.
买买提明.吾守尔是新疆读者比较喜欢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惯用第一人称写法。在其35篇汉译本中,有21篇是用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的。其中包括"我"叙述故事和"我"听别人叙述故事,也可称为故事套故事结构。第一人称代词"我"缩短了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买买提明的小说使人在嬉笑之后却有种强烈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4.
人物形象是小说文本的核心,如何凸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便成了小说家们永恒的追求,曹雪芹无疑是此中高手。在凸现贾府二小姐迎春的丈夫孙绍祖这一特殊的人物形象时,曹雪芹的艺术处理恰好正与现代叙述学的理论不谋而合:故事外叙述者/非人物叙述者和故事内叙述者/人物叙述者一起共同担当了架构人物的媒介,于是,人物及至文本就获得了一种超越话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兴起于60年代的叙事学研究给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传统小说叙事理论我们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以菲尔丁为代表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与理查逊为代表的书信体小说。二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到了19世纪,在叙事理论方面,奥斯丁脱颖而出,弥补了书信体所造成的小说篇幅冗长、故事停滞及由第三人称全知叙述所产生的读者与故事之间的离间效果,形成了其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叙事技巧。本文就试以奥斯丁最为成熟的作品《爱玛》为例,结合叙事理论代表人:巴特尔,布斯及格雷马斯等的叙事原理,从故事和叙述者这两个叙事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层面上来分析奥斯丁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小说区别于古代小说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叙事方式的改变。其中,反讽叙事,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在反讽叙事文本中,作者运用设置超叙述层、启用不可信叙述者、以及隐含作者与叙述者演双簧等表现手法,使故事表层叙述与深层内涵构成强烈的反讽,有效地扩张了文本的意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这是一般叙事方式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康拉德在经典长篇小说《诺斯托罗莫》中运用复杂多变的叙述声音,给小说带来了丰富的美学效果和文学价值.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者为主体的叙述声音构建并支撑了小说弘大的历史政治主题,灵活地调整了小说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叙述距离,产生了反讽的艺术效果,而其它角色叙述则从多角度呈现了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展现了康拉德对现实主义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叙述者之一杰生在价值观、道德观等原则上与作品的隐含作者有很大的分歧,被看作是不可靠的叙述者。然而叙述者的不可靠性是理解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关键之一。事实上,小说叙述者的可靠性和叙述风格极大地影响着读者对小说整体的反映。尽管杰生的不可靠叙述给读者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它赋予了小说新的解读层面,引起了读者对小说文本和作者意图的极大关注,对于小说主题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永芳 《科技信息》2009,(7):172-172,220
本文就《简爱》中的叙述者的问题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从叙述学角度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分析。根据叙述视角聚焦点的不同可以把小说中叙述的视角分为两种,相对应的叙述者在分别是“经验的我”和“叙述的我”。小说中的第一人称的叙述者“我”也可以在时空的角度分为历时叙述者与共时叙述者。小说中的特殊的第一称的叙述在表现整个故事的时候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小说到现代派小说--英美小说观念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是英美文学传统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大致将英美小说划为三个发展阶段,即19世纪的传统小说,现代派小说与后现代派小说。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真实”的理解、与读者的关系、人物形象、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和时空框架)分析传统小说同现代派小说的差异,从而论述了英美小说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代表作"那不勒斯四部曲"是在叙事策略上有着大胆创新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关于叙述视角和人称,"四部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我"作为叙述者讲述发生在那不勒斯与自己有关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使读者触碰真实,有着强烈的自叙传倾向。至于叙述时间,"四部曲"以回忆的形式追述之前的故事,靠时间遗留证据,编织密码。除此之外,"四部曲"不可避免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叙事偏好,使"元小说"、反讽艺术、不确定性风格的呈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发现叙述者     
叙述是一种方式和技巧,它体现小说的审美价值。研究叙述的学科称叙述学。从叙述学角度进行作品鉴赏与解析,另有一番情趣和天地。本从叙述学中叙述的角度重读十九世纪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名《高龙巴》,通过寻觅叙述,剖析梅里美的思想,分析叙述本身的魅力;并探讨叙述对高龙巴的叙述方式,得出“《高龙巴》显示了故事体小说向性格体小说演进的痕迹”之结论。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学评论家对约瑟夫·康拉德《吉姆爷》小说的故事叙述者马洛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各持已见,褒贬不一.有的全盘否定马洛在故事叙述中的作用,有的对马洛的叙述表示失望。本文试图从“人性化”的角度对马洛在《吉姆爷》小说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叙述技巧作全面、综合的探讨,从而对马洛在小说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满族女作家赵玫是很有特色的作家,而她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情绪化的写作,从作品的叙述对象、叙述视角、叙述者、叙述语言及结构方式等各方面都表现出其情绪化写作的特殊之处。所以,我们把赵玫的小说称之为情绪小说。由此感悟品评赵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探讨《人寰》的叙事策略人手,通过对具体文本中的时序、视角的分析,发现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内在一致性,分析严歌苓小说异于传统的先锋叙述特色;探究特异的视角,具体阐述作者、人物、叙述者的语态关系,发掘严歌苓创作中时常存在着的经历者和叙述者的双重声音。从以上角度对《人寰》的叙事结构做出整体性认知,并对严歌苓小说的叙述特色及其带来的文本张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叙事(narrative)又称“叙述”,就是作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真实或虚拟的人生经验本质意义传示与人。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是小说文体中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小说之所以为小说在于它的故事及其讲述。有时,一部小说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叙述了怎样的故事,以及怎样叙述了这个故事。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Minan kundra)的小说新奇诡谲,风格迷人,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读者。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殊异的叙事风格,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拟就米氏小说叙事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酒楼上》作为一篇"同故事叙述"(叙述者与人物存在于同一故事层面的叙述)文本,鲁迅选择了对话的一方"我"作为叙述者,在这些表现为第一人称叙事模式的作品中,叙述者不仅仅是故事的讲述者,还是事件的参与者、经历者,既担当叙述者的诸多功能,还表现出人物角色的功能,因此,叙述者的叙述出于种种原因引起人们对其可靠性进行质疑。在多重关系下,其叙述能否做到完全真实可靠,这个问题引起了叙事学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在目前中学教材"去鲁迅化"的背景下,借助叙事理论展开对经典的重读,以新的视角和方法对《在酒楼上》叙事的可靠性与不可靠性进行具体解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八十年代初微型小说再度活跃文坛,至今已十几年了,余热犹在。这种顺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而产生的文学样式的文体优势在于它能在一个极短小的篇幅里,浓缩比较多的审美信息,它的丰富蕴含能给读者以艺术想象和再创造提供广阔的天地,使读者的欣赏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和更大的范围的实观。正如当代接受美学的精义所在,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诱导读者参与创作,使有限的载体产生尽可能多的艺术内涵,从而增强了作品本身的审美空间张力。“张力”这个概念是从物理学上借用来的。在一篇微型小说里存在两个空间:表层本体世界和深层内蕴世界。表层本体世界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最终受一个最深层内蕴的控制,这就是作者假托叙述者而创立的主旨,一种左右故事内容、制约故事方式的表层文本中或明显际志或隐含遮掩的主旨。而审美张力就存在于这两个世界的完美对接中。如何激起读者进一步深入探究微型小说潜住意味的兴趣,便是微型小说创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法国中尉的女人》以其新奇的讲述方式,引起了文学界的瞩目。本文试以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观为指导,对小说中叙述者与小说、叙述者与读者的权力关系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在叙述者与小说以及叙述者与读者的权力关系网中,叙述者已把主宰权让渡给了小说和读者,自己则处于被动的权力位置。  相似文献   

20.
朱越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3):83-84
在哥特小说中,利用悬念来制造神秘气氛已屡见不鲜。在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她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采用回顾性第一人称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引导读者产生误解,成功地在小说中设置悬念,借此塑造了从未在小说中露面、已故的丽蓓卡的形象。叙述者平淡的生活与丽蓓卡所代表的上流社会奢华肤浅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