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是作者在当时的现实语境中为了执着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有意识地采用反讽叙事策略创作出来的。从叙事学的视角揭示这一文本反讽式的内在景观:通过在叙述者声音中夹杂一些不协调的音符而突显事件声音,并在两种声音的碰撞与冲突中揭示出文本的反讽意义;“隐含作者”与理性作者之间的内在矛盾正是这一文本形成的外在语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探讨《人寰》的叙事策略人手,通过对具体文本中的时序、视角的分析,发现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内在一致性,分析严歌苓小说异于传统的先锋叙述特色;探究特异的视角,具体阐述作者、人物、叙述者的语态关系,发掘严歌苓创作中时常存在着的经历者和叙述者的双重声音。从以上角度对《人寰》的叙事结构做出整体性认知,并对严歌苓小说的叙述特色及其带来的文本张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酒国》是莫言创作的较为典型、成熟的先锋小说,虽然生不逢时,面世后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但先锋艺术成就不能忽视。《酒国》的先锋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虚构了一个欲望无度的"酒国"生活,创造了一个多重文本重复叙述的迷宫化的叙事艺术结构,有着显著的反讽风格,以及典型的"元小说"叙事策略与魔幻写作手法的融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小说叙述者的视角看,作家马克·吐温借短篇小说《竞选州长》指出了小说作者并非小说叙述者,作者不直接专断地叙述故事,而是通过"隐含作者"将故事提供给文本叙述者,叙述者再将故事叙述呈现给读者。其间,作者以"隐含作者"的身份置身于作品中,站在高处统观全局;叙述者可以是个人物,也可以是个声音或者符号,他(它)充当着沟通作者与读者的媒介的同时,又不单是媒介,其叙述的可靠性取决于读者判断;真实读者不同于"隐含读者",付诸叙述者各种各样的期待。这种叙述视角以及非人物化叙述者在小说中的介入不仅为小说创作、阅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更增强了文本的可阐释性。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代表作"那不勒斯四部曲"是在叙事策略上有着大胆创新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关于叙述视角和人称,"四部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我"作为叙述者讲述发生在那不勒斯与自己有关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使读者触碰真实,有着强烈的自叙传倾向。至于叙述时间,"四部曲"以回忆的形式追述之前的故事,靠时间遗留证据,编织密码。除此之外,"四部曲"不可避免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叙事偏好,使"元小说"、反讽艺术、不确定性风格的呈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康拉德在经典长篇小说《诺斯托罗莫》中运用复杂多变的叙述声音,给小说带来了丰富的美学效果和文学价值.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者为主体的叙述声音构建并支撑了小说弘大的历史政治主题,灵活地调整了小说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叙述距离,产生了反讽的艺术效果,而其它角色叙述则从多角度呈现了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展现了康拉德对现实主义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7.
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入手,把刘震云的小说划分为两种类型,对其小说的视点、叙述者、被叙述者、整体价值倾向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大体认为他小说的视点发展是由“他”到“?”,整体结构则由局部的反讽到全面的建构与解构,而这一切,与他的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叙述者之一杰生在价值观、道德观等原则上与作品的隐含作者有很大的分歧,被看作是不可靠的叙述者。然而叙述者的不可靠性是理解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关键之一。事实上,小说叙述者的可靠性和叙述风格极大地影响着读者对小说整体的反映。尽管杰生的不可靠叙述给读者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它赋予了小说新的解读层面,引起了读者对小说文本和作者意图的极大关注,对于小说主题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黑人作家爱德华·P·琼斯在其代表作《已知的世界》中,运用了互文性的写作手法,建立了小说同其他文本的深层联系,赋予小说叙述开放性、复杂性的特征。作者跨越不同文本之间的界限,使小说的叙事更易与历时和共时层面上的历史文本相融合,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叙事(narrative)又称“叙述”,就是作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真实或虚拟的人生经验本质意义传示与人。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是小说文体中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小说之所以为小说在于它的故事及其讲述。有时,一部小说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叙述了怎样的故事,以及怎样叙述了这个故事。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Minan kundra)的小说新奇诡谲,风格迷人,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读者。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殊异的叙事风格,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拟就米氏小说叙事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身世阅历、艺术个性促使张爱玲王安忆在上海小说中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张爱玲的小说追求一种激光般的深度的艺术穿透力,她的意象化叙事与反讽叙事侧重于将读者的感受导入人的内心世界。王安忆则喜欢在广阔的时空里展开动人的画面,她的叙事由直观写实向元叙述的转变,表明了她追求的是广度的艺术辐射面。王安忆比张爱玲更具宽阔的文化视野与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老舍小说的表达方式属于讲述型,叙述者的叙述声音比较清晰,读老舍的小说常有听评书的感觉。老舍小说叙述声音清晰的重要标志是较强的阐释性和多用议论比喻。较强的阐释性包括叙述者对小说故事高屋建瓴的通盘把握、频繁使用表达叙述者的意图的小括号、在故事外叙事时“我”、“我们”字样的反复出现、叙述者对于小说人物的代言人性质诸方面。议论与比喻是显露叙述者公开身分和表达叙述者主观感受的重要艺术手段。老舍小说叙述者多用议论和比喻,在议论和比喻中表现自己的见解,引导接受者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3.
《温故一九四二》是一部"调查体"小说,文本叙述者"我"在采访实录各种相关的人物事件时,一共发出了五次且轻且浅的笑声。引发五次笑的情景、语境不同,由此展开的对生存、历史等问题的思考也各有意味。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笑,具有使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与叙事客体相隔离的功能,也达到了激发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冷静地看待历史、独立思考问题的效果,同时隐秘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问题和现实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读舞鹤的小说首先会感受到阅读的障碍.障碍一在于小说中的台湾方言.不仅是词汇,还有方言中保留的大量文言句式,都成为舞鹤叙事的直接语言.二是叙述者身份决定的非常规叙事方式.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类似呓语与狂想的叙述,枝蔓、夸张、怪诞、无理性,同时,叙事场景的突兀跳接、对性与死亡的渲染与想象,还有作为一种延伸的文本而非通常意义上的注释,都远遁于我们的阅读习惯之外.但这里的障碍并非对于阅读的拒绝.恰恰是这障碍成就了小说的穿透性,同时成为阅读者进入文本世界与作者内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新潮小说家北村的小说颇具先锋意味,提供了小说形式分析与解读的标志性文本。第一人称叙述者的盛行,使叙述者在故事内外、当下与历史、主观与客观间自由穿梭,赋予作品以无数外在悬念,有效推动叙述的展开。叙述视角的自由切换又构建了重重迷宫,无数内在悬念由此产生。二者内外交织,借以顺叙、倒叙、插叙及预叙等手法的运用,共同构筑起北村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6.
马雁 《科技信息》2009,(6):134-134
叙事技巧是坡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写作技巧,是坡与读者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方式,本文旨在用修辞性叙事理论探讨《黑猫》叙事技巧对于预想效果的贡献,分析作者如何对叙述者视角及眼光的选择、对叙述者对事件的报道、读解及伦理评价等进行不断调节,使文本、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动系统。  相似文献   

17.
叙事视角是作品叙事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叙事视角的选取与作品的艺术魅力密切相关,独特的视角能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傻子视角小说对第一人称叙述的运用与突破给读者带来陌生化的效果,同时傻子视角小说也蕴含着独特的反讽意味,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虚实相生、真幻相间的瑰丽世界,带给读者全新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的现代叙事艺术,表现为:“误导”与“空白”的运用,“对话”的结构方式,象征性的结尾,“反讽”的语言等,体现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黄晶晶 《科技信息》2009,(28):I0165-I0165,I0167
在安徽作家潘军的小说中,反讽修辞集中表现在文本叙述语言、人物自我语言和人物对话语言中。这种反讽修辞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颠覆传统阅读经验的修辞方式,而且内化为一种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体现了潘军小说的真正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物形象是小说文本的核心,如何凸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便成了小说家们永恒的追求,曹雪芹无疑是此中高手。在凸现贾府二小姐迎春的丈夫孙绍祖这一特殊的人物形象时,曹雪芹的艺术处理恰好正与现代叙述学的理论不谋而合:故事外叙述者/非人物叙述者和故事内叙述者/人物叙述者一起共同担当了架构人物的媒介,于是,人物及至文本就获得了一种超越话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