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安徽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两栖动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聚类研究,将各种两栖动物在各动物地理省分布的有或无作为二元状态,用结合系数来表征每两个动物地理省间两栖动物组成的相似程度,以类平均法进行聚类;论述了安徽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的特点,并对聚类结果与地物地理区划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两栖动物因其生态功能和营养结构中的位置,成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类群,对维持群落结构和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监测和分析两栖动物多样性,可以准确地掌握种群动态和主要致危因素,进而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本研究于2018年4月、6月和8月,在福建宁德样区设置了10条样线,针对两栖动物进行了3次样线调查;依据农田、公路、池塘、河流4种样线类型,用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量化不同月份的物种多样性并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分析了人口聚集区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调查期间共监测到两栖动物513只,隶属1目5科9属10种;其中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为"国家二级"和易危(VU)保护动物、其余9种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均具有较高的优势度指数(P_i),为该样区的优势物种.不同月份间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6月份的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物种的交替出现与生活史周期相吻合,说明该地较适宜两栖动物生存,种间竞争压力不大.人口聚集区对两栖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与人口聚集区的地理距离越远,物种多样性越高.另外,结合当地两栖动物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对其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宁夏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分析及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已知宁夏有1目3科3属6种两栖动物;2目8科13属19种爬行动物(表1)。爬行动物中的高原蝮是宁夏新纪录。作者分析了宁夏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和地理分布,结合其它自然因素,拟把宁夏及其邻缘省区的部分地区划分为6个动物地理省(图1,表2)。本文还讨论了华北区,蒙新区两个区以及蒙新区的东部草原亚区与西部荒漠亚区在宁夏及近邻地区的界线。  相似文献   

4.
利用样线法和访谈法对六盘山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两栖动物标本80余只,经鉴定并结合文献记载,六盘山保护区分布有5种两栖动物,隶属于1目3科4属,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71.4%.其中六盘齿突蟾(Scutiger liupanensis)种群数量不足3万只,已处在濒危状态,花背蟾蜍(Bufo minshanicu)、岷山蟾蜍(Pseudepidalea raddei)及中国林蛙(Rena chensinesis)为保护区优势种,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在保护区十分罕见,恐已绝迹.保护区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计3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的60.0%,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42.9%,广布种2种,占保护区两栖动物总数的40.0%,占宁夏两栖动物总数的28.6%,无东洋界物种,这与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宁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动物群相一致.针对保护区两栖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科研及具体实施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据有尾两栖动物的年繁殖次数、产卵量、栖息地等自然生存特点和分布区域以及地理隔离等生物特征设定10个因子,将每个因子划分4个等级,该因子的等级越低对动物生存影响越小,等级越高对动物生存的影响越大.对中国常见的11种有尾两栖动物10个因子的统计结果表明,其平均值从1.2到1.9不等,73%的物种平均值都大于1.5.说明中国大多数有尾两栖类动物都面临着生存威胁,属于渐危物种.建议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万朝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通过野外观察统汁、收集历史资料、座谈访问等方法,对万朝山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进行了专项调查,分别记录到两栖动物 22种,、爬行动物 33种,对它们的物种组成、地理区系特点和保护等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点苍山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地处横断山脉东南边缘,包括19峰、18 溪。花甸地区位于点苍山云弄峰和沧浪峰之间,东经100°05′,北纬25°52′,包括大花甸、小花甸、鸡茨坝及本区海拔1980米以上的溪流小流域,总面积77500亩。本区最高海拔云弄峰3600米,气候类型为温暖湿润的山地气候带(1900——2800米)和温暖潮湿的亚高山气候带(2800——3600米)。以亚高山草甸的大花甸为例,这一带全年无夏,冬季寒冷有降雪,年均气温较低,年均相对湿度较大。花甸地区山高谷深,众多小溪终年流水,为两栖动物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由于该区地处横断山脉,动物垂直分布和南北动物混杂现象明显,因而两栖动物调查可为动物地理区划和物种演替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动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两栖动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河南省两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无全面系统的报导。付桐生(1963)在《河南两栖类志》一文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7种;周家兴,单元勋(1961)在《河南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目录》中综合报导了河南两栖动物14种(和亚种);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在《中国两栖动物系统检索》一书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13种(和亚种)。1979~1981作者等人对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东北部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云南东北部两栖爬行动物组成,垂直分布,与邻近地区的相似性.提出我国两栖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华中区与西南区在该地的界线应以乌蒙山分水岭为界.  相似文献   

10.
湖北五道峡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观察统计、收集历史资料、座谈访问等方法,对五道峡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分别记录到两栖动物23种,、爬行动物34种,对它们的物种组成、地理区系特点和保护等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宁夏蝗虫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20个县市区域和贺兰山、六盘山的蝗虫分布资料为依据,用Jaccard距离系数和类平均值法对区域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地理区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蝗虫的地理区划应分为3个省,即六盘山山地省、银川平原省和贺兰山荒漠黄土高原省.六盘山山地省是六盘山地区,银川平原省包括从北部平罗开始到南部中卫的银川平原地区,贺兰山荒漠黄土高原省分为三个州:贺兰山山地州、荒漠半荒漠州(盐池和同心)和黄土高原州(包括海原、固原、泾源、西吉、隆德、彭阳)。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大东山两栖爬行动物(含二新省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199年7月至1993年8月,对广东省大东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的调查。  相似文献   

13.
甘肃祁连山鸟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5-1987、1992-1994年间对甘肃祁连山的鸟类进行了专项调查,经事理鉴定出128种另11亚种。本地区文献有记录但未能采到的鸟类计有54种另6亚种。据此,本地区鸟类总计182种另17亚种,隶属于14日33科104属。在鸟类总数中已确定的繁殖鸟有155种,其中属古北界有113种,占繁殖鸟类总数的72.9%;属东洋界的仅2种,占1.3%;两界兼有40种,占25.8%。显然古北界种类占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共35种,分析了这35种两栖类所属的动物区系.它们当中属于古北界的仅2种,属于东洋界的有33种,其中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者13种,华中区的种类20种,说明武夷山两栖动物的区系组成是以华中区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川西南与玉溪烤烟区气候条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云贵高原上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玉溪为样本区域,选取8个气候指标为比较因子,采用模糊相似选择法分析川西南5县(市)烤烟生产的气候条件,为川西南烤烟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整理、鉴定分布于重庆四面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牛标本137号48种,隶属于天牛科5亚科32属,其中重庆市特有种2种,重庆市新记录种2种,并对其区系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洋区系成分30种,占62.50%;古北区系成分2种;占4.17%,南北区系特征不明的14种,占29.17%;全国广布种2种,占4.17%.四面山天牛以东洋区系成分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鉴定、整理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天牛标本794号,共鉴定出61种,隶属于鞘翅目天牛科的4亚科42属,其中重庆市新记录种4种,并对其区系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东洋区系成分37种,占60.66%;古北区系成分4种,占6.56%,南北区系特征不明的17种,占27.87%;全国广布种3种,占4.92%.缙云山天牛以东洋区系成分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瓢蜡蝉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分布广泛,为进一步明确我国瓢蜡蝉地理分布区间相互关系及其分布格局,通过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瓢蜡蝉有分布记录的26个省级地理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瓢蜡蝉科昆虫分布格局大致可以分为4个区域:华北区系(江苏+北京+河南+辽宁+山西+山东)、蒙新区系(内蒙+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区系(陕西)和南部区系(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台湾);南部区系从西到东又可聚为3个亚区,即(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亚区、(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亚区、台湾亚区。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北区系、蒙新区系和陕西区系均属古北界区系类型,南部区系基本属于东阳界区系类型。从聚类结果看,华北区系的瓢蜡蝉种类与南部区系联系较密切,显示两地间存在物种交流。各区系间气候、植被、地貌等异质性生态环境可能是我国瓢蜡蝉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我县和全省其他57个县市一样,结束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农民们欢欣鼓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接踵而至,更是让农民们喜上眉梢,正因为喜事连连,个别县乡镇领导忽视了农民负担的管理工作,在农民负担的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笔者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找到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中国大眼隐翅虫属一新种及一新纪录:峨眉背点隐翅虫;涡饰大眼隐翅虫,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