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凝固条件对聚醚砜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在聚醚矾/聚乙二醇/二甲基乙酰胺制膜体系中凝固簪件的变化对膜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水通量随着顸蒸发时间的延长、凝固浴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孔隙率随着凝固浴温度的上升而上升,而与预蒸发时间的长短没有关系;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随着凝固浴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预蒸发时间的延长先略有下降然后上升。当预蒸发时间较短和凝固浴温度较高时,膜的支撑层为典型的小而均匀的海绵状网络孔结构,基本看不出过渡层;而当预蒸发时间较长和凝固浴温度较低时,可以分出致密层、过渡层和多孔支撑层,且支撑层有更大更深的类似于针状孔或指状孔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变聚醚砜成膜时凝固浴的质量分数,测试了在不同凝固浴质量分数所成膜的水通量、尿素、肌酐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变聚醚砜成膜时凝固浴的质量分数,测试了在不同凝固浴质量分数所成膜的水通量、尿素、肌酐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简称酮酐)(BTD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在较低的温度下,通过"一步法"合成BTDA-TDI/MDI三元共聚聚酰亚胺,利用溶液相转化法成功制备聚酰亚胺(PI)微孔膜,探究了滞空时间和凝固浴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滞空时间的延长,膜皮层厚度增大,皮层致密程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通量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到达最小通量后开始回升,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则呈现逐步增大趋势,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随着凝固浴浓度的增加,膜皮层厚度增大,膜厚减小,皮层致密程度变化不明显,水通量呈现逐步下降趋势,BSA截留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不同制膜条件对所制改性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膜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干纺程长度的增加,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下降,截留率上升。随着纺丝液中总固含量的增加,中空纤维膜的孔隙率、水通量均下降。随着纺丝液温度的上升和填充液的压力增加,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上升。随着凝固浴中DMSO含量的增加,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呈现最小值,截留率达到最大值。在所研究的凝固浴温度范围内,在30°时截留率达到极大值,水通量则呈单调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超滤膜的孔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凝固浴凝胶工艺处理壳聚糖超滤膜,在制膜过程中通过改变凝胶工艺参数来调节膜孔结构.经凝固浴处理后,壳聚糖超滤膜对酸性红B的截留率提高了83.7%;不同凝固浴的温度、凝固剂的浓度、凝固时间等处理参数对壳聚糖超滤膜的孔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浓度为0.25~1.0mol/L的NaOH溶液为凝固浴,凝固浴温5~15℃,凝固时间为1.5min,可使壳聚糖膜获得良好的的分离效率和孔结构.  相似文献   

7.
凝固浴条件对Lyocell膜表面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定了不同凝固浴条件下制得的纤维素膜的表面形貌,通过分析膜表面孔径大小和分布发现,Lyocell膜表面的平均孔径随着凝固浴温度和凝固浴中NMMO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径孔分布有变宽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LiCl/DMAc溶解间位芳纶纤维,以H2O/DMAc为凝固浴,研究了凝固剂H2O与溶剂DMAc配比、LiCl质量分数和温度对间位芳纶溶液凝固性能的影响,并计算了凝固浴在芳纶溶液中的扩散系数.结果显示:凝固值随凝固浴中H2O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临界浓度则几乎没有变化;凝固值随芳纶溶液温度和LiCl质量分数的升高不断增大,而临界浓度则不断减小;凝固浴在芳纶溶液中的扩散系数随芳纶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随凝固浴中凝固剂H2O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以自制的可熔融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共聚物为基体,以碳酸乙烯酯(EC)与柠檬酸三乙酯(TEC)为复配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丙烯腈-丙烯酸甲酯(AN-MA)/纳米二氧化钛(TiO2)复合膜。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万能试验机,从微孔膜的力学性能、水通量、孔隙率、晶型等方面对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TiO2纳米粒子可以显著提高AN-MA微孔膜的机械强度和水通量。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微孔膜的机械强度先增加后降低,TiO2质量分数为0.1%时,断裂强度最高可达8.0 MPa,比未添加TiO2的样品高36%。纳米TiO2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孔的产生,微孔膜结构更加均一。随着凝固浴温度的升高,微孔膜的力学性能逐渐提高,通量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超滤装置研究成膜工艺与膜结构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羟乙基纤维素含量的增加、总固含量的减少、成膜温度的上升、预蒸发温度的下降、凝固浴中乙醇或氯化钠含量的减少及热处理温度的降低,分离膜的水通量单调增加,截留率单调降低。但在实验范围内,当预蒸发时间达到3min时,水通量和截留率分别出现最小和最大值。同时,凝固浴温度升高,截留率单调减小,但水通量在40℃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聚醚砜超滤膜的制备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醚砜(PES)为膜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超滤膜.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制膜参数PES浓度、PVP浓度、蒸发时间、凝固浴温度、凝固时间对膜性能影响显著程度;并进一步探讨了显著因素PES浓度、PVP浓度、凝固浴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出制备截留分子量为67 000的超滤膜的最佳条件为:PES浓度16%~22%,PVP浓度10%~14%,凝固浴温度303~313 K,蒸发时间60~120 s.  相似文献   

12.
以葡萄糖溶液为主要原料,用商业卷式纳滤膜研究高浓度单糖溶液纳滤分离过程中料液浓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3个主要因素对膜分离的影响.在较低浓度下,渗透流率受操作压力影响较大,表现截留率受操作压力影响较小;面在较高浓度下,结果刚好相反.随着温度的升高,压力增大可以加快渗透流率的增加速率,降低表观截留率的下降速率:浓度增大将降低渗透流率的增加速率,将加快表观截留率的降低速率.本研究可为工业生产中综合选择工艺条件以提高处理效率并减少原料损失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浓差极化-凝胶层数学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影响糖化酶超滤速度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浓差极化现象存在下,超滤速度随透出液体积和主体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搅拌速度或料液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提高操作压力不会增大超滤速度。对糖化酶发酵液进行絮凝处理及适当提高温度都有利于超滤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PES/SPES共混平板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醚砜/磺化聚醚砜(PES/SPES)共混平板复合膜,并对其进行性能表征.铸膜液配比对膜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聚合物浓度增大,膜孔径变小、膜厚增大、水通量变小;PVP的添加能有效改善复合膜的亲水性,膜的接触角随PVP含量增大而减小;膜的水通量随铸膜液中PVP含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PVP含量为6%时,水通量达到最大值;接触角随共混聚合物中SPES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且随聚合物组份中SPES含量的增加,水通量先逐渐增加,并在质量配比为PES/SPES(8:2)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水通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用牛骨胶制备明胶膜,用于乙醇/水混合物的渗透汽化分离研究,结果表明,该膜在常温下分离85%乙醇时运行3h便可到达稳定操作状态;料液中醇含量增大、膜的分离系数提高但通量下降;而温度升高或汽相侧真空度提高都能导致膜通量与分离系数的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16.
低温诱导解除牡丹休眠过程中,花芽细胞发生膜脂过氧化变化.低温诱导前期,花芽细胞内活性氧、O2·产生速率上升,然后急剧下降,低温处理24d趋于稳定.MDA含量变化趋势与O2^-·基本一致.SOD在低温诱导前期下降,后随低温的积累上升.POD活性在休眠解除过程中一直上升.CAT活性在低温处理16d上升至最大值,然后急剧下降,24d后稳定.一直处于温室较高温度下的对照植株,细胞的膜脂过氧化水平变化不大.试验表明,低温诱导牡丹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O2^-·产生速率快速上升,很可能是花芽体眠解除的信号,花芽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与体眠解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新型耐高温工程塑料--含酚酞侧基的聚芳醚砜(PES-C)为膜材料,参考溶度参数差计算结果,采用浊点滴定法、黏度的测定和凝胶动力学实验考察聚乙二醇对铸膜液体系的相分离曲线、黏度和凝胶速度的影响.采用相转化法在平板刮膜机上制备了系列超滤膜,研究了聚乙二醇对膜性能和结构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含量增加,使三元体系发生相分离时所需的水量降低,铸膜液黏度增加,凝胶速度下降,水通量降低,截留率上升.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含水稠油黏度,提高其输送能力,提出了纳米催化剂和微波协同作用的降黏方式。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以微波加热功率、加热温度和纳米催化剂浓度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测量得到不同情况下的黏温曲线,通过测得的黏度计算降黏率。通过优化得到不同含水率下的最优降黏处理方法,探究油包水型稠油乳状液在不同含水率下3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含水率变化对纳米微波协同降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含水率下,降黏率随催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微波功率的增大先增后降,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含水率的大小有关。对于不同含水率的稠油,为达到最优降黏效果,随着含水率增大,所需催化剂浓度先增后降,所需的微波功率相近,而温度有一定差别。说明高含水的油包水型乳状液的降黏效果更优,这可为稠油降黏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复合膜,用于乙酸乙酯/水体系的分离。研究了料液温度、质量浓度及流速对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总传质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具有较高的渗透通量及较大的分离因子;随着料液温度、流速以及质量浓度的增加,渗透通量均呈增加趋势;分离因子随料液温度和流速的增加而增大,而随料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总传质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