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性全身性炎症性过程.病变部位形成粥样斑块,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前奏.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了降脂作用,更具有多效性,包括提高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抗炎、抗氧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功能等.现就当前他汀类调脂药物作用多效性的主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硫化氢被誉为继NO和CO之后的又一新的具有心血管调节功能的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保护血管内皮、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脂质代谢和凝血等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分析血流作用下动脉硬化斑块的应力分布,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失稳破裂的风险评估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基于有限元法,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几种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在血流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斑块肩部所受应力最大,相应的应力矩最大,其次是沿斑块两肩部连线方向具有较大的应力分布;在大小不同的连带体斑块中,前部小斑块所受应力相对较大。本文模型能较好地解析血管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破裂、形成继发性血栓、爆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现象,可为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可能的破裂提供预测。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高脂血症的治疗,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可降低血脂水平,而且还有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血栓形成、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及血管平滑肌功能等非降脂作用。文章就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非降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1987年Plmr证实舒血管因子是一氧化氮(NO)以来,众多研究证实,NO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性及病理生理因子。参与生理功能调节和病理生理过程。并在许多临床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一氧化氮与某些临床疾病作一综述。1.1NO与心血管疾病1.INO与动脉粥样硬化目前认为体内血小板粘附、聚集、单核细胞粘附和趋化性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几个关键步回,而NO对这些现象均有抑制作用。所以推测血管内皮细胞内NO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消退过程都可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t’]。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无论是高…  相似文献   

6.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运动组(n=20),运动组进行游泳训练8周(5 d/周,1.5 h/d),测定有氧运动对中年大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血脂含量的变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NO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脉NOS活性显著增强(++);血清TC、TG、TDL-C和动脉硬化指数AI降低,HDL-C提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运动可有效地增强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舒张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脂类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作用,从而提高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能力,这可能是运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其产生及严重程度影响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的病程.虽然目前对其发病机制还没有全面清晰地了解,但众多细胞因子在其形成过程中的表达起重要作用已得到共识.一氧化氮作为一种信号物质,在血压调节、细胞凋亡、学习记忆过程形成等多个重大生命活动中起着积极的生物学意义,尤其对血管平滑肌舒张的作用机制显示了其在治疗肺动脉高压领域有着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NO)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生物和非生物的刺激都能使NO与胞内第2信使Ca2+和蛋白激酶产生相互作用.以动物细胞NO - Ca2+信号途径为基础,列举了植物NO信号途径中Ca2+和多种蛋白激酶的可能作用,论述了植物细胞中NO,Ca2+和蛋白激酶的信号交叉.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的生物学意义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氧化氮既是气体 ,也是一个自由基 ,是机体内一种作用广泛而性质独特的信号分子 在不同的器官、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可发挥或利或害的双重作用 一氧化氮是心血管系统最关键的信号分子 ,除此之外 ,它还是神经系统的信号分子 ,抗感染的武器 ,血压的调节因子和血流进入各种器官的守门人 但如果其生成不足或过量 ,则呈现病理毒素的反应 ,引起免疫功能异常 ,神经毒、心血管、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统疾患等  相似文献   

10.
自HumphreyDary1935年在研究“笑气”(N2O)时发现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以来,NO一直被看作是对生物有毒的简单无机分子,曾在战争中作为生物毒剂(芥子气)使用。1980年Furchgott和Zawadzki[1]报道血管内皮细胞(Ec)受刺激后可释放某种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物质,称为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DRF)。1987年Palmer[2]证实EDRF即为NO,从而人们对NO有了新的认识,并掀起了NO研究的高潮。本文仅就NO在体内的合成、代谢、特性,外源性NO治疗急…  相似文献   

11.
徐茂军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12):1622-1630
细胞内部的信号转导系统是介导真菌诱导子等外界因子诱发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桥梁和纽带.一氧化氮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植物信号分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水杨酸(SA)、茉莉酸(JA)、活性氧(ROS)等植物体内的主要信号分子(途径)不仅参与植物细胞次生代谢的信号调控,而且不同信号途径之间可以通过共催化、互抑制、共协调等作用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信号调控网络.文中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重点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以NO为关键节点的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信号调控网络模型,提示了NO在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信号调控网络中的潜在分子开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模型,观察茶多酚对AS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AS组)、茶多酚低剂量组(TPL组,0.2 g/κg)、茶多酚高剂量组(TPH组,0.4 g/κg),9周后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AS组与NC相比,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在10-9~10-4mol/L浓度的Ach溶液中血管内皮舒张率明显降低(P0.01);TPL,TPH与AS组相比,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在10-9~10-4mol/L浓度的Ach溶液中内皮舒张率明显升高(P0.05);2)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AS组与NC相比,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增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TPL,TPH与AS组比较,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降低(P0.01);3)主动脉形态学观察:AS组大鼠动脉壁可见多处隆起于内膜表面的典型粥样斑块;动脉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厚、断裂;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排列不规整.NC组无形态学改变,其他各组改变较轻,未见粥样斑块形成.结论茶多酚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血管新生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16只),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用大剂量高脂饲料饲喂加以免疫损伤和球囊拉伤因素饲养10周,检测血清MCP-1、TNF-α、IL-1、CRP含量;主动脉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测量PA/IA、IT、IHI、FT/IMT等;免疫组化观察斑块内CD31、VEGF表达,PCR测定动脉壁VEGFmRNA相对表达量。对炎症因子、CD31、VEGFmRNA、IHI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主动脉斑块形成,有典型"纤维帽",PA/IA、IT、IHI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斑块区CD31、VEGF表达明显增加;VEGFmRNA相对表达水平增高。并且VEGFmRNA表达与TNF-α、IHI、IT/MT呈正相关(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有大量血管新生,其对AS斑块有重要影响作用,且血管新生可能与VEGFmRNA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东芝-8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8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双侧颈部血管内-中膜及其硬化斑块进行观察,并对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检测,与健康组作对照研究。结果:高糖组颈部血管的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部位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处,与其它部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管腔狭窄程度与血流速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斑块较小者血流速度变化不大;斑块较大者引起管腔狭窄时,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与发展进程,对颈血管病变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于敬 《今日科技》2007,(5):59-59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那不是污染物吗?是的,多年前一氧化氮留给人们的印象仅与硝酸类炸药相关,谁能想到它可以在体内产生化学作用,为人类健康带来福祉呢?然而,当1998年三位美国科学家由于发现一氧化氮作为人体中一种重要信号分子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之后,人们才逐渐相信,一氧化氮是身体中对健康最重要的化学分子之一。一氧化氮是大家早已熟悉的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在心血管活动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是20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一氧化氮在心血管活动调控和许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中都有重要作用.其作用即有有利的一方面,又有有害的一方面.在一氧化氮合酶作用下产生的一氧化氮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受细菌内毒素或细胞因子等诱导,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上调并产生大量一氧化氮引起细胞损伤和循环衰竭.目前有许多临床实验正在评价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一种在植物中具有转移信号作用的小自由基分子。大量的NO在根瘤发育的不同阶段积累,表明NO在共生期间执行特定的信号和代谢功能。利用60篇文献,综述了NO信号分子参与结瘤的不同阶段,NO在结瘤过程中的代谢和信号作用,以及NO对共生固氮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NO在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中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信号转导及其在植物抵御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杨酸(SA)是植物防卫反应的重要内源信号分子,在植物抵御生物性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SA信号转导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确定了以NPR1为中心组分的信号转导途径.同时发现,SA介导的植物抗逆途径与其他信号转导途径间还存在着复杂的对话机制.文中介绍了生物胁迫诱导引起PR-1基因表达的SA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组分及其可能的模式,以及SA与其他信号分子如茉莉酸(JA)、脱落酸(ABA)和一氧化氮(NO)等之间的互作关系,并对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世界》2014,(1):17
<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碳纳米管传感器,把它植入皮下之后,可全年实时监测活体动物体内的分子活动,如炎症反应中产生一氧化氮(NO)的过程,或监测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而无需再像传统方式那样采血检验。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一氧化氮是活细胞中最重要的信号分子,具有在大脑内运送信息及调整免疫系统的功能。在许多癌细胞中,一氧化氮水平是波动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在健康细胞和癌细胞内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葛根-丹参(1:1)组方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血管内皮组织的影响.方法:连续喂养高脂饲料造模同时给药,观察葛根-丹参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主动脉组织脂质斑块、内皮及内膜组织的影响.结果:葛根-丹参组方配伍后,无论乙酸乙酯部位还是水提物,均能较好的减少泡沫细胞及脂质的沉积,改善内皮细胞的肿胀、变性,抑制血管内膜的增厚及巨噬细胞的数量,尤以乙酸乙酯部位作用明显.结论:葛根丹参组方配伍具有一定的减少主动脉组织脂质斑块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有效地阻止AS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