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跨文化文本理解、译解的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理解者对原语言、文化的知识积累和知性操作上。如何就这一过程取得一种更为基础性的理论视角,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从当代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的基本思想的角度,对跨文化文本的传统译解模式予以解构,来说明动态理解观念的合理性,这对当今跨文化交际学和译学理论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隐喻性的语言不仅出现在文学文本中,而且还充斥着我们的日常语言,隐喻无处不在。因此,语言的理解不仅仅指语言字面意义的理解,还包括对说话人话语中隐喻意义的理解。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一种新的隐喻方式的理解和适应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概念合成理论,重点探讨隐喻性语言的理解机制,以及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跨文化文本理解、译解的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理解者对原语言、文化的知识积累和知性操作上.如何就这一过程取得一种更为基础性的理论视角,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从当代哲学诠释学关于理解的基本思想的角度,对跨文化文本的传统译解模式予以解构,来说明动态理解观念的合理性,这对当今跨文化交际学和译学理论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隐喻性的语言不仅出现在文学文本中,而且还充斥着我们的日常语言,隐喻无处不在。因此,语言的理解不仅仅指语言字面意义的理解,还包括对说话人话语中隐喻意义的理解。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一种新的隐喻方式的理解和适应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概念合成理论,重点探讨隐喻性语言的理解机制,以及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汉英两种语言里,有不少修辞格由于各自语言的特点,要把它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就有很大难度。虽然英、汉语的修辞格在分类和使用时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英、汉民族在语言环境、美学观念上的不同和文化差异,往往在表达同一概念时使用不同的修辞格;即使采用同一个修辞格,在结构方式和运用范围上也不尽相同。因此,出现了双关语等常见而难以翻译的语言现象。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些语言现象的理解和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国内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何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心理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了人类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不但对探讨语言的起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外语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当人们能够理解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的规律的时候,学习这门语言就轻松许多。因此,心理语言学理论对于解决我国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涉外标识语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中一道亮丽的语言风景线,但涉外标识语建设和英汉对译存在着大量不规范、不文明现象。标识语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语言现象的特殊语言,对其翻译必须牢固树立政治观念、技术观念和民族观念。在标识语翻译中,应从符号层次、结构层次、语用层次和文化层次四个方面来进行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汉英两种语言里,有不少修辞格由于各自语言的特点,要把它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就有很大难度。虽然英、汉语的修辞格在分类和使用时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英、汉民族在语言环境、美学观念上的不同和文化差异,往往在表达同一概念时使用不同的修辞格;即使采用同一个修辞格,在结构方式和运用范围上也不尽相同。因此,出现了双关语等常见而难以翻译的语言现象。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些语言现象的理解和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然语言离不开模糊这个客观属性,模糊性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一种特殊语言类别的立法语言也不例外.作为法学视角的补充,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在语义场理论框架下,采用中美立法中的语料,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立法语言中模糊现象,将进一步完善我们对立法模糊性的认识和理解,利于立法主体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立法观念,利于执法者、司法者、社会大众更准确地理解各种法律法规,从而正确、有效地加以执行、使用和遵守.  相似文献   

10.
幽默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是人们的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中的结晶。由于中英文化在语言、社会、风俗习惯和民族特征等各个方面的差别,有些英语幽默对中国人来说难以理解。本文通过对英语幽默语言的归纳与分析,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幽默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描述并分析了藏语的"拒绝"行为,并从社会地位的角度对比了英、汉、藏语"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认为英、汉、藏语社会地位观念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说话者对"拒绝"策略的选择,指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只有深入了解各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规约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语码转换,是文化的交流,亦是审美观的交流.因不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经历和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结构本身的不同,语言之美在译入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损失.为使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魅力,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对这些损失进行补偿,如在汉英翻译中采用注释法、增益法、替换法、引申法等进行审美补偿.  相似文献   

13.
言语幽默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反映。不协调论(Incongruity Theory,亦称乖讹论)是幽默研究中的一个有影响的理论,它认为不协调是幽默生成的一个重要来源。一般说来,语用预设具有一个共同基础,但该共同基础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近似的概念。语用预设的这些基本特点使其成为不协调的一个来源,同时也是幽默生成的机制之一。文章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对英语幽默的生成机制进行探讨,以为幽默的鉴赏和创作提供一个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14.
孙昌娟 《科技信息》2012,(15):278-279,332
Color is perception of people to the objective world.In human language,there are great numbers of color terms recording color of the world.These color terms are often used in human language.Gradually,they are endowed with rich emotional element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different nations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or people of the same nations with the same backgrounds but belonging to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various colors.Th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colors result in a series of associative meaning of color terms.This thesis intends to discuss color terms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Firstly,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So the understanding of a culture requir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language and vice versa.Secondly,it aims at the contrast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Thirdly,it is devoted to a discussion of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the two languages.Fourthly,it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s o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5.
"体裁分析"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体裁的概念分析得出:体裁具有社会交际目的特征和特定宏观结构模式;而具体分析某一体裁的宏观结构时,可参照体裁分析理论提出的七个步骤和五种语篇模式的特定结构进行分析,从而达到理解和写作某一体裁的目的。体裁分析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有全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年龄差异影响外语学习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各种关于年龄差异影响外语学习的研究,可以概括出不同年龄在外语学习速度、口音纯正度和语言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而通过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生理原因、社会原因和认知原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儿童只在听说方面略显优势;(2)年长儿童优于年幼儿童;(3)成人具有课堂学习外语的较大优势。因此,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必须发挥不同年龄群体的学习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听说读写有所侧重,选择适合不同年龄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并制定科学的外语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7.
裴丽华 《科技信息》2009,(3):302-303,312
语码转换是语言与语言接触自然产生的结果,由此而呈现的语言变化是语言变异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国学者又从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种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把语码转换作为一个普通的语言的社会现象。本文旨在使读者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双语或多语环境中未被人所重视的语码转换现象有更深的了解,重新思考我们对语码转换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王柳人 《科技信息》2010,(31):202-203
本文以中英茶文化对比为例,通过对茶的定义,起源,分类,饮用方式,社交礼仪以及语言层面上的相关习语的研究,发现语言和文化之间联系的紧密性以及中英文化之间一些异同。对一门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它所处的特定文化。文化习得促进语言的习得。此外,了解所学外语国家文化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本国的文化。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应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9.
广告语言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性。掌握中英文广告语言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以帮助国内外企业更好的了解全球各类产品的服务信息,从而提高竞争力。本文从中英文广告的措词、特征、修辞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指出中国和英语国家不同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对本国的广告语言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20.
“称谓”具有稳固与流变的双重特性,能够体现时代的脉动,具有很强的社会观照价值。汉语称谓以亲属称谓为基点,包括宗亲亲属称谓、姻亲亲属称谓、亚亲与仿亲亲属称谓,此外也有名号、职阶等非亲属称谓。汉语称谓体现有浓郁的亲情色彩、厚重的宗族意识、执着的等级观念、流变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