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枝词中的“叶榆”、“僰子”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竹枝词中的“叶榆”、“鹤拓”是大理古代地名,“云南”是祥云古代地名;“白人”、“僰人”、“西爨”、“白蛮”、“夷”是历史上对白族先民的称谓。竹枝词反映了大理历史上的许多战争,描写了大理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具有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腾冲的“罗古城”、“罗密城”是白族的先民在宋“大理国”时期所建。它们以白语命名,“罗古城”是“虎踞的关口之城”,“罗密城”是“老虎的生命之城”。它们不是后人传说的“哥哥”城、“妹妹”城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白族本主崇拜与“龙舟竞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草海镇板桥村为例,初步分析和探讨白族本主崇拜与“龙舟竞渡”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村的“龙舟竞渡”传统现象源于当地的本主崇拜活动,白族本主崇拜与“龙舟竞渡”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对于探索白族单项传统体育与本土宗教崇拜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族长诗《鸿雁传书》是大理白族民间“思妇”诗。用功能主义的观点解读,长诗因是那个时代白族人民艰难处境的现实写照而流传至今;长诗中的“思妇”因承载了白族人民的孝道思想、美好心灵而为白族人民世代传唱,并被赋予夫妻团圆的幸福结局;长诗因是白族人民古往今来的情感需求、情感宣泄而历久弥新。长诗说的是民风、民俗,唱的是民心、民魂。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大理“洋人街”的田野调查,结合白族地区商贸发展脉络中的相关史料和商贸传统,对白族街市进行文化人类学角度的透视。以此探讨“洋人街”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民族文化背景;从而进一步思考现代商业社会中的“人本关怀”命题。  相似文献   

6.
“白(僰)文”与“白语”一样是白族的民族文化特征之一。 白文已有一个较长的历史。然而,由于“白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名词出现,只不过是公元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以后的事情。所以,我国学术界对白族的研究还不算深入和全面,尤其是对“白(僰)文”的研究还有许多空白。首先是学术界对现有的资料未能作系统科学的界定和研究,次之是在白族社会  相似文献   

7.
“绕三灵”,又称“绕桑林”、“绕山林”、“逛桑林”、“绕三年”等。白语为[kuε~(33)sa~(55)na~(21)],汉字音译有“观上览”、“观尚哪”、“拐上纳”等。也有不谙内情的人称之为“风流会”。“绕三灵”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个古老的节日,是在每年农历四月廿三至廿五,大理白族举行集体祭祀祈雨的活动。相传,“此会起于南诏,数千百年来不能禁止”。人称“六诏遗风”。在大理白族的众多民族节日中,绕三灵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其中继承了许多古代白族文化的因子,对其田野调查和研究是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人士所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打歌”这种古老而纯朴的歌舞形式,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形式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采,但对它的称谓,各民族叫法不一。“打歌”是汉语翻译时笼而统之的“他称”。对“打歌”的起源,族属,流传等问题,近年来也有一些同志作了有益的探索,有彝族说,认为“打歌”为彝族所特有,其他民族是从彝族学来,或所流行的是与“打歌”相异趣的另一种歌舞。也有白族说,认为“打歌”是存在于白族中的一种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古老歌舞形式。本文拟就笔者近年  相似文献   

9.
论“白文”     
民族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白族有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可以肯定地回答:有!白族既有语言,也有文字。然而,在对外交往中,有的持有怀疑,有的干脆说“没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本文就这个问题,从一般的文字常识、白文的历史记载、白文的文物古籍、白文的文字样式、白文的应用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大理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乐土,喜洲则是滇西北军事、政治、交通的枢纽和重镇,是云南沟通青藏高原及东南亚各民族联系的重要一环,历史非常悠久,文化也十分发达。正是由于喜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才在民居建筑艺术中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构筑了撼人心魄的精美绝伦的“物态文化层”。应该说喜洲白族民居是大理白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反映了大理白族人民的建筑智慧和审美理念,并成为中国文化和建筑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历史遗产,不愧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的一枝奇葩。深入了解和探讨喜洲白族民居的历史渊源和建筑审美理念,对进一步研究大理白族地区的历史文化,继而探讨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古代建筑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大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以人为本”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文章通过对中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考察,追溯了现代大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缘起,筒述了现代大学“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概念及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2.
纵观《桃花扇》全剧,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表现出轻“情”重“节”、抑“情”扬“节”的特点。可以说,《桃花扇》一剧是以“情”为主线,以“节”为旨归。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中既有时代原因,也受当时社会思潮、作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孟子“仁政”思想体系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教育三个方面,贯穿着“民本”的主张,孟子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封建制度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考察音乐“雅”与“俗”的历史渊源入手,论述“雅”与“俗”之间存在着分岐,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二者又存在着互动性,即“雅”的音乐是由“俗”的音乐演化而来的,而“俗”的音乐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也是可以雅俗共赏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白族著名作家晓雪在台湾高雄市“两岸文学座谈会”上的发言。文章对中国“五四”以来的“校园诗歌”的发展进行阐述,并阐明了“校园诗歌”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20-23日,大理学院学院、大理学院民族化研究所与日本亚洲民族化学会联合在大理学院举办“中日白族歌谣化学术研讨会”。吴卫民教授、赵定甲教授、赵怀仁教授、工藤隆教授、同部隆志教授等60多名中日学参会,提交了50多篇论,对作为白族民间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白族歌谣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白族的龙母神话是白族龙神话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以<九隆神话>为其族源神话,其中就有了始祖母崇拜的因素,是白族龙母神话的肇始.随着<九隆神话>的发展和流传,龙母神话在民间也发生了各种变异.从龙母神话的文本出发,试图解释白族龙母神话的流传和变异的过程;进而对龙母神话变异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和云龙县白族“霸王鞭舞”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其表演形态的地域性特征、传承现状,认为保护民间艺人、保护好民间最原生态的舞蹈形象等是发展“霸王鞭舞”本体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白族服饰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劳动成果,它随着白族历史的发展,历经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本论文将从“大理地区白族女性服饰的类型”与“结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讨论了地理研究的“人文化”趋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地理著作一开始就注重人文化的研究,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的核心也要求出现地理研究“人文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