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发展影响着河流底泥环境和健康质量。本文以湘江(衡阳段)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区内18个监测点底泥的7个指标(Cu、Zn、As、Hg、Cd、Cr、Pb)进行监测调查,参照国内有关标准,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底泥污染评价标准,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对检测结果进行污染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28.456,达到5级,为重度污染,其中松柏断面的底泥污染最为严重,说明河流底泥重金属含量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巡司河是武汉市主城武昌东南部地区主要排水河道,如今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在巡司河流域进行巡司河水污染问卷调查,了解该河污染相关情况,并选取pH值、DO、COD、BOD、NH3-N、P、总Cr等水质因子,对巡司河水质进行相关监测,得到巡司河水质超过国家五类水水质标准。最后,对改善巡司河污染现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阜新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附近(于家沟),地下水污染区的水质监测点分类优选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研究区内的12眼水井分别采样,进行水质分析,识别出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等主要污染因子;进而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区内的12个监测点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可从于家沟地下水污染区的12个监测点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7、11号监测点进行监测,节省了人力、物力及资源.  相似文献   

4.
杨卓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3):6970-6974
2013年1月,对北戴河新区减河段水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参照国内有关标准,对减河段8个监测点位的15项水质监测指标、8项底泥样品监测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减河北戴河新区段水体中COD、DO、SS、BOD5、总磷、氨氮、Pb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超标最严重的是COD(最大超标倍数为37.3),饮马河与减河交汇处及减河桥处水质较差;减河底泥中Pb、Cd、Cr、Cu、Zn、Hg、As监测结果均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中的标准限值,整体上底泥环境质量良好,可满足农用污泥标准要求,减河桥及减河歇马台处河流底泥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灰色系统法评价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考虑近海海域水质指标、沉积物指标、生态系统结构指标,在提出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灰色系统法综合评价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模型;利用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法与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渤海海域四个不同监测点的实际调查结果分别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从而,初步证明灰色系统评价模型应用于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聚类分析功能在大连港水域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大连港海域近年来现有监测材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当中的聚类分析功能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首先对该海域的监测点和监测指标进行有效地分类和聚合,确定主要污染区域和典型污染指标,同时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典型污染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和评价,从而确定该海域污染程度.同时在聚类分析过程中,采用SPSS统计软件,避免了大量人工计算当中的繁琐和差错,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并得出相当理想的树形分类图。  相似文献   

7.
针对岩溶区地下水易受到污染的情况,以柳州市竹鹅溪片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岩溶地下水污染特征。在对竹鹅溪片区的5个地下水监测点先后进行6次取样检测,检测的26项指标中污染比较严重的水质指标有总硬度、挥发性酚类、硝酸盐、氨氮、镉和总大肠杆菌群,其余20项指标检测含量都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Ⅱ类水标准限值内。依据检测结果对地下水的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并且结合竹鹅溪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现状调查情况、地表水检测结果等分析了地下水水质指标中超标及污染严重的成因,对研究该片区地下水污染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对伊通河长春段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的4项重金属指标(Cu,Pb,Zn,Cd)的检测基础上,参照国内的有关标准(GB3838—2002),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各监测点的主要重金属元素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近10年的综合整治,伊通河长春段地表水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类综合指数法对三河市地表水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类综合指数法对三河市境内潮白河、鲍邱河和泃河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在3月和5月枯水季节选择三条河流的上游入境断面和下游出境断面共计12个监测点的10项污染指标,评价结果有8个监测点的水质在V类及以下,2个监测点的水质为Ⅳ类,2个监测点的水质为Ⅱ类.类综合指数法较客观地反映了地表水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崔芳 《河南科学》2014,(10):2113-2116
选取渭河宝鸡市区段5个监测点进行实地采点取样,对CODCr,CODMn,NH3-N,TP 4个水质监测指标做实验分析,利用"中心化"和"均值化"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主要断面总体水质良好,局部监测点水质存在污染.针对河流的水生态现状,提出改善和恢复水环境,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自然风貌的河流污水截排、底泥清淤、垃圾管理、生态河堤再造等主要措施,从而为宝鸡市渭河治理与保护及流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贾鲁河郑州段污染源调查和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对贾鲁河郑州段污染源汇入情况及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贾鲁河现状水质与水体功能目标差距较大,氨氮污染远比有机污染严重;郑州新区上、中、下游河段污水量及污染物总量均明显增加,贾鲁河水环境质量改善还面临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佛山水道汾江河水质现状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2005年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对佛山水道汾江河四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现状进行监测分析,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汾江河水质现状进行评价,阐明了汾江河水质污染特点、主要污染物及水质污染时空变化趋势,为汾江河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水环境数据,以水污染排放总量、排放结构、排放时空变化表征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综合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部门、污染地区与水环境变化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1)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污染等标排放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TN是洱海流域主要污染物.2)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面源污染,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平均占比达53.17%,是流域主要污染部门.3)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等标污染排放量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差异缩小,高排污区集中分布在海北地区,与2007年相比,2017年高、低排污乡镇均有所减少.4)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各污染部门与洱海水质变化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关联度总体呈“阶段性波动”特征.5)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各乡镇污染排放与洱海水质变化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关联度最强的三个乡镇为:上关镇、湾桥镇、海东镇.据此,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水污染“结构减排”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4年—2018年长江黄石段三峡断面和风波港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运用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两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均为Ⅲ类,但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较为全面地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灰色聚类法建立白化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河流水质类别,其评价结果优于传统、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水质评价对判断水体的污染状况,了解其污染程度和成因有着重要意义,为流域污染控制规划及制定流域系统工程方案提供依据。以六安市淠河总干渠的水质现状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水质监测数据,选用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等9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淠河总干渠水质良好,全河段的水质总体上未受到污染,各段均满足水功能区标准。  相似文献   

16.
安庆市地表水污染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十一五"期间监测数据,采用平均水质类别法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安庆市主要地表水流域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长江安庆段水质为优,破罡湖流域水质良好,华阳河流域、皖河流域、菜子湖流域及白荡湖流域水质不容乐观,为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境内水域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及化学需氧量,表现为有机污染的特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面污染源。结合安庆市的地域特征,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地表水水质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桂林市桃花江水环境问题,从水文、水质、生态3个层次出发,确立了防洪排涝、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技术方案.首先,通过改造堰坝及修建排涝泵站等生态水文恢复措施解决了洪涝灾害问题;其次通过控制市政和工业废水以及非点源污染物为水质改善提供了保障,使桃花江水质从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提高到了Ⅲ类;最后生态护岸及植被配置技术促进了桃花江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彻底改善了桃花江水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期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沁河晋城段的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水质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各断面河流监测项目所属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级别。结果显示,除润城断面的氨氮和总氮出现超标状况,满足不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功能要求外,其他监测断面的所有监测因子都能满足相应的水体功能要求。总体来看,须对沁河晋城段中的氨氮等污染物加以严格控制。该水质评价为晋城市地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更加严重的原因,提出消除水污染的建议。方法用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和产权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淮河流域水污染产生和更加严重的原因是淮河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广泛的外部性和产权不明晰。结论建立统一的淮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机构是防止淮河流域水污染更加严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奎河水污染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奎河水污染现状的调查和相关水质项目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溶解氧(DO)、固体悬浮(SS)、pH值和浊度等的测定,揭示了奎河水污染现状:以有机污染为主,水质劣于地表水Ⅴ类标准.对影响奎河水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径流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污染的措施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