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音乐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欣赏中审美,在审美中陶冶,这种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化力.音乐是欣赏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从感受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育人,以乐育人"的目的.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从纯知识性、技术性的音乐教育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使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而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手段的审美教育,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自已动手去创造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素质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醒 《科技信息》2009,(20):I0213-I0213
音乐审美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以其独特的审美教育手段和审美情感体验,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审美知识,提高审美技能,发展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当包括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培养透彻的理解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从这几方面论述了在音乐教育中的审美能力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4.
《音乐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理念要求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在不断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发展了音乐感受能力,丰富了情感的体验,陶冶了高尚的情操。因此在职业学校发展中,要改变音乐课的附属地位,认识到音乐教育在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全面素质中的独特作用,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靓 《科技信息》2013,(26):324-324
音乐教育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发展了音乐感受能力,丰富了情感的体验,陶冶了高尚的情操。因此在职业学校发展中,要改变音乐课的附属地位,认识到音乐教育在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全面素质中的独特作用,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尚娜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3):86-87,94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一种“情育”,它对人的情感的陶冶、净化、启迪、培育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产生于对音乐的需要,而对音乐的需要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出发点。本文探讨了音乐教育的心育功能,以及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情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教育,音乐教学过程本身更是情感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只有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等活动,才能达到音乐的审美境界与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情感要素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不仅仅是"比知识技能更重要"、"比其他学科更充分",而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音乐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对此,本文结合中国音乐教育情况及现状,从美学的角度重视审视了音乐的情感性,并从各方面对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作详细分析,引起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情感性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教学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绪,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在整个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许多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与灵魂的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使心灵得到美化,从而促进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实践证明,音乐素养培育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审美趣味以及启迪智慧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门具有多功能、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和美育方式。它以旋律、节奏表现创作者的审美情感, 引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 激起美感, 陶冶和感染人的身心。旅游作为一项高级的审美活动, 通过音乐的介入, 能深化旅游者对景物的欣赏和理解; 使旅游者在音乐的陶冶中得到休闲和娱乐, 可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2.
去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在全国上下以不同形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同时,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针对音乐辅修班的学生组织了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为主题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音乐周”的活动。此次活动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艺术氛围,陶冶了他们的艺术情操,使他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名家、名作,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和音乐经验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音乐的理解融于一体,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积极内化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形象美、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等途径,能使学生的体验更强烈、深刻,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4.
情感体验在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可以引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刻体验音乐之美,更深入、自然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5.
<音乐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一理念要求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个自觉的审美过程,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在不断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对音乐的欣赏需要聆听感受其情感 ,方能体验作品内涵并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7.
中学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聆听音乐、音乐想象和音乐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让学生在音乐音响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在音乐的天地里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18.
蔡淼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211-211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美感教育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它各门学科所不及的。而音乐课的思想性要寓于音乐的艺术之中,并由音乐欣赏活动贯穿其始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要靠教师循序渐进地培养才能够形成。  相似文献   

19.
李琦 《科技知识动漫》2009,(24):158-15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理念中强调"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那么,怎样将这些"综合"有效的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以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创作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呢?笔者认为,音乐实践课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从音乐教育现状发展研究与趋势来看,音乐实践活动也是一个值得重视、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实践计划制定和实施、实践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重点论述音乐实践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