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熟浅水藕气候生态特性研究与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浅水藕的气候生态特性,与塘荡深水藕不同。连续5年对春藕各生长阶段与藕田小气候进行了平行观测,研究分析后得出了幼苗生长期要求日平均气温≥13℃、立叶生长期≥15℃、结藕期≥18℃的温度指标;完成各生长阶段所需的有效积温等热量指标。根据春藕生长期多变气候条件,提出了保温栽培技术措施,使春藕获得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2.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了提纯的PVY和PVYN及其侵染的马铃薯叶片汁液、块茎休眠芽和幼芽。结果表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固定包被抗体浓度20μg/ml,选用酶标记抗体的工作浓度为l:75—90,能测出PVY抗原的最低浓度为40ng/ml,PVYN为10ng/ml。感染PVY和PVYN的马铃薯叶片汁液的最高稀释度均为1/128;马铃薯块茎打破休眠后生出的幼芽的最高的稀释度为1/16,而马铃薯休眠芽中的两种Y病毒株系均不能测出。  相似文献   

3.
一、定西市发展马铃薯气候优势 定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际处,年平均温度6.3℃。昼夜温差10-15℃,一年一熟农作区,土壤自然含钾量高。耕地多为旱地,年降雨量350-500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这种自然条件具备了种植马铃薯需要昼夜温差大、生育期相对长,需钾多及块茎膨大期需水量大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上海总有一定面积的后季稻遭低温为害,不能安全齐穗,影响产量。这里介绍一些有关后季稻抽穗开花期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上海气候条件有利种植双季稻,发展三熟制上海位于长江口沿海地区,春季回暖早,夏季炎热,秋季降温慢,作物生长季节长。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有232天左右;高于15℃的喜温作物生长期,也有185天左右。绿肥茬双季稻,从早稻(晚熟品种)播种到后季稻安全齐穗,共需165~170天。而上海春季日平均气温高于11℃到秋季平均气温开始低于20℃的双季稻安全生长期,十年中有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种植马铃薯成本低、效益高现成为农民种植的首选。但马铃薯人工收获难又成了农民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孙吴县正阳乡推广应用机收马铃薯的试验示范,做如下探讨。1机收马铃薯技术要点和质量要求马铃薯块茎成熟的标志是,植株茎叶大部分是由绿转黄,并逐渐枯萎,匍匐茎干缩,易与块茎分离;块茎表皮形成较厚的木柱层,块茎停止增重。但在气温过热,不能进一步生长,或为保证种薯质量,在茎叶未转黄时应收获。生长期较短地区的晚熟品种,在霜期来临时茎叶仍为绿色,在霜后要及时收获。收获前要先割秧,可用人工割,亦可用机械割或喷洒…  相似文献   

6.
《临沧科技》2006,(4):42-45
一、建立核桃园 (一)选择适宜泡核桃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泡核桃适宜生长的海拔范围在1400-2500米之间,但以1700-2200米地区分布较好,年平均气温11.4-18℃,绝对最低气温-5.8℃,绝对最高气温3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700-1100mm,相对湿度40—70%,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从一个细胞所培养出来的Pectobacteriumphytophthorum某些菌落,并鉴定了不同毒力类型.在马铃薯块茎中细菌的无毒为类型是长期存在的.P.phytophorum潜育感染性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菌株的毒力.感染黑胫病块茎在冬春天贮藏期间,按毒力性产生了分离.在马铃薯的抗性品种块茎中低毒力菌株潜育类型感染往往能导致很大危害性.在高湿度和低温(2~5℃)的条件中,非抗性品种块茎中弱毒为类型的积累过程进行得特别有效.在冬春贮藏期间,非感病品种块茎中的潜育类型感染性能导致病程有效的发展,特别是在高湿条件下,在抗性品种的块茎中,病程发展速度很慢.  相似文献   

8.
<正>玉屏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早在1958年,玉屏油茶产籽产量高达195万公斤,为国家提供了40万公斤茶油,居全国1100个县级油茶县产量的第二位,玉屏因而获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名,授予“油茶之乡”美誉。每当茶花盛开时,10万亩茶花依次绽放,满山雪白的油茶花迎风招展,蔚为壮观,令人留连忘返。玉屏的油茶主要以小果油茶为主,而小果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4~18℃,绝对  相似文献   

9.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和田间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成虫羽化大多在10:00~14:00羽化。其羽化率为70%~95%,性比为1∶1,成虫寿命在平均气温30 7℃时,1~4d;平均气温18 9℃时,最长达24d。雌成虫用产卵器刺破叶表皮取食,每雌24h内平均可造成11个取食点,雄成虫在雌成虫造成的取食点上取食。成虫具有趋光性、趋绿性、趋上性和趋黄性,一张18 4cm×14 8cm的诱虫黄卡20d可诱杀成虫2280头。卵历期在平均气温28 6℃时,为3~4d,19 5℃时为10d,15 4℃时为14d。幼虫历期在平均气温23 6℃时为4d,19 5℃时为6d,19 1℃时为8d,幼虫在豇豆上的潜道平均长76cm,潜食速度随着龄期增大而加快。前蛹期一般为2 1~3 5h,前蛹具负趋光性。蛹历期在平均气温28 02℃条件下为8~9d,蛹期与温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冀东地区马铃薯(克新1号)在地膜覆盖栽培、块茎产量38718kg/hm^2条件下的植株生长动态。结果表明:植株鲜重、干重随生长进程而增加.5月17日~5月31日,是马铃薯茎枝鲜重、干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分别占各自总增长量的44.36%,34.35%。4月16日~5月16日,植株生产的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中、茎枝次之、块茎最少;此后,干物质向块茎分配的比率则明显上升,收获时,植株生产的干物质主要贮存在块茎中,占植株总干重的74.43%。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 的重庆市万盛区猕猴桃气候区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猕猴桃生长需要的生态条件,确定重庆市万盛区猕猴桃适宜种植区并对猕猴桃栽培提出建议。借助GIS平台,对重庆市34台站气温、降水、日照等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反向运算等方法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万盛区光照和水分条件较充分;确定以年平均气温为区划指标,根据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1∶50 000地形上制作万盛区猕猴桃气候生态区划图。研究还显示万盛区大部分地区适宜栽培猕猴桃,其中海拔900~1 500 m的中海拔山区是热量适中的最适宜种植区;青年镇、关坝镇、金桥镇、丛林镇等地区为气候温暖适宜区;东部海拔1 500 m以上的望香台、寨子岩等高山地区为气候温凉适宜区。研究认为,在万盛区发展猕猴桃生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结合有利地势建立试验基地、采取适宜的栽培方式、利用"套袋"技术保护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2.
辽宁北方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热量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季一月的平均气温-13.5℃,夏季七月的平均气温为24.4℃。植物生长期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到11月中旬,冬季和夏季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受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目前辽宁北方居住区环境的营造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体  相似文献   

13.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发病范围广。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40—80%,流行年份全田毁灭。被晚疫病侵染的块茎,除在田间腐烂外,贮藏过程中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严重的造成毁窖。用病薯作种薯,幼芽、幼苗腐烂致死,造成缺苗断垄,为害极大。2006年,临沧市马铃薯种植面积19.6万亩,晚疫病发病面积12.4万亩,占61.7%,呈现出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病害程度日趋严重的特点,严重制约着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地膜马铃薯后期脱肥导致马铃薯早衰的问题,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缓释肥种类的不同施用量、农民常规施肥量、马铃薯专用肥及空白对照为处理。结果表明:在荣泽缓释肥用量为750~1 050 kg/hm~2的情况下,马铃薯的生物学产量、块茎总产量、商品薯产量以及种植纯收益最高,并能提高马铃薯块茎品质,其次为农民传统施肥(1 350 kg/hm~2),再次为马铃薯专用肥(750 kg/hm~2),第4为海宁缓释肥(450~1 050kg/hm~2),最低为空白对照。施用荣泽缓释肥的马铃薯株高增长缓慢、茎粗较粗。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是河西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小麦生产由原来的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其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该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和适宜于这些品种品质发挥的气候生态种植区,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河西春小麦生长的生态气候条件 河西地区春小麦品种一般以中熟和中晚熟为主。全生育期约110~130天左右,需要≥0℃积温160…  相似文献   

16.
感病马铃薯中汰除PSTVd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感病马铃薯块茎保存在4~5℃下3个月,然后置于5~7℃处理4~6个月,直接切取块茎芽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虎头”、“克疫”、“紫花白”的无PSTV_d试管苗.试验表明,汰除PSTV_d的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品种差异。在相同的低温和处理时间条件下,从“虎头”品种的感病块茎获得的无PSTV_d试管苗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另外两个品种。用无PSTV_d“虎头”无性系在网室和田间进行的对比试验表明,汰除PSTV_d,可以明显改善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块茎品质,增加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17.
腐干病是马铃薯贮藏期间最常见的病害,其所造成的绝对损达9%。国内尚缺专题报道和损失数据,无法进行估计,但近年在呼和浩特市郊区和内蒙古西部马铃薯产区的研究表明,贮藏期间镰刀菌造成的块茎腐烂相当严重,值得注意。根据苏联学者的试验资料,在现有的苏联马铃薯品种中,没有找到时Fusarium ssp.有抗病性的块茎,只有感染轻、重之分;而这些资料又证实Fusarium在块茎中发展状况又因年份不同而有区别。所以研究外界条件对马铃薯块茎Fusarium腐烂病原菌致病性的影响对于控制这种病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水体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硫化物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介绍常用硫化物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水中硫化物质量浓度小于1 mg/L时,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时的最佳测定条件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2℃、加入显色剂10 min后进行比色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花椒气候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影响花椒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根据不同品种的花椒对气候生态条件要求的差异,确定影响重庆市花椒区域分布差异的主要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并利用Arc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气候生态区划进行扩建扩展,得到重庆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100m×100m空间分布;制作了花椒气候生态区划,将重庆市划分为喜热型花椒适宜栽培区、喜热型及喜凉忌湿型花椒次适宜栽培区、喜热型及喜凉耐湿型花椒次适宜栽培区、喜凉忌湿型花椒适宜栽培区、喜凉耐湿型花椒适宜栽培区、喜凉忌湿型花椒次适宜栽培区、喜凉耐湿型花椒次适宜栽培区和气候寒冷花椒不适宜栽培区等8个类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重庆巫山县26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逐日观测数据,利用温湿指数、人体舒适度等指标,分析了巫山的气候特征,评估了巫山主要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结果表明:巫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水量1 029.5mm,日照充足,湿度适中,气压宜人.县内海拔适宜,气候资源优异.同时,巫山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旅游气候资源丰富.低海拔的小三峡景区峡谷气候特征明显,四季旅游皆宜,具有春早、秋爽、冬暖、夏热的气候特色.巫山红叶平均观赏期长达41d,自11月下旬一直延续到12月末.中海拔的神女景区夏季避暑条件优越,旅游舒适期长.高海拔的梨子坪森林公园高山气候显著,平均海拔1 800m,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0℃.根据以上评估结论提出了要保护好生态气候环境,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气候资源和加强生态旅游气象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