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5年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纵向看,取得的长足地进步;横向看,在全国的位次较低,并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基于此,可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采取措施以切实提高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是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研究产生技术突破,实现研发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本文在对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企业)、中观(各类中介组织)和宏观(政府)三个层面提出提升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动态评价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2个方面建立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三次差异驱动理论的动态评价模型,并以2000—2012年我国省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我国省级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排序并发现了技术创新能力地区间的差异性.以提高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高金融支持水平、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培育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乃至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等10个省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申斌 《甘肃科技》2008,24(1):9-12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分析当前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剖析企业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要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是不同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着自身的特点,通过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型国有企业普遍重视自主创新,但是投入产出效率较低,而私营企业不重视自主创新。一旦私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后,却具有更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活力,但是,私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受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能力不足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甘肃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新是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更是企业谋求成功的关键。根据工业企业的特点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地区、行业等不同角度对甘肃省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做了详细地实证研究。然后根据评价结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对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山西省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工业企业研发活力不足、分行业研发投入不合理、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差异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发展明显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提升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在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产、学、研联合发展意识增强,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1998年度的有关统计资料,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科研经费筹集渠道呈多元化,企业自筹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 从1995年以来全市的科研活动经费筹集情况看,已基本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借贷为支撑,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实际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对阳泉市各类工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解析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客观地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是安徽省自主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薛军 《安徽科技》2008,(2):22-23
根据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联合发布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2006年,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进一步加强了科技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力度,科技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进一步下降,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利产出和产品创新取得良好绩效。  相似文献   

13.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河南省各市地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差异化进行研究.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8个市地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对产出的结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结构差异并说明其存在的原因,为各市地提升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梁琳娜 《甘肃科技》2007,23(12):140-142
西部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集中的地方,传统产业比重大而发展滞后,尽管这些企业经过改革、发展,在管理、科技、规模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自主创新模式十分落后,严重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加强西部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为政府与企业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安徽省统计局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开展了企业创新专项调查,这次调查全省共调查了6596家企业.其中工业企业6374家,非工业企业222家。工业企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680家,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5694家。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安徽省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四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作,在加快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可喜成绩,使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步伐大大加快,有力地提高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及其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一、技术进步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持续发展.在全省工业经济中仍居主导地位。截止1996年底,全省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381家,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的3.4%,与…  相似文献   

17.
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收集2002—2010年的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高等教育和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方面的相关数据,运用PLS通径模型,考察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以及各高等教育要素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高校教育投入、知识产出、科研投入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依次呈现正向的较强的溢出效应;高校人才产出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未呈现出积极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社会,技术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其中,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尤为重要。结合若干数据,我们对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以下分析。 一、可喜的进步 1、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扩大,科技人员增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收集2002-2010年的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高等教育和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方面的相关数据,运用PLS通径模型,考察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以及各高等教育要素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高校教育投入、高校知识产出、高校科研投入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依次呈现正向的较强的溢出效应;高校的人才产出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未呈现出积极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周彬 《科技信息》2011,(4):76-76
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本文对促进河南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意义进行阐述,详细分析了河南省中小型企业目前的自主创新能力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提高河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