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研究和探讨土族传统体育文化,首先要了解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土族传统体育文化源于生产生活、军事战争、生活娱乐、宗教信仰,并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正是这诸多扎实的文化源头,积淀了土族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颇富吸引力的独特的土族传统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土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文化因子,通过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有机结合,搜集整理民间遗存的传统体育项目,梳理其起源和流变,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研究显示,土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它的民族文化的形成机制是一致的,其娱乐健身方式和休闲方式以及民间体育竞技活动特征的形成与其生活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宗教祭祀、教育娱乐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体育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其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在形成上虽然传承、沿袭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基因,保留了多元文化的传统个性,但在总体上受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地理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最深.少数民族体育源于少数民族的各种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是与少数民族认识水平的发展及他们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文化形态.在此笔者将对青海的主要少数民族(如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在军事、生活生产、宗教信仰和图腾祭祀等活动中的体育形式的文献资料、实物加以整理,初步探讨青海少数民族民俗传统体育形式及形成因素,解读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含和诠释青海少数民族体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土族集居区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土族传统体育形成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民族交融的人文环境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研究它的地域文化特征,有助于理清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这对土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民间体育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青海藏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模式及其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失调和调适问题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农牧民大量进入城镇,给人们带来了城市文明,促使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但是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传承主体迁移、生存环境的变迁以及制度的流变,使其选择的形式和内容改变、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遭到破坏,使其从农牧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逐渐淡出,甚至一些项目面临消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动适应城镇化进程的调适措施,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宅贵遗产,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与现状的人手,探讨了二者互动发展的现实需求,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有效对策,旨在为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土文化作为民族地区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及"三集中"过程中逐渐被消解和淡化,其传播途径由传统的传播方式向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传播方式过渡.以青海互助土族为例,设计并实现了土族饰品电子商务网站,并从用户体验、顾客满意度、产品优势、网站服务及客户关系等指标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抢救与保护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加快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青海,放眼国内学术语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深度,把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置于建设体育强国宏观战略系统之中进行探析.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力求全面和深刻地分析、探索出全民健身背景下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优势因素,探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城市中的开发原则,为今后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继承发展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依据.主要结论:(1)全民健身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战略构想进程中,必须依赖于具有雄厚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广泛开展;(2)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具备基础条件和内在动因,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条件不断推动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3)生存环境相适应原则、可持续开发原则,以及以人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全民健身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农牧区、城市中开发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点面临着和谐发展的问题,移民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将受到新发展的挑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移民点和谐社区构建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舞龙运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闽西客家地区民俗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客家体育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闽西客家地区舞龙运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对策,以期为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壮族传统体育要永续存在,就要把壮族传统体育文化永续传承,让壮族文化的光芒熠熠生辉。学校是传承和发扬壮族传统体育的良好沃土,而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普遍以西方现代体育占据主导地位,壮民族体育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分析学校场域中壮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困境,寻求壮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共生的契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分析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未来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为大力宣传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传统体育文化,传统体育运动与传统体育文化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在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新时代的媒体,开发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形成新时代下体育运动与体育文化相互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文化自觉是实现体育文化自信和体育强国的前提条件,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审视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现象,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合理继承与成功转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运用文化自觉相关理论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现象进行剖析,发现其存在自觉程度不高或不自觉行为,具体表现为:理性认识不足与不合理继承、缺乏系统的传播机制、创新缺位,发展模式固化、不自觉的人为破坏、人们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依附与对自身文化的自卑心理等;针对这些不自觉的体育文化现象,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实现文化自觉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具有教育、娱乐、健身等功能,而且在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发挥其在促进构建和谐西藏和民族团结中的作用、与西藏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相结合以及引入学校体育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推动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概述了融水芒蒿舞的产生、历史、特点以及传承,从融水芒蒿舞的发展现状,探讨了苗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并提出了相关的开发对策与建议.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桂西北这一带的民族文化,使其得以不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文化变迁为视角,对我国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有益于我国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的策略:加强原生态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感;加强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政府保护的力度,制定保护政策;加强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湖南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开发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文化创意是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式,且初见成效,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定位品牌差异性,以生态圈的合力创新民族体育文化旅游,是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然而,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矛盾、旅游开发中文化主体的弱化、旅游企业与有管部门的自利性等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面临机遇与挑战.板鞋运动是壮族最具特色和最有发展潜力的民族体育项目.通过SWOT分析,分析了板鞋运动自身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承发展板鞋运动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