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机翼形堰水力特性的势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前言河岸明流溢洪道或表孔泄洪隧洞的控制堰往往上游相对堰高很小而下游相对堰高很大.对适用这种情况的堰型研究尚不多.注意到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提出的机翼形堰有其明显的体型特色,本文对这一新堰型4种剖面的二维流场进行了势流模型研究,用有限元法解出了泄流能力和堰面压强分布.研究表明这种堰可能是明流河岸泄水建筑物控制堰的一种较优堰型.  相似文献   

2.
研究梯形槽中三角剖面堰的测流特性,首先导出了梯形槽三角剖面堰的流量公式,而后通过不同边坡不同情况下的系列试验,给出了这种堰型自由流流量系数及淹没流折减系数的变化规律、推荐作用值及相应的不确定度,并从理论上予以阐释及论证;最后提出了由实测水头直接计算流量的流速系数法,可免除反复试算的麻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溢流堰曲线堰面混凝土施工中几种模板方案的综合比较,多儿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溢流堰采用小模板翻升的施工方案,较好地完成了堰面施工,既节省了材料,又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较好地保证了堰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际工程,对某顶部设置橡胶坝的复合型溢流堰进行了体型优化及过流能力两个方面的试验研究。模型试验表明:原设计方案的堰面存在大面积负压,不利于大坝安全运行,需要对复合堰的体型进行优化。另一方面,该复合堰由于堰顶设置了平台及橡胶坝袋的影响,其过流能力略低于一般实用堰。经多组修改方案试验比较,最终采用堰顶平台设凹槽、平台下游为幂曲线的复合型剖面。修改后的堰型有效减少了堰面负压区面积,改善了流态,并获得相对较高的流量系数。通过试验给出的复合型实用堰剖面形式及流量系数值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迳流引水式电站突然增、减负荷时,在设有侧堰的非自动调节渠道中引起非恒定流涌波.为确定渠系建筑物高程,必须计算侧堰段涌波高和泄流量.本文阐述某动力渠道在非均匀流和均匀流流态,电站负荷增减时涌波高和泄流量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平底侧收缩堰作为灌溉渠中的新型量水堰,以代替通用的薄壁堰,并对这种堰的水流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初步的试验研究。这种堰的特点是构造简单,水位落差小,可在多沙渠槽中应用,而不会在堰前产生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7.
迷宫堰泄流能力及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迷宫堰的水力特性,并对影响其泄流能力的诸多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通过量纲分析法,给出了迷宫堰流量系数的计算公式,并与一些实际工程资料进行了验证。实际工程提供的资料与公式计算结果十分接近,说明本文提供的迷宫堰流量系数计算公式是可靠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为迷宫堰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力学计算理论,结合某山区水库挑流消能设计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在挑流消能中设立壅水溢流堰来减小冲坑深度的创新理论,并建立了可精确计算的数学模型和程序;在实际的工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高效地得出矩形侧堰流量系数(Cd),首先设计矩形侧堰模型试验,得出6种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流量系数试验值,利用MATLAB搭建不同核函数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将影响Cd的各无量纲参数作为模型输入,Cd作为模型输出.研究表明:LS-SVM模型可用于矩形侧堰流量系数预测,且高斯核函数优于多项式核函数和线性核函数,在测试阶段最佳模型的性能指标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05,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5,决定系数(R2)为0.966,表明该模型性能较好,精度较高,预测值较准确.本文提出了一种预测侧堰泄流能力的智能模型,讨论了不同无量纲参数对该模型的影响,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为类似水利工程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解决复杂水力学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设计方案的布局合理、结构可靠.运行简便.经济高效及生态美观,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追求的目标。而迷宫堰在泄水建筑物的方案选择上具备上述全部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泄水建筑物。文章介绍了迷宫堰的独特优点,设计要点,以及在桂林市平野水电站工程中的应用。并对迷宫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期待。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窄相水库的概况,分析了窄相水库溢流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溢流堰改造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万家寨引黄工程(一期工程)运用大型薄壁梯形堰测流的基本情况,包括薄壁堰的设置及5年来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止出水堰负荷过高影响出水水质,沉淀池中常增加出水堰的长度.基于Camp式理想沉淀池相关理论,分析增设出水堰时沉淀池的工作情况.认为适当增加沿途集水可以提高沉淀池的水力负荷.为了保证水力负荷增大时的处理效率,可以采用强化措施.经过初步的经济分析,认为通过中途集水实现初次沉淀池挖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Tundish is an important metallurgical reactor in the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fluid flow in tundish and thus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residencetime available for the removal of inclusions from molten steel, the effect of weir and dam on the fluid flow has been studied in a water model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number Froude and Reynold number similarity criteria. Th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the flow were measured by SG800. The optimum arrangement of darn and weir and the nonstationary flow in tundish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weir and dam is benefit for the flow pattern in tundish, weir can prevent the upper recirculating flow, dam can cut off the bottom flow and turn to upwards, it is advantageous to separate the nonmetallic inclusions. Furthermore, it is important to exceed the critical depth of bath during exchange ladles, not only for the inclusion floatation but also for avoiding tundish slag drainage earlier.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大量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出了U形渠道直壁槽式量水堰的体型参数、水流流态及水尺位置,研究了这种量水堰的测流原理,并提出了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时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文中还列举了三个典型的算例可供工程设计和管理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U形渠道直壁槽式量水堰的流量系数和流速系数的理论计算式,讨论了流量系数的变化规律。并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上游水头与水深、上游水头与喉道临界水深的线性关系,提出了流量系数和流速系数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对现有堰式撇油器的原理和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具有油水分离功能:利用泵吸产生的负压将油水混合物快速吸入集油箱,进入箱内的油滴因为流动中获得的向上初速度和浮力的作用而迅速上浮分离。将分离出的纯油回收,水排出集油箱外。改进后的撇油器溢油回收的效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溢洪道基本概况和地形地质条件,分析和比较了宽顶堰方案、驼峰堰方案,推荐4孔宽顶堰方案和747.2m堰顶高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