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扬子陆块西缘康定杂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麻粒岩是扬子陆块西缘康定杂岩的重要代表.通过对麻粒岩Rb-Sr、Sm-Nd、40Ar/39Ar和铬石U-Pb测年结果的比较,结合麻粒岩的变质演化历史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对麻粒岩的Rb-Sr、Sm-Nd和40Ar/39Ar同位素计时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多个岩体锆石U-Pb测年结果的一致性,表明康定岩浆-变质杂岩形成于新元古代(860~750 Ma).岩石的地球化学性质还指示了康定杂岩形成于扬子陆块西缘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
扬子陆块北缘毛堂群记录了Rodinia裂解事件的重要地质信息。从四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毛堂群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陆板内裂谷环境:(1)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通过稀土及多元素配分模式体现;(2)火山岩的成岩年龄;(3)火山碎屑岩的特点;(4)基性火山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毛堂群裂谷火山活动是一次全球性的由地幔柱活动引发的裂谷火山事件群的组成部分,是南秦岭前寒武纪大陆裂解的先兆。  相似文献   

3.
华南古板块兴凯地裂运动特征及对油气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板块新元古代的兴凯地裂运动始于晋宁运动后(800 Ma B.P.),强烈活动于新元古代中期的苏雄—开建桥组火山岩喷发期(700 Ma B.P.),结束于中奥陶世的郁南运动(458 Ma B.P.)。演化历程大体相当于Rodinia(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时,应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的组成部分。兴凯地裂运动在新元古代形成扬子板块的基底,对中上扬子区后期构造变形有重要的影响,为后兴凯期(加里东运动)形成大型古隆起和大形拗陷提供了基础;产生的基底断裂对四川盆地后期构造活动有控制作用;形成的稳定大陆边缘为下组合烃源岩发育提供了条件等。  相似文献   

4.
赣中周潭群位于扬子陆块、华夏陆块与华南加里东期褶皱带的交汇部位,由于经历了多期构造地质作用,对其成因认识一直存在争议。从构造地质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角度出发,对其形成与演化提出新的认识。结果显示周潭群中的变基性岩形成于中元古代,而变沉积岩形成于830~820 Ma,并共同经历了加里东期变质作用,宜将周潭群重新命名为周潭杂岩。新元古代的大洋俯冲作用及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是解释周潭群形成与演化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地区轿子顶穹窿构造核部的花岗岩类进行年代学研究.方法 利用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对其形成时代进行约束.结果 轿子顶花岗岩体中变形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中锆石均发育岩浆韵律环带结构,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52~1.23、O.32~1.16),为岩浆成因锆石.对变形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中岩浆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793±11Ma和792±11Ma,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完全一致,均为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早期.结论 轿子项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特征,是新元古代扬子地块西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以及弧陆碰撞造山作用导致的地壳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即后造山期,是Rodinia 超大陆初始裂解阶段产物.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西大别山腹地的仙居顶安山岩开展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锆石原位U-Pb同位素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该安山岩的w(SiO_2)为59.98%~61.40%,w(K_2O)为5.03%~7.40%,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为15.16~18.62),Eu异常不明显;岩石属于钾玄岩系列。通过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获得26个测点表面年龄在2 727~123 Ma之间,具有5组谐和的锆石,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第1组,(2 416±120) Ma(n=6);第2组,(730±13) Ma(n=5);第3组,(430±9) Ma(n=2);第4组,(224±15) Ma(n=3);第5组,(128±2) Ma(n=9)。通过锆石成因和区域地质分析认为:第1组年龄反映了大别地区新太古代物质基底;第2组年龄记录了扬子北缘新元古代强烈岩浆事件;第3组年龄暗示了古生代岛弧岩浆作用;第4组年龄记录了早中生代扬子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变质作用;第5组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代表了安山岩形成年龄。仙居顶安山岩可能起源于西大别地区白垩纪下地壳拆沉后、受到流体/沉积物熔体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形成于约128 Ma的陆壳伸展环境;其中俘获锆石记录了大量太古代—中生代U-Pb年龄信息,暗示了元古代—晚中生代多期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7.
登相营群变质基底岩系中发育大量基性岩墙群,是扬子陆块西缘新元古代一次重要的岩浆-构造事件的标志。作者利用高精度SHRIMP锆石U-Th-Pb方法对基性岩墙进行了单颗粒锆石微区测龄,以及对全岩地球化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登相营群中基性岩墙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774±10)Ma(早南华纪),并获得主变质期锆石U-Pb表面年龄为(141±3)Ma(侏罗纪晚期至早白垩世),代表中生代区域上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基性岩墙的Al2O3质量分数为14.40%~23.61%,具有高TiO2(质量分数为1.73%~3.23%)、低P2O5(质量分数为0.13%~0.44%)的特征,显示亚碱性玄武质岩石类型;稀土元素总体含量较低,∑REE质量分数为(61.0~169.8)×10-6,稀土配分曲线较平缓或略右倾,(wLa/wYb)N为0.74~2.28,(wCe/wYb)N为0.69~2.21,稀土不具明显的Ce和Eu异常;痕量元素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不相容元素Rb,K,Ba不同程度富集;Pb,Zr,Hf相对富集;Nb,Ta,Ti弱亏损;wZr/wY(3.09~8.70)和wZr/wSm(33.5~74.83)比值较高,具有板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扬子陆块西缘新元古代中期(~770 MaB.P.)基性岩墙形成于晋宁运动晚期造山后板内拉张环境,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并在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不同程度的混染,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同步。  相似文献   

8.
中朝板块从震旦纪(680Ma)开始分裂为华北块体(NCB)与胶辽朝块体(JLKB),环渤海地区及海域元古界主要分布在该板块。华北块体为环渤海地区的陆上区,由于燕辽裂陷槽在华北北部展布,主要发育有中元古代地层;渤海海域区分布在胶辽朝块体上,完全缺失中元古代地层。1000Ma芹峪运动后,华北块体主体抬升为陆,新元古代华北板块沉积范围主要分布于东部,而胶辽朝块体却有较完整的新元古代沉积。在收集野外露头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地震、测井数据,对全区中、新元古代沉积特征做了综合分析,特别对争议比较大的海域区作出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9.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黄龙县、铜川市金锁关地区延长组长6地层沉积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黄龙、金锁关地区延长组长6地层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黄龙和金锁关地区锆石年龄范围为2730.4~213.6Ma。其中,金锁关地区锆石年龄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5个年龄段:2 300~2 730 Ma,1 600~2 100 Ma,800~1 200 Ma,400~500 Ma和200~352 Ma,有较明显的5个峰值。黄龙地区锆石年龄分为3组,缺失800~1 200 Ma,400~500 Ma两段年龄。这5段年龄分别与太古宙末的古微陆块的拼合以及华北克拉通基本形成期的构造热事件、吕梁运动构造热事件(即华北克拉通的破裂与焊接)、新元古代岩浆热事件、早古生代加里东碰撞造山事件以及晚华力西-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相对应。将两个地区的锆石年龄与周缘地质体年龄结构进行对比后发现,黄龙地区的沉积碎屑岩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岩浆-变质杂岩,而金锁关地区的碎屑岩不仅有华北克拉通古老地壳的再循环,还有秦岭地区剥蚀物质提供的物源。  相似文献   

10.
“黔中隆起”的结果形成了“黔中古陆”、“黔北古陆”,也形成“川东南古陆”,这些都是上扬子古陆的组成部份。只不过黔中地区地壳上升的幅度要大些。为什么“黔中古陆”地壳上升的幅度比“黔北古陆”以至“川东南古陆”上升的幅度要大一些呢?这主要是湘黔古断裂的关系(廖士范,1989)。这条古断裂呈南西西——北东东方向分布,西端清远地区是早石炭世的古风化壳铝土矿直接覆盖在中寒武世高台组或中上统娄山关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固定长度报文的差错控制,设计了一种新型分组卷积码,它结合了分组码和卷积码的优点,具有高传输效率、低时延及高可靠性的特点。介绍了分组卷积码的基本思想,给出了分组卷积码的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并通过编译码例子展示了分组卷积码的整个编码和译码过程;对传输效率及误码率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机仿真,比较了分组卷积码和传统卷积码的误比特率。结果表明:与传统卷积码相比,分组卷积码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而误比特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设Hi是酉空间,i=1,2,…,n, A是作用在H=H1⊕H2⊕…⊕Hn上的线性变换具有分块矩阵表示[Aijn×n,n≤dim Hi<∞。本文给出了A的块数值值域等于A的谱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复数λ12,…,λm,m≤n,使得AiiiI,i=1,2,…,n, 这里μi组成的集合等于集合{λ12,…,λm}, 而且存在一些初等行变换和对应的初等列变换将A化为上三角分块矩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块H-矩阵的简捷判定问题,在适当的条件下,获得了一些直接利用矩阵元素判定块H-矩阵的条件,这些条件均由一些具体的计算公式表示,从而可以通过直接计算简捷地判定块H-矩阵。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关Hermite阵、斜Hermite阵的几个表达式的秩与分块矩阵的性质,研究了分块Hermite阵[ABB*X]在无其他约束条件和满足约束条件BXB*=A(A=A*)下的最大秩与最小秩,与分块斜Hermite阵[ABB*X]在无约束条件和满足约束条件BXB*=A(A=-A*)下的最大秩与最小秩。  相似文献   

15.
概括总结了张量,块张量以及块张量的相关计算,并针对特殊Sylvester张量方程的隐式共轭梯度法的一个定理,从块张量的定义上给出了完整的证明。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块H-矩阵A的一个判定条件,并利用其获得了A的逆矩阵的无穷大范数||A-1||上界的一个新的估计式,数值算例表明所得结论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弱块对角占优矩阵与弱块H矩阵理论,利用最优尺度矩阵的方法给出了块TOR迭代法(BTOR迭代法)的收敛准则、迭代矩阵谱半径的上界估计式:若A为弱块H矩阵理论,则当α≥0,β≥0且0<α β<4/[l ρ(|J(A)|]时,A的块TOR迭代法迭代矩阵谱半径满足:  相似文献   

18.
利用OpenGL仿真曲柄滑块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柄滑块机构是常用机构,因此对其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是很必要的。现从研究曲柄滑块的意义出发,提出了曲柄滑块机构仿真的目的、要求;介绍了仿真程序的编制,即利用VisualC++开发平台,建立一个工程,在此工程中根据仿真要求嵌入OpenGL函数,最终实现了曲柄滑块机构的参数化仿真。  相似文献   

19.
Fractal image compression[1] is a completely new method to compress images by searching and exploiting the self-similarity of the whole image[2]. Fractal Block Coding (FBC) is a practicable fractal coding scheme with annoying slow encoding speed[3]. In this paper, we classify the image blocks by Classified Vector Quantization (CVQ) technique and present an Adaptive Block Truncation Coding (ABTC) scheme to process the midrange blocks in the image. By this method, we reduce the encoding time to one forty-fifth comparing to ordinary FBC method with little change in compression ratio and a little decreased coded image quality. Supported by The funds of National Education Committee for education reforment Yi Jun: born in Dec. 1972, Master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20.
广义柯西与柯西-范德蒙块矩阵的求逆公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广义柯西与柯西-范德蒙块矩阵的位移结构方案,给出了这2类块矩阵的可逆性准则以及求逆矩阵的表示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