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推手和第二腾空阶段的基本技术进行初步分析。虽然跳马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是由七个技术环节所构成的链锁式的整体。但要判定所完成动作的质量和难度阶值,主要根据第二腾空阶段动作形态而定。助跑、踏跳和第一腾空虽对第二腾空的质量和动作形态有所制约,但强有力的推撑对第二腾空的腾起高度和飞行远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推手和第二腾空阶段的技术是跳马项目发展难度和完成动作质量好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体操动作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分腿腾跃横马第二腾空动作的高、飘、远、美及落地的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女生跳马各个技术环节的观察技评统计和应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探讨了在不同推手时间情况下人体重心移动轨迹所产生的变化,以及不同技术环节采用的教法练习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搞好跳马动作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国际先进的艾利尔运动技术分析软件及生物力学三维录像DLT分析方法,对中国花样滑冰队和国外高水平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后外点冰三周跳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我国运动员闫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较大,腾空时间长,已经具备四周跳的能力.宋某腾空时间不足,导致空中动作没有视觉冲击性,很难获得高分.王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较小,腾空水平飞行距离较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近,腾空时间较短,垂直方向速度较大,腾空高度较高.关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变化幅度平缓,不存在明显的下降阶段,同时获得较大的垂直方向上的速度.金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小,垂直方向速度低,腾空高度和腾空水平飞行距离都不够.同时首次应用NORAXON表面肌电图机对主要发力肌肉的肌电进行分析,对主要用力肌肉发力顺序及贡献率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攻克难度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股直肌和胫骨前肌先发力,并且股直肌稍先于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和贡献率最大的肌肉是股直肌,其次为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股二头肌长头的积分肌电值较小,起支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跳马动作,是由助跑、上板、起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等七个技术环节所组成.它们是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整体,同时又可看成是七个单个动作.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抓好整体技术的教学,又要注重各环节基本技术的分段训练和衔接训练.并按照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技术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5.
运用3D摄像技术对腾空摆莲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了测量,并对所获得的各阶段相关运动特征参数进行分析比对,最终从生物力学角度探求该动作落地阶段使膝关节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腾空摆莲720°接马步动作落地阶段致膝关节的损伤多以半月板、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等的损伤为主,并具有普遍性。落地瞬时冲力是武术腾空动作中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冲力大小主要是由被试者体重、腾空高度以及落地缓冲方式等因素决定,由于被试者的体重为相对不可变量,那么其他两个因素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腾空高度与动作完成质量成正相关,与此同时也为落地缓冲提供了相对充分的准备时间。若体重与腾空高度相对稳定情况下,那么被试者则要通过调整空中姿态来加大转动惯量,同时需要调整落地瞬间膝关节角度,为落地缓冲赢得准备时间,使落地瞬时冲力的值减到最小,以此来保护膝关节。  相似文献   

6.
刘冠楠  刘野 《科技信息》2007,(12):124-124
武术空中旋转动作是武术比赛中的难度动作,本文运用三维影像测量的方法,通过对优秀武术运动员“腾空摆莲360°”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找出影响“腾空摆莲”360°技术的主要因素,确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明确动作理论的内涵,弥补人的感知所带来的不足,达到技术诊断的目的,对进一步提高武术套路竞技的整体水平,促进武术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以及指导现代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腾空外摆莲360°接提膝独立(324B+3)是竞技太极拳的B级难度动作,在比赛中出现频率较高,分值为0.4,此动作的完成质量可直接影响比赛成绩.本文中,笔者采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选取压力、压强、冲量、腾空时间等指标,分析324B+3动作的关键阶段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为指导教学和训练、减少运动损伤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起跳阶段左足第1,2,3跖骨、跖趾和大拇指冲量占整足冲量的46.66%,右足足跟内侧和2,3跖骨占整足冲量的54%;2)男运动员平均腾空时间为(0.62±0.15)s,女运动员为(0.53±0.26)s,T检验P0.05;3)落地阶段右足足底压强大小依次为足跟内侧、足跟外侧、第5跖骨、第4跖骨及第3跖骨等.结论:1)324B+3动作在起跳阶段双足压力不对称;2)腾空时间短将增大空中转体和稳定落地的难度;3)落地阶段出现较大的足内翻,对下肢肌力和足踝稳定有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技术录像解析,获得的起跳时水平速度、空中水平位移、起跳时垂直速度、腾空高度、空停时间、腾起角、关节角度等参数,并把我国优秀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作比较,结果发现我国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差距,需提高滑行技术和蹬冰力量;我国部分运动员腾起角偏大,在提高水平速度的同时,人体重心腾起角应逐渐减小;助滑末期运动员支撑腿应积极屈膝,充分后引浮腿,起跳时支撑腿应积极蹬伸,形成"小摆臂,早收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足球校队足球运动员与一般健身者在执行足球高踢动作时,整个动作下肢各肢段及关节活动范围,为足球教学人员及教练员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Qualisys运动图像拍摄及解析系统(瑞典)获取足球高踢动作摆动腿各肢段运动学参数.拍摄频率100帧/s,数字摄像机将撷取到反光球反射的模拟讯号,透过视讯与模拟讯号处理器,将模拟讯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而获得相应运动学参数.结果:(1)在相近的时相阶段,足球运动员大腿肢段后摆最大角度、小腿肢段后摆最大角度、足肢段后摆最大角度均显著大于一般健身者;(2)高踢过程中,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总活动范围与一般健身者并无差异,前者踝关节活动度范围显著大于一般健身者;(3)足球运动员与一般健身者执行高踢动作的总时间、足踢最大高度、下肢各肢段达到最大后摆时间、最大角度峰值、最大后摆角速度及最大前摆角速度等参数发生的时间与一般健身者无差异.结论:与一般健身者相比,足球运动员是通过增加下肢肢段的后摆角度,从而获得较快的肢段速度.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2009年和2010年国内外男子跳马比赛前八名的动作类型、D分、E分、罚分、落地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作类型的采用前手翻、侧手翻和踺子主,比例为7:8:1,国内外赛事无显著差异;与世界优秀跳马运动员的差距主要是动作难度偏低、起评分不高;D、E分和最后得分的总体平均分相差0.470分、0.175分和0.308分;落地稳定性是共同的难题。最后,为正处于低谷的中国跳马项目提出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回顾2001~2004年的4次世界体操大赛中男子跳马决赛的情况,分析了21世纪初世界男子跳马的特征.结果表明:动作的选择以侧手翻和前手翻类动作为主,但踺子类动作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动作质量不断提高;处理好难与稳的辩证关系,追求姿态完美、落地稳定是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从第3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看男子跳马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34届(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项目各种类比赛作了较全面的调研采用录像跟踪等方法对参赛运动员的动作起评分、动作类型,得分分布与落地稳定性等数据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初步研究了当今男子跳马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以第13届全运会预选赛、决赛和第15届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撑杆跳高项目决赛最高成绩成功跳次技术特点为研究对象,利用影像摄像法、二维扫描视频全景图合成解析等方法,通过视频解析获取国内外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专项技术参数,探讨和比较助跑后三步和起跳阶段的技术动作特征.结果:1)国外优秀女子撑杆跳运动员后三步步幅和步速率均大于国内运动员,更好的步长和步速控制避免了最后一步中水平速率的损失;2)助跑速率、着地角离地角之差和插穴时刻与起跳瞬间的握杆角和躯干角是影响我国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3)国内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在助跑和起跳技术上应注意增加助跑速率,缩短起跳时间和减小起跳瞬间的握杆角.  相似文献   

14.
从分腿腾越纵马的教学中分析了技能迁移的原理和运用,并用分解和完整教学法来进行示例,讨论了该原理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参加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新评分规则实施后世界男子体操发展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实力以亚洲的中国和日本队最强,其次是欧洲的俄罗斯和罗马尼亚队;个人全能基本是亚欧选手的天下;中国在鞍马、吊环和双杠3个项目上,具有夺金实力;欧洲选手在自由体操和跳马两项则具有集团优势;单杠比赛胜负取决于临场发挥.  相似文献   

16.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实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访问、录像统计和资料研究,对第28届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团体前8名、全能前8名、单项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与第35~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的团体竞争实力有所下降,团体赛“三强鼎立”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中国队全能型运动员偏少,竞争实力受到影响.中国队在鞍马、双杠、跳马项目上保持较强的竞争实力,但在成套动作的编排、稳定性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资料和录像观察的基础上,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团体比赛“5—3—3”新赛制下,动作的稳定性和全能型的运动员是至关重要的,日本队都是全能型的选手,下一个奥运周期日本队依然是我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在个人全能项目上,日本队的内村航平是当今最优秀的全能型选手,中国男子体操队优秀全能人才后继乏人.单项方面,中国的双杠和吊环依然保持优势地位,欧洲运动员在吊环上有上升势头;邹凯的自由体操依然是世界领先水平,单杠项目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中国要想保持优势,需要在完成分和高难度空翻越杠上有所突破;鞍马和跳马两个项目上后继乏人.  相似文献   

18.
运用观察法、文献法和分析法对第37届体操世锦赛男子团体、全能和单项比赛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团体决赛中、美、日三国竞争激烈,团体夺冠需要具备动作成功率高、优势项目成绩突出和局部超水平发挥等条件;个人全能决赛中、美、日三国选手实力接近,6项实力均衡、动作稳定和超常发挥是摘金的关键;单项决赛中国队鞍马、跳马和双杠实力雄厚,欧美选手自由体操、吊环和单杠实力突出,拥有超难动作和完美表现才能夺取某单项金牌.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竞争格局及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观察法、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第38、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及2006年体操世界杯总决赛的各项成绩及完成情况为资料,对2008年奥运会世界女子体操发展的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女子体操队准确理解和把握了新评分规则,在团体、跳马、自由体操等多个项目上实力突出.继续钻研规则、狠抓训练、巩固优势项目、提高弱项成绩是中国女队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相关参数进行归类与分析.结果表明,李荣祥最后用力时间及其分配较为合理,但应加强右腿的积极缓冲,缩短缓冲时间,使人体重心尽快移过右腿支撑点进入蹬伸阶段,从而延长蹬伸用力时间;整个技术动作较理想,但应该防止右脚着地阶段时速度的损耗,增大左脚着地瞬间左小腿与地面的角度以及出手瞬间的左膝角和攻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