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甘薯新品种“渝苏297”选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对甘薯新品种“渝苏297”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1994-1996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苏297藤叶产量24.04t/hm2,对照品种南薯88平产,鲜薯产量20.18t/hm2,生物鲜产量44.22t/hm2薯干产量6.20t/hm2,生物干产量9.08t/hm2,分别比南薯88增产0.59%,0.26%,5.26%,3.53%,它在重庆,四川的生产上产量表现更好。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早,大中薯率75%以上,薯块烘干率30.74%,出粉率19.00%,氨基酸含量2.41%,抗黑斑病,贮藏性好。  相似文献   

2.
甘薯新品种"渝苏30"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甘薯新品种“渝苏30”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1997年至1998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鲜薯产量35.80t/hm^2,藤叶产量24.90t/hm^2,生物鲜产量60.70t/hm^2,生物干产量12.50t/hm^2,分别比对照“南薯88”增产9.31%,14.43%,11.36%和0.73%m,其薯干产量9.03t/hm^2,比对照“南薯88”减产3.94%,它在生产上产量表现更好,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早,大中薯率85%以上,薯块烘干率25.38%,出粉率11.87%,氨基酸含量0.71%,“渝苏30”抗旱性强,抗黑斑病,贮藏性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渝薯99"的生产力、主要经济性状鉴定结果及其应用价值分析.在2005-2006年重庆市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99"鲜薯产量为26 430.00kg/hm2,比对照"南薯88"减产6.08%;在2008年重庆市甘薯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49 658.50kg/hm2,比对照增产2.3%.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4.72%,淀粉含量15.76%,蛋白质1.98%,可溶性糖8.71%,β-胡萝卜素含量为每100g鲜薯4.01mg,比对照品种"南薯88"高2.03mg.薯块萌芽性好,单株结薯2~4个,上薯率85%以上.该品种薯形美观、桔红肉色,食用品质优,可作为食用、食品加工用甘薯新品种加以推广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渝紫263”是西南大学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紫肉甘薯新品种.2002-2003年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 年平均鲜薯产量26148.8kg/hm 2 ,平均薯干产量7789kg/hm 2 ,平均烘干率29.6%.其耐贮性良好,萌芽性中等, 蔓长平均159.4cm,平均分枝数9.4,大中薯率37.4%(按块数计)、65.7%(按重量计),结薯集中,食味中上.“渝 紫263”富含花色苷,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在部分地区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5.
甘薯新品种“渝苏303”选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介绍了对甘薯新品种“渝苏303”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1994~1995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苏303”鲜薯产量28263.0kg/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减产2.3%,藤叶产量21396.0kg/hm2,薯干产量8649.0kg/hm2,生物鲜产量49648.5kg/hm2,生物干产量11205.0kg/hm2和淀粉产量5430.8kg/hm2,比“南薯88”分别增产19.3%,4.6%,5.1%,7.0%和20.8%.它在重庆、四川的生产上产量表现更好。该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较早,大中薯率85%以上,薯块烘干率30.75%,出粉率19.32%,氮基酸含量0.844%,高抗茎线虫病,抗黑斑病和根腐病.贮藏性好1998年“渝苏303”已推广1×104hm2以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甘薯早熟食用新品种“渝苏76”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鉴定结果.在1995年至1996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渝苏76”鲜薯产量为23037.75kg/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增产13.1%,藤叶产量20575.50kg/hm^2,比对照减产8.8%,生物鲜产43613.25kg/hm^2,比对照增产1.6%.在生产试验中鲜薯产量也比对照增产10%以上,该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早,适应性广,抗旱性强,耐肥,抗黑斑病能力较强,贮藏性好,熟食品质优良,栽后100d收获,商品薯率80%以上,特适于城郊作食用品种种植,提早上市,可获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2000 2002年的重庆市区域试验和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重庆试点中,与对照品种“南薯88”比较,“苏薯192”鲜薯产量增产13.86%~34.51%.薯干产量分别增产7.54%和减产8.81%,生物鲜产量增产16.54%,淀粉产量增产7.45%,藤叶产量减产1.00%;在2002年的生产试验中也表现鲜薯产量增产、薯干产量减产.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早,上薯率高,贮藏性较好,薯肉桔黄色,宜作薯脯类食品加工的原料品种和兼作饲料用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8.
甘薯新品种“渝薯20”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介绍了对甘薯食用,食品加工用新品种“渝薯20”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20”3年平均鲜薯产量为27.07t/hm ̄2,薯干产量为7.43t/hm ̄2,藤叶产量为25.17t/hm ̄2。其中,鲜薯产量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11.67%;薯干和藤叶产量比其减产2.88%和23.15%。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7.47%,含淀粉18.7%、Vc19.6mg/100g、β-胡萝卜素469.6μg/100g;以干基计,含粗蛋白3.8%、氨基酸3.3%、可溶性糖12.4%。“渝薯20”萌芽性、耐贮性好,结薯较早,净同化率高,抗旱性、早收性、抗黑斑病性较好,1993年已推广4000hm ̄2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冀审薯200001"块根产量48900kg/hm2水平下Ca,Mg,S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1000kg鲜薯,植株需吸收Ca4.63kg,Mg1.59kg,S0.78kg,其比例为1.00∶0.34∶0.17;栽秧后55~81d是植株吸收各种养分最多的时期,分别占植株最大累积吸收量的52.58%,65.51%,49.53%;收获时植株吸收的Ca、Mg、S主要贮存在茎叶中.  相似文献   

10.
罗军科 《科技信息》2013,(1):467-467,500
黄土丘陵地区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施肥技术及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A级绿色马铃薯的生产中,以基施羊粪35700kg/hm2、油渣2400 kg/hm2、尿素600 kg/hm2的处理效果最好,其生物产量、鲜薯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82.4%、81.0%,净产值较对照增加21.2%,同时,使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0.25g/kg、48.4mg/kg、4.4mg/kg和27.0mg/kg。该处理生产的马铃薯不仅产量高、品质好、食用安全,且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无公害绿色马铃薯生产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甘薯“渝苏1号”的生产力和抗黑斑病性的鉴定结果.“渝苏1号”鲜薯平均亩产1795.5kg,鲜薯最高亩产达3250.0kg.薯干平均亩产588.7kg,淀粉平均亩产413.7kg,鲜藤叶平均亩产2286.5kg,地上地下部总产量为每亩3905.9kg,分别比对照“农大红”增产24.86%,72.02%,35.45%,6.15%.“渝苏1号”薯块人工接种黑斑病菌后,病斑直径比“徐薯18”小,深度比“徐薯18”和“农大红”浅.薯块在贮藏期间自然感染黑斑病的发病率比“农大红”和“徐薯18”低.  相似文献   

12.
甘薯高淀粉工业用新品种“苏薯2号”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甘薯高淀粉工业用新品种“苏薯2号”主要经济性状的引种鉴定结果.在1986—1988年重庆市区域试验中,“苏署2号”鲜薯平均亩产1658.7kg,薯干平均亩产551.1kg,淀粉平均亩产360.3kg,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63%、8.10%和9.55%;鲜藤叶平均亩产1883.6kg,比“徐薯18”减产13.72%.“苏薯2号”薯块的干物质、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Vc、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徐薯18”,抗旱性和结薯习性较好.目前,“苏薯2号”已在重庆市一些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对花生(花育16)地膜覆盖栽培、荚果产量在6 378.8 kg.hm-2水平下植株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鲜重、叶鲜重及干重、叶面积以出苗后41~60 d增长最快;根干重、茎枝鲜重及干重、茎枝长度、主茎高度、果针鲜重与干重、荚果鲜重、荚果数、全株鲜重及干重均以出苗后61~80 d增长最快;荚果干重以出苗后81~100 d增长最快;出苗后1~80 d,植株生产的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茎枝中,此后逐渐转入以荚果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以开顶式塑料薄膜温室为设施,研究了红掌叶片某些光合参数与生物量对长期CO2加富的响应.结果表明,处理150 d时,处理组T1(CO2(31.21±4.46)μmol/L,)T2(CO2(44.59±4.46)μmol/L)总生物量的鲜质量(FW)与干质量(DW)均比CK(CO2(16.05±1.34)μmol/L)提高35%以上;高浓度CO2条件下的根冠比与对照相比无论是鲜质量或干质量均降低,就鲜质量而言T1和T2分别比对照降低7.87%和19.32%;整个试验过程中,处理组气孔导度明显下降,但其净光合速率、羧化效率、表观量子效率均高于对照,处理90 d时T1和T2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增加56.37%和45.33%,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这种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武夷科学》2021,(1):34-41
为筛选出鲜食玉米田内有助于除草剂增效的最佳助剂,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茎叶喷雾法比较了30%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中添加不同类型助剂的杂草防除效果,测定了助剂对不同除草剂增效作用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助剂中,有4种助剂对30%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施药后15 d,在30%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70%常规用量(有效成分472.50 g·hm-2)中添加助剂有机硅增效剂(硅王和速润)和植物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哈速腾和激健),其杂草鲜重防效均高于未添加助剂的处理,防效分别增加20.20%、13.13%、13.97%和20.20%。在推荐常规用量70%条件下,30%硝磺·莠去津(有效成分472.50 g·hm-2)、30%苯唑草酮(有效成分18.90 g·hm-2)、27%烟·硝·莠去津(有效成分567.00 g·hm-2)和31.5%烟嘧·莠去津(有效成分595.35 g·hm-2) 4种除草剂中添加激健助剂后,其防效分别增加17.53%、10.97%、8.76%和12.37%,其中在烟嘧·莠去津和硝磺·莠去津2种除草剂常规用量70%的条件下添加助剂处理与其常规用量相当,助剂对除草剂的减量使用作用明显。在配合4种除草剂减量使用过程中,激健助剂的添加对玉米产量无明显影响。综上所述,在减药模式下,适宜助剂的介入能提升除草剂防效,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研究结果将为福建省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除减施技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 研究N、P、K肥配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当年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尿素0.0 kg/hm2、过磷酸钙302.6 kg/hm2、硫酸钾440.0 kg/hm2,3种苜蓿均获得最高产量 ,其中阿尔冈金77167 kg/hm2,WL232HQ 77200 kg/hm2,敖汉苜蓿66166 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不出林(犃狉犱犻狊犻犪犼犪狆狅狀犻犮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出林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出林为材料,研究6种不同栽培密度下不出林的形态、生物量及其分配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除平均根长外,不同栽培密度对不出林单株的株高、地径、分株数、叶片数和根数均影响不显著;不出林根冠比和比根长均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不出林单株地下部分鲜干重、地上部分鲜干重和总鲜干重均显著增大,但每小区总鲜干重显著减小.【结论】10cm×10cm 栽培密度的不出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盘育抛秧栽培方式可以提高秧苗素质.大田抛秧在600盘/hm2密度下有较好的生物学性状和最高产量.与传统育秧移栽方式比,产量提高11.35%.“汕优63”的6年平均产量达7 499.25 kg/hm2.  相似文献   

19.
追施氮肥对浙江楠容器苗生长和 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探讨实际生产中浙江楠1年生容器苗合理的追肥方法为目的,采用传统追肥和指数追肥两种方法,对容器苗生长和叶片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 利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不同追肥方法和追加量处理的浙江楠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根系形态、叶片养分含量和吸收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指数追肥法的处理4、处理5和采用传统追肥法的处理2等3个处理的苗高分别达到24.50、22.80和22.15 cm,比未追肥的对照(处理1)增加了22.01%、13.92%和10.31%(P<0.05),且处理4的地径(3.74 mm)显著高于对照(3.36 mm)。传统追肥、指数追肥法处理的容器苗总干物质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其中处理4高于对照30.85%,二者间差异显著; 根冠比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的追肥措施均能促进主根和总根系增长,根系平均直径增粗,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增大,且处理4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在采用指数追肥法的处理3、4和5中,随着追肥总量的增加,根系各形态指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N、P和K含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由于处理间干物质量差异显著,处理4和处理5的叶片对各营养元素吸收量显著高于对照。总体而言,采用指数追肥法追肥总量200 mg/株(处理4)较适宜,为浙江楠容器苗较好的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