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进入2l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银川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上,以少数民族科技史与西部大开发为主题,讨论了少数民族包括西夏在内的科技史的研究成就.此次会议还就科技文化研究和科技史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技人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中 ,不少人已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少数民族科技史。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属于人类的活动和行为。因此将少数民族科技史发展到科技人类学 ,将可以增加对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最终得出对少数民族科技文明的总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5(3):F0003-F0003
少数民族科技史是科技史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中国科技史学会为此设立了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将少数民族科技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已经20年了,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学史系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主要基地。20年前(1988年)李迪先生发起的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的成立大会就是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的。  相似文献   

4.
第八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暨首届中国传统手工艺论坛于2006年9月21-25日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召开.100多位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和中国传统手工艺研究的中外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大理,共同交流、探讨了白族科技与文明和中国各民族传统工艺研究成果,研讨新时期传统手工艺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5.
张秉伦教授(1938-2006)在开展古代科技文献和地方科技史研究过程中,曾对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以及元代忽思慧所著融合多民族饮食文化的营养学著作《饮膳正要》开展专题研究并发表成果,成为他在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中的代表作.在回顾和介绍张秉伦先生的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工作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他在科技史治学中体现出的突出特点,即强烈的学术创新意识、追求实证的求真精神和深切的社会致用情怀.  相似文献   

6.
1956年,为了支援边疆,李迪先生从当时的东北师范大学调到内蒙古师范学院任教.到了内蒙古以后,他自然地想到了蒙古民族在古代的科技成就问题,于是把蒙古族科技史研究选作固定课题.就这样,一直沿着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之路走了近50年.李迪先生认为,搞科技史研究没有什么诀窍和捷径,只能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归纳成"专"、"恒"、"勤"三个字.少数民族科技史要研究的内容很多,李先生将其归纳为三个大方向第一,民族科技文献研究;第二,科技考古研究;第三,民族传统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李迪先生等人的努力和奋斗下,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硕果累累,学术活动活跃,前景喜人。本文介绍了李迪先生对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贡献及学科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十年来有了一定规模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并取得相当丰硕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第八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暨首届中国传统手工艺论坛的主题、学术成果作综述。此次会议上白族科技史和白族民间传统工艺研究引发关注;少数民族科技史与传统工艺研究的联合与互动扩展了研究空间;研究、抢救民间传统工艺的呼声强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蒙古族科技史的研究工作的过去和近二十年的进展,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叙述其发展变化:1.成立专门研究机构;2.有目的的社会调查;3.研究成果迅速增加;4.学术交流;5.科技古籍的出版;6.《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丛书》的编撰;7.不同语种资料挖掘与研究。同时,提出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培养高水平的科技史研究人员,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培养研究生才能达到,而区内一些高校应承担这项任务。  相似文献   

11.
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剖析教育技术的概念,简要回顾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对教育技术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史教育和研究起源于战后该校校长和田小六发动的教育改革,注重对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效果进行深入反思的特征,使之区别于注重东方传统的京都大学学派和旨在追赶欧美的东京大学学派.上世纪下半叶,东京工业大学的科技史学派在体制上经历了从教育向研究的扩展.90年代的新变革,又将东京工业大学科技史及相关研究室整合到经营工学系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中.新体制旨在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推动科学技术史教育和研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特别介绍了2004年以后学会召开或参与的各类学术会议和活动.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学--从历史走向现实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科学技术学的框架由时间、认识、实践三个维度构成,它起源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沿着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科技与社会的进程走向了现实.建立科学技术学是体制化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学术界的争论在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既具有哲学性又具有非哲学性,科学技术学要从历史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5.
第11届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20~2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一百多位从事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探讨了中国各民族科学技术与文明,并对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与科学发展观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张云 《科技信息》2010,(15):116-118
核磁共振是能够深入到物质内部而不破坏被测量对象的一种分析物质构造的现代技术,它通过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关于原子核的信息,具有迅速、准确、分辨率高等优点,因而在科研和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显然很有必要掌握核磁共振的原理、并且初步了解核磁共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核磁共振的发展历史、实验原理、科研及生活中的应用来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掌握这门新兴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战略”是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些年来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这一研究方向是由社会需求引出的。在这一研究方向上的反复探索,反映了我们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主题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需求之间联系的思考,也逐步形成了我们“科技史视角的科技战略研究”取向。“科技史视角的科技战略研究”,大致概括了我们进行科技战略研究的基本思路,也体现在我们这几年来的研究选题和主要成果中,它同时也是指导我们培养研究生和设置相关课程的关键理念。下文将就上述涉及到的几个方面做一简要介绍。1研究的基本思路“科技史视角的科技战略研…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中国科学技术史文献学”课程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史文献学这一课程的设置背景、教与学的现状、课程设置的意义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史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科学史四种可能的意义和用处:为科学服务、为现实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为学术而学术。  相似文献   

20.
劳埃德和席文合著的《道与名》一书中提出的"文化簇"概念,其意义不同于此前人文学者们使用的同样短语,是一个研究科学史的新工具,它超越了科学智识史、建制史和社会史之间的分野,对于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尤有意义。北京大学任定成讨论班成员已经将其用于宋代医学知识扩散、秋石史、斗蟋史、针刺镇痛机理研究史、中国现代制碱技术史、中国科学化运动史和中宣部科学处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