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言对氧化还原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Gran首先提出以E的反对数对滴定剂体积作图的方法,称为格氏作图法。赵藻藩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加入标准法提出以△E表示的计算图。这种图的优点是当电极的能斯特斜率不同时可以对△E进行校正。由于氧化还原电位滴定有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分析化学教材中,终点电位允许变动范围是通过计算滴定突跃范围来确定的.本文拟从误差公式直接确定之,既方便又快速。还就不对称氧化还原反应的终点电位允许变动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于氧化还原电位滴定终点的检出,可以采用一种双金属电极体系。本文根据J·K·福尔曼,P·B·斯托克韦尔在电位分析法中提到的以铂铑合金作氧化还原滴定的参比电极,用该电极进行了以重铬酸盐滴定亚铁的实验研究,并与其它参比电极(甘汞电极,玻璃电极,钨电极)进行了比较。实验中发现,该电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氧化还原连续滴定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提出了氧化还原副反应系数的概念,借此推导出氧化还原连续滴定的等当点电位的计算方法,并分别用图解法和电位滴定实验方法,得出关于氧化还原连续滴定的滴定剂和指示剂的选择,以及对分级滴定条件的要求等某些结论。论文还初步探讨了反应速度对连续滴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分析了二级微商法确定电位滴定终点对强酸碱、弱酸碱准确度的影响。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 ,只有 Ka≤ 1.13× 10 -7时 ,用二级微商法确定电位滴定终点才能提高准确度 ,而对于 Ka或 Kb比较大 ,以至于强酸碱 ,二级微商法确定电位滴定终点并不能提高准确度。另外 ,在终点附近 ,滴定体积应小而相等 ,也有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计算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电位的公式。此公式可迅速准确地计算各种体系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等当点电位。  相似文献   

7.
林邦误差公式是用来计算滴定分析中的终点误差的.由于滴定分析中用指示剂确定的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使终点误差必然存在.在配位滴定和酸碱滴定中,广泛应用林邦误差公式计算终点误差.氧化还原滴定法由于反应机理复杂,公式烦琐,终点误差计算较复杂.一些文献作者提出了用林邦误差公式计算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使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有了新方法.我们继续探讨能适  相似文献   

8.
由不对称电对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导出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通式,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内外缺失快速准确测定改性沥青中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掺量的方法技术,从而对改性沥青的质量监控带来很大困难,提出一种基于电位滴定分析的改性沥青中SBS掺量(质量分数)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往改性沥青溶液中加入韦氏试剂,在(35±2)℃下搅拌反应2 h;加入碘化钾溶液搅拌反应3 min,使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通过电位滴定分析确定滴定反应终点。研究结果表明:电位滴定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与SBS掺量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函数关系,通过待测改性沥青样本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可计算出该样本中SBS掺量;该方法能有效克服沥青深色背景及滴定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对常规滴定分析的影响,SBS掺量检测相对误差小于0.5%。  相似文献   

10.
从氧化还原滴定误差的概念入手,着重讨论了误差公式的建立及其应用,以条件电位表示的氧化还原终点误差公式以及影响误差的因素。简略叙述了消除误差的方法,为提高滴定的准确度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42CrMo、45CrMnMo二种钢亚温淬火时,亚温淬火温度与未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量及硬度的关系,测定了铁素体含量对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发现,亚温淬火含有铁素体时,接触疲劳寿命比不含铁素体的完全淬火的要好,随铁素体含量增加,接触疲劳性能不断提高,对于42CrMo钢,铁素体含量达到约10%,45CrMnMo达到约8%时,接触疲劳性能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旱地黄壤烤烟适宜的氮肥用量.研究表明,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具有显著影响,施纯氮量低于150 kg/hm2时,提高氮肥用量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形成,以施纯氮150 kg/hm2时效果最好;施纯氮量高于150 kg/hm2时,烤烟的品质和产值均下降.  相似文献   

13.
应用Bayes理论预测开放式基金大额赎回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开放式基金的大额赎回量和Bayes大额赎回量的概念,将复合泊阿松分布和极限理论运用在大额赎回量的计算之中,得到了计算公式·由于开放式基金赎回量的分布中的参数不断变化,因此用Bayes方法预测未来近期的大额赎回量更合适·推导出了正态分布下Bayes大额赎回量的计算公式·为基金管理人合理规避这种流动性风险提供了一种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功能组分,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转化有重要影响,研究肥际微域内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有利于探明肥料类型对土壤养分保蓄和供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长期有机肥化肥混施(MNPK)和长期不施肥(CK)试验地潮土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土柱培养方法研究了单施化肥(CF)、施用70%化肥+30%有机肥(CFOM)、单施有机肥(OM)和不施肥(NF)时,肥际微域内(<5.0 cm)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结果】与NF相比,施用CF后,CK处理中细菌数量增加84%(P<0.05),MNPK处理中细菌数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 施用CF对两个处理中真菌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放线菌数量下降了33%和36%(P<0.05)。OM和CFOM施用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中细菌和真菌(P<0.05)的数量; 细菌在近肥源处(0.5 cm和1.0 cm)增幅最大,但真菌在1.0 cm和2.0 cm微域内增幅最大。OM和CFOM施用也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内放线菌的数量(P<0.05),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两者的自然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潮土肥际微域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保蓄和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15.
离子色谱法测量酸性镀铜液中微量的氯离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碳酸钡沉淀法去除酸性镀铜液中SO^2-4,Cu^2+的干扰,建立用离子色谱法检测酸性镀铜液中微量氯离子的测量方法,在实际检测中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6.
葵花籽油对BaP诱发小鼠染色体畸变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检测生、熟葵花籽油对致变致癌物 BaP(苯并芘)诱发小鼠染色体畸变的作用,来测定葵花籽油对 BaP 有无防护作用.所做70只昆明小白鼠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喂以生、熟葵花籽油并注射 BaP 的各组合染色体畸变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阳性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百分率为60.7%,喂以生的高量葵花籽油(以下简称生、高)的组合染色体畸变率为9.79%,喂以生的中量葵花籽油(以下简称生中)组合的染色体畸变率为11.6%,喂以生的低量葵花抒油(以下简称生低)组合的染色体畸变率为9.88%,喂以熟的高量葵花籽油(以下简称熟高)组合的染色体畸变率为16.1%,喂以熟的中量葵花籽油(以下简称熟中)组合的染色体畸变率为8.43%,喂以熟的低量葵花籽油(以下简称熟低)组合的染色体畸变率为15.9%.这说明生、熟葵花籽油各剂量对 BaP 诱发的小鼠染色体畸变均有显著的防护作用,而且以熟中组合的防护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长白落叶松播种苗(1-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磷肥量,副区为水施比例,研究了磷肥量和水施比例对苗木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织磷浓度、磷肥利用率在3个磷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各组织磷浓度在326 kg/hm2磷肥处理下达到最大,而磷肥利用率则在最小磷肥量163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平均值为43 %,并且随磷肥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各组织磷质量分数、磷含量以及磷肥利用率在5种水施比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在333 %水施比例处理下达到最大,其中全磷含量平均值为0079 g/株,磷肥利用率平均值为43 %。因此在326 kg/hm2磷肥施用量下,将2/3磷肥用做底肥,1/3磷肥用于水施追肥为最佳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磷肥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四川省洪雅县两种主要退耕还林模式的桦木(Betulaluminifera)、苦竹(Pleioblastusamarus)林地为对象,并以农耕地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及这两种林木的根际效应,分析和探讨了这两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两种林地中,微生物数量从春季到秋季一直增加,秋季达最大,冬季最小;在农耕地中,从春季到冬季一直增加,在冬季最大。(2)三大类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农耕地全年的微生物总数(干重条件下)最多,苦竹林地次之,桦木林地最少。(3)不同的季节,桦木和苦竹的根际效应各不相同,各季节微生物的R/S值都在1~2,全年的微生物R/S值分别为1.37,1.24。(4)从微生物学总体上评价两种退耕还林模式的生态效益,则苦竹林模式优于桦木林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区不同强度降水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中国52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的日降水资料, 分析了0.1 ~4.9 ,5 ~9.9 ,10 ~16.9 ,17 ~24.9, 25 ~37.9 ,38 ~49.9 ,50 ~74.9 ,75 ~99.9 mm 和大于100 mm共9个不同量级降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对各区域最小降水量级(0.1~4.9mm)的降水, 其降水日数的变化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对于各区域最大降水量级的降水, 降水强度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降水频率和降水量百分比的分析显示,除华北和四川盆地两个区域外, 其他地区强降水出现的频率和降水量百分比都趋于增加, 强降水对总降水量的贡献呈现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亚热带毛竹林冠截留影响因素如林外降雨、透流雨强度、叶面积指数、林冠干燥度和蒸发系数等进行观测研究,构建了林冠截留模型。结果表明:当实际截留量较大时,模拟值误差大;当实际截留量小时,模拟效果较佳。为了反映林冠截留模型相对误差分布状况,按照相对误差绝对值从小到大(<5 %、5 %~10 %、10 %~20 %、>20 %)的顺序分为4段进行累加统计,得到的实际截留量分别为4512、6944、4079、1583 mm,模拟截留量分别为4482、677、3514、1161 mm,全年林冠截留相对误差为93 %,小于10 %,模拟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