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在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对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不同市态下两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样本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间存在单向的线性因果关系和显著的双向非线性因果关系,表明使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间的关系;在牛市和熊市状态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间的非线性因果关系并不一致,这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说明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利用较新的数据,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选择换手率和封闭式基金折价作为间接的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构造出一个综合的投资者情绪的替代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当期的情绪与收益显著正相关,但是没有预测能力。利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研究了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的相互关系,并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将样本期分为股改前与股改后,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在股改前显著正相关,股改后相关性却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波动聚集的ARCH模型族,从经济计量的角度对沪市的投资基金和股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基金和股票之间存在确定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相似的波动聚集效应,另外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与基金市场价格指数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在理论和实证中一直存在着分野。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股价之间的长期协整和因果关系。研究发现汇率与股指之间存在微弱的长期均衡关系。在格兰杰因果检验中,美元汇率与沪市A股指数有双向因果关系,对沪市B股有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Copula函数的证券基金与股价指数的尾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上证基金指数及股票指数间的联动特征,发现股票指数是基金指数的Granger成因.分别对基金指数及股票指数的收益率建立时间序列GARCH模型,引入Archimedean Copuh族的函数研究基金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尾部相关性,研究表明基金指数和股票指数尾部相关性较高,基金市场随股票市场的涨跌而发生变化,且相关性在熊市期间强于牛市期间.  相似文献   

6.
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假设在中国的进一步检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协整分析技术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 ,检验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 Export-led growth,ELG)假设在中国的情况 .结果表明 ,GDP、出口与贸易条件之间存在唯一协整关系 ,即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存在出口增长到 GDP增长的单向 Granger因果关系 ,说明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假设在中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假设在中国的进一步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协整分析技术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Export-led growth,ELG)假设在中国的情况。结果表明,GDP、出口与贸易条件之间存在唯一协整关系,即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存在出口增长到GDP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说明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假设在中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国FDI和GDP的发展趋势,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FDI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与GDP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 Granger因果检验 ,分析当前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 GDP之间的 Granger因果关系 ;通过广义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研究当前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 GDP相互之间的脉冲响应特性。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 ,GDP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存在单向的显著可信的 Granger因果关系 ;广义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 ,GDP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远大于后者对 GD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GDP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有着显著的单向作用 ,当前 GDP的走势对于房地产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主要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人才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人才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在1985-2010年间的时间序列不平稳,但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存在人才资本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CAIDA提供的海量数据样本,主要针对网络中的瓶颈时延行为特征进行分析.首先针对路径中的关键时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超过80%的路径中产生了瓶颈时延,进一步对瓶颈时延量化分析得出,由于瓶颈时延的存在导致网络直径相差不大的路径,其网络时延相差悬殊;接着将网络时延和瓶颈时延两端的IP地址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发现二者的地理分布特征有较大差别;最后研究分析了产生瓶颈时延的原因,得出在远距离范围内,传播时延是导致瓶颈时延最重要的因素,而在近距离范围内,排队时延是导致瓶颈时延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IP流量规划对网络延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流量规划 (TrafficEngineering,TE)基于多路径路由优化网络的流量级、资源级的性能。由于数据流的不同数据包沿不同路径到达目标结点 ,TE动态优化使数据流的服务质量 (QualityofService ,QoS)参数延迟、延迟抖动等具有不确定性。对此 ,研究了TE选择多路径和分割数据流对延迟等的影响 ,结果说明 :TE能改善网络延迟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对在光网络层采用时分与波分相结合交换的Ipover WDM网络结构及交换方法进行讨论,并对其网络的阻塞特性和随机接入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机接入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阻塞问题,进一步提高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组播路由技术因路由单一而导致的不能满足多源组播网络中流量均衡的问题,基于蚁群算法提出了一种组播流量均衡的方法--LDA(load distribution algorithm)。LDA主要包括选择候选路由和组播调度两个模块,通过与常用的特定源组播路由协议(PIM SSM)相结合,从整体上考虑均衡网络负载的同时,一方面减小了组播数据包传递的时延,另一方面减小了丢包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PIM SSM的基础上,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组播数据传输时因排队造成的过大的时延和丢包率。  相似文献   

15.
双结构互补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近几年研究发现,互联网运作的数学模型,由原先正态分布的随机模型转变为幂次分布的无尺度模型。无尺度现象导致“带宽瓶颈”、“数字鸿沟”等问题。如何才能从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中筛选主流资源?由此提出双结构联网思想:在保留TCP/IP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增添一种专门用于传播主流资源的次级结构。采用互联结构与播存结构并存,可以让主流资源通过卫星广播直达全国城乡,克服数字鸿沟,实现“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候享用适当的信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面向连接的并发多路径转发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数据流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链表给无连接的IP网络增加一定的面向连接的特性,并结合跨层的思想在IP层对TCP报文首部进行跨层操作,提出了一个面向连接的并发多路径转发算法(CCFA).CCFA通过动态链表统计的不同流的比例关系,对不同流的流量特征进行分类,在多路径上对不同流量进行分流转发.最后通过NS2仿真实验研究了不同转发粒度的特点及相关的应用场合,结果表明CCFA以一定的存储开销为代价,获得了较高的转发性能,提高了带宽利用率,降低了端到端延迟,而且本算法易于在下一代网络的可编程路由器中部署使用.  相似文献   

17.
移动IP切换的长时延已经成为未来全IP网络移动性管理的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分析层次化移动IPV6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移动切换方案。借助于根移动锚节点(RMAP),保持了移动IP层次性管理域内切换的优势;对网络层快速切换的方案做出改善,结合MN在网络中的位置实施了最优路由器广播周期逐层配置,使其达到RMAP域内切换最佳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18.
时延与抖动是影响IP电话服务质量的主要参数 ,也是严重阻碍IP电话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讨论了影响时延与抖动的因素与控制措施 ,借鉴了多媒体时延与抖动的相关理论 ,采取准入控制方式后 ,定量地分析了IP电话的时延与抖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IP电话语音质量难以准确评价及测量的情况,研究了一种基于E-Model的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语音质量的测量模型。该模型考虑了IP网络中大多数的网络损伤因素,并能容易地计算出不同丢包率、不同的延迟和抖动所对应的MOS(mean opinion score)值。测试出IP电话在网络中质量变化情况,有利于IP网络中资源的调整和VoIP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The network delay of the periodic messages transmission in the network control system (NCS) based on 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 (EPA) is analyzed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erspective in this paper.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delay of EPA periodic messages transmission in a subnet is studi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regularity and EPA deterministic scheduling mechanism. On this basis, the queuing delay at communica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entity (EPACSME) t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etwork delay is analyzed, during which the formulas for the queuing delay of periodic messages and other real time parameters are proposed. Furthermore, an experiment is developed to test each component of network delay of periodic messages transmission in a EPA subnet.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the delay during which the periodic messages wait for the periodic messages transmission time slice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causes considerable network delay, and improvement method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