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圆环摩擦弹簧(Ring Friction Spring,简称RF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三层圆环摩擦弹簧(Three-layer Ring Friction Spring,简称TRFS)。首先,介绍其基本构造形式,分析其工作机理,推导其滞回行为的理论公式。其次,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多组弹簧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进而分析不同参数对弹簧的滞回行为和截面应力分布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TRFS的滞回行为表现为“三角形”滞回模型,其加卸载阶段刚度和耗能能力受内外环倾角和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大,而截面应力分布状态则主要受到内外环倾角的影响,且与相同规格的RFS相比,在产生相同轴向往复位移前提下,TRFS具备更大的承载能力、自复位能力及绝对耗能,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材料的板簧垫片,簧片间摩擦系数亦有所不同,因此设计钢板弹簧时仅考虑钢与钢的接触摩擦将造成其性能分析结果的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利用ANSYS软件的接触非线性功能,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等效应力及刚度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摩擦系数下的VonMises应力分布和载荷-变形曲线,重点讨论了摩擦系数对钢板弹簧应力及刚度特性的影响;同时对钢板弹簧进行相应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应力计算值和测试值误差较小,刚度仿真计算值和试验测量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有限元分析能精确地模拟各簧片间的接触和摩擦问题,真实反映钢板弹簧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可用于研究簧片间不同摩擦系数对钢板弹簧应力及刚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APDL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某轻型载货汽车的前钢板弹簧进行参数化建模。应用ANSYS软件的非线性模块,考虑钢板弹簧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大变形、片间接触和摩擦等多种非线性因素,建立了钢板弹簧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钢板弹簧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4.
针对曲梁臂板弹簧(带有伸出式根部固定结构的偏心渐开线涡旋臂板弹簧)应力分布不均匀、许用行程还有很大优化空间的问题,应用旋臂形状迭代设计法使旋臂应力均匀且最小.相比于目前较先进的形状因子法优化槽线设计出的板弹簧,旋臂形状迭代设计法能够做到在轴向和径向刚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增加许用行程17.2%.首次引入板弹簧旋臂等效力作用点的概念,并导出了旋臂截面最大范式应力表达式,将其应用于旋臂宽度分布迭代设计.有限元模拟分析表明:应用旋臂形状迭代法设计出的板弹簧各截面最大范式应力沿旋臂分布均匀,与应力设计目标相比浮动不超过3%.  相似文献   

5.
膜片弹簧应力测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电测法研究了汽车离合器膜片弹簧应力-变形特性并与目前工程上普遍应用的A-L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膜片弹簧疲劳破坏危险点的应力-变形计算公式的修正方法,并得到修正系数与膜片弹簧窗孔宽度线生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弹托辊是一种新型的托辊机构,本文对其在径向载荷及轴向载荷作用下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了预应力弹簧托辊的强度准则.根据计算知,预应力弹簧托辊的强度主要受轴向载荷的影响,弹簧托辊中间截断面是危险截面,托辊旋转时虽受循环应力作用,但应力幅值较小,强度校核时可按静态处理.  相似文献   

7.
用光弹性贴片法得到膜片弹簧在小端加载时上表面全场应力的分布,再用电测法精确测定可能为最大应力的各点应力,从而得到膜片弹簧在危险工况下最大应力是处于凹槽边缘中点,而不是在分离指根部中点的结论。并指出目前通用的膜片弹簧强度计算方法所确定的危险点位置及最大应力数值都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有必要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实际弹簧振子弹簧质量对振动系统的影响问题,采用研究系统的能量方法,建立了有弹簧质量时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公式,从不同角度定量的分析了弹簧质量对振动系统的周期和振幅的影响,给出了轻质弹簧的适用条件。该结论对研究实际振动系统的振动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文刚  王宏飞  李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3):10123-10129
拉线塔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具有性价比优势,对于特高压拉线塔,受到的载荷变大,结构尺寸也变大,需要进行稳定性的分析。针对特高压单柱拉线塔的静力稳定性问题,建立拉线的分析模型,定义并推导出拉线的等效弹性模量以及拉线临界初应力的公式,将拉线塔的主柱简化成顶端为弹簧铰支座、底端为固定铰支座的压杆,推导出弹簧的弹性刚度与主柱的计算长度系数的公式;研究了不同风荷载以及不同拉线初始预应力的情况下计算长度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拉线预应力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风速越大,计算长度系数越大;在风速保持一定的条件下,拉线的初始预应力越大,计算长度系数越小;预应力超过临界初应力时,主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不再减小且恒为1。可见将拉线的初始预应力设置为大于等于临界初应力可提高拉线塔的稳定性,拉线的临界初应力可以作为实际施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煤矿深部地层岩巷围岩裂隙分布复杂,裂隙参数对岩体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为研究深部地层裂隙岩体在掘进扰动条件下的破坏规律与力学性能,制备不同裂隙倾角和长度的成组裂隙类岩石试件,开展模拟煤矿深部巷道掘进扰动的双轴加载试验,研究类岩石试件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组裂隙试件强度受预制裂隙的倾角影响明显,当预制裂隙倾角为30°~45°时,试件的起裂应力和峰值应力为最小值,当裂隙倾角为90°时,试件的起裂应力和峰值应力最大。在双轴固定比例加载的条件下,裂隙倾角和长度均会对试件的强度产生影响,其中裂隙倾角对试件强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裂隙长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斜直井条件下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系统的受力特性,将地层主应力通过坐标变换转换到井眼轴线与垂直于井眼轴线平面所确定的坐标系上,将变换后的应力张量进行分解,得到3个新的应力张量,以3个新应力张量为边界条件建立相应的线性方程组,并计算地层主应力3种条件下斜直井中系统各接触表面的应力分布,对比不同井斜角条件下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层3个主应力大小关系不同时得到的斜直井下套管-水泥环界面的径向接触应力随井斜角的变化规律不同,在某些地层下水平井的套管抗外挤能力大于同等条件下直井的套管抗外挤能力,而在另一些地层下直井的套管抗外挤能力大于同等条件下水平井的套管抗外挤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在内星轮型与外星轮型滚柱式超越离合器中压紧弹簧的作用,选择弹簧压力Ps时应满足的基本条件,并推导出弹簧压力Ps的各种计算公式。本文将这些计算公式与数值示例列成表格加以分析比较。由于滚柱与座圈、星轮以及弹簧顶销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对于所需弹簧压力Ps的影响相当大,因此本文最后指出,在文献[6~8]中所常用的忽略摩擦力作用的弹簧压力近似计算公式误差较大,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3.
在AutoCAD中没有直接绘制三维螺旋弹簧、螺纹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绘制三维螺旋弹簧的近似方法:对于弹簧的有效圈,在楔形体的斜面上绘制圆弧,沿圆弧路径拉伸簧丝断面圆得半圈弹簧,通过复制、旋转和移动组成一圈弹簧,将一圈弹簧阵列得到整个弹簧;对于弹簧的支撑圈,方法类似,只是楔形体的斜面倾斜角度要小一些。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套递推公式,用于计算由测压针法测量旋转物体间的接触单位压力和摩擦力.当接触区长度较小时,可大大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弹簧振子运动的实际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物理学中简谐振动理想模型“简谐振子”的原型弹簧振子在实际运动过程中 ,弹簧自身质量、振子在运动中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对系统运动性质及其运动周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钢丝绳捻制成形残余应力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转坐标系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了钢丝绳捻制成形过程,用数值计算和X射线实验分析结果探讨了捻制成形过程中的重要工艺参数扭转系数Y对捻线加工残余应力分析和弹性恢复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Y=0时,残余应力以捻线中心为轴呈轴对称一次螺旋状分布;用非零反扭系数捻制成形时,钢丝绳股中钢丝的残余应力呈二次螺旋状不均匀分布,Y<1.0时,捻线存在与捻制公转方向相反的扭转弹性恢复,Y=1.0时,存在着较大的弹性恢复;Y>1.0时,扭转弹性恢复与捻制成形的方向相同,形状冻结性好,综合考虑钢丝绳成形性,使用安全性和抗拉强度,合理的反抗转系数最好取略大于1.0。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370条受集中荷载的简支预应力混凝土梁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资料,提出了形式简单、应用方便的粱斜截面抗裂强度计算公式.公式包括了主要影响因素,与试验结果相比符合性良好.本文还分析了现行主拉应力方法计算梁斜截面抗裂强度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ANSYS 软件对斜井冻结凿井模拟的准确度, 提出一种双模型法与改进重叠单元法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以某矿主斜井表土冻结段施工为背景, 考虑冻土为弹塑性介质, 建立斜井冻结掘砌平面模型, 采用本方法对掘砌模型进行模拟分析, 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采用双模型法模拟掘砌模型的初始应力-位移环境, 得到的应力场、位移场与围岩未扰动状态下的理论值吻合;改进重叠单元法模拟井帮完全卸载后支护井壁的掘砌过程, 得到不同模型顶面埋深下井壁内外缘的环向应力均小于10-6 MPa, 井壁位移均小于10-7 m, 与理论值接近, 且本方法的模拟结果均优于传统方法, 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9.
带裂纹的弹性半平面接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弹性基本问题中的接触问题与断裂问题是工程实际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工程实际中一类带任意裂纹的弹性半平面接触问题。根据平面弹性复变方法,将问题归结为求解一类解析函数边值问题。通过适当的函数分解和消元方法,将问题减化为一类有求解程序的一般Riemann边值问题,从而得到弹性体应力函数封闭形式的解,并导出了裂纹端点的应力强度因子与压头下方边界压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无单元法对平面热应力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从热应力边值问题出发,给出了与其等价的能量泛函的弱变分形式,并导出了无单元方法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求解了平面稳态温度场的第一类边值条件的温度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热应力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