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贮氢材料的成分,粒度,表面处理以及添加剂,导电剂,粘结剂等因素对贮氢电池自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致贮氢电池自放电的主要原因是电池的可逆容量损失,主要主要影响因素是贮氢材料的成分及其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2.
贮氢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金属氢化反应及贮氢合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贮氢合金的基本类型、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目前已开发研究的贮氢合金品种类型虽然众多,但成熟的主要还是AB5型稀土合金。钒基固溶体合金因贮氢容量大,镁基合金固重量轻、价格低等优点在贮氢合金的开发中具有很大的潜力。贮氢合金应用领域广阔,但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仍然处于试验开发阶段,只是在镍—氢化物二次电池中获得了产业化,因此贮氢合金的应用及其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离子注入的新方法制备了贮氢合金材料,将Ni和La离子依次注入Ti基体中,形成Ti/Ni/La离子注入电极。研究了Ti/Ni/La电极的贮氢性能以及La的注量对这些性能的影响。用俄歇电子能谱(AES)测定了各种元素在电极表面的摩尔分数随深度的分布。Ti/Ni/La电极表现出良好的贮氢性能并且容易活化,其贮氢性能与注入La的注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混合稀土中常见杂质锌,铁,镁对贮氢电极材料的贮氢性能,电化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的存在使合金的吸氢平台压力及吸氢量有所改变,同时电极的大电流放电特性也发生变化,但对其放电容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Mg-Ni-RE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镁基稀土贮氢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添加不同稀土和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对Mg—Ni合金的贮氢量、吸放氢速度等贮氢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当前Mg—Ni—RE(RE=La,Y,Ce,Pr,Nd)贮氢合金的研究现状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应用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贮氢电池性能的因素如活性物质、添加剂、导电剂、粘合剂, 制片压力及活化处理方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制备贮氢电池负极的最佳工艺:在贮氢电极中添加0.4%乙炔黑、4.0%铜粉、4.0%镍粉、4.0%活性炭。  相似文献   

7.
贮氢合金中缺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对贮氢合金MLNi3.8Co0.5Mn0.4Al0.3及其掺Li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Li合金的空位缺陷增多,并导致贮氢性能改善,这对镍-氢电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掺杂金属氧化物Fe3O4和Cr2O3贮氢电极MmNi3.5Mn0.4Co0.7Al 0.4(Mm: 混合稀土)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Fe3O4和Cr2O3的掺杂均使贮氢电极的放电容量增大和充电效率提高,且活化性能得到改善,活化次数减少到3~5次.Cr2O3的掺杂可使贮氢电极的放电过电位减少3.0 mV、快速放电能力(放电电流密度为500 mA*g-1)提高8.1%,同时改善了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在同样条件下,Fe3O4的掺杂使电极过电位增大50.2 mV、快速放电能力降低11.6%,并导致电极的电荷保持能力下降.从MmNi3.5Mn0.4Co0.7Al 0.4电极的综合性能考虑,Cr2O3的掺杂对改善贮氢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含有混合稀土元素Mm的贮氢合金MmNi_(4.5) Mn_(0.5)属CaCu_5型晶体结构.其晶胞参数a_0=4.75?;C_O=3.87?;v=75.63?:氢在此合金上的表观交换电流密度为7.0×10~5A/cm~2;常温常压下,测得其阴极贮氢量为210 mA h/g.提出了运用"阶梯式充电法"对贮氢电极材料进行活化的方法,对保护电极不受损害有一定的效果;给出了MmNi_(4.5)Mn_(0.5)贮氢合金电极在NaOH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并据此初步探讨了碱性溶液中该电极上吸收氢的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郑元庆  余守志 《河南科学》1997,15(2):149-153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贮氢合金的晶体结构与贮氢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具有产用价值的贮氢合金必须满足一定的结构要求,其贮氢性能与金属原子的半径比,电子层结构以及它们与氢的亲合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了标准氢电极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选择标准氢电极的电子导体问题,建议采用氢电极为电极电势的参考电极,这种氢电极是由浸在H~+离子溶液中的镀铂黑的铂片构成,H~+离子的浓度是每千克水中有1摩尔氢离子,氢气泡的压力为1大气压  相似文献   

12.
电沉积Ni-S合金析氢阴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硫脲作为硫源,在瓦特浴体系中通过电沉积方法获得NiS合金电极·系统地讨论了电沉积过程中各工艺条件(硫脲浓度、电流密度、pH值及温度)对镀层中S含量的影响,确定了硫脲浓度和电流密度为NiS合金镀层中S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恒电流极化方法测试不同S含量的合金电极的析氢过电位,得到了析氢过电位仅为90mV的非晶态NiS合金析氢阴极;以稳态极化方法测定该电极的稳态极化曲线,并通过计算得出其电化学参数(b,i0)·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极高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3.
雾化贮氢合金的电化学和表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处理显著改善了雾化合金MlNi36Co07Mn03Al04的初期电化学吸放氢特性和循环伏安特性;用复数非线性拟合程序分析了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阻抗;XPS和AES分析表明,盐酸处理后合金表面形成了富镍层·充电过程中镍被还原成高活性金属镍是雾化合金电化学性能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混合压膜法和浸渍还原原位化学沉积法,以Pd为催化剂,高聚物质子导体Nafion膜为电解质,研制复合膜电极构成两种不同的室温固态电解质催化氢传感器。探索出以Pd盐自制Pd黑和浸渍还原制备膜电极的工艺条件,考察了一些因素对传感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金电极上修饰六氰合铁酸钴(Cobalt Hexacynoferrate,CoHCF),研究了CoHCF/Au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该修饰电极在0.75 V电位下可催化氧化过氧化氢,在0.1~400.0μmol/L浓度范围内,氧化峰电流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过氧化氢的检测限可达5.0×10-8mol/L.  相似文献   

16.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自制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在盐酸溶液中充电电流增大的现象.结果表明,在盐酸溶液中氢离子具有渗透进入环氧树脂的能力,其溶胀作用,减小了对石墨粉的包裹作用,使其可接近表面积增大,导致充电电流增大.氢离子与环氧树脂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并求算出它的反应的表观动力学常数为0.007 236/min.此反应在较低浓度下平衡时间随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之后增加缓慢,但在较高浓度下,作用过程迅速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氢桥键、氢键、氢配位键的共同特征,指出了氢键、氢桥键、氢配位键都是氢键,氢桥是氢键作用过程的基本形式,氢键、氢桥键、氢配位键是桥氢受两端基团作用力不同而引起的不同的氢键作用结果.并用氢桥键理论解释了一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电聚合法制备出银/乙二胺修饰电极,并研究H2O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考察实验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6.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银/乙二胺修饰电极对H2O2具有良好催化还原作用,H2O2在修饰电极上产生一对较好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0.344 V,Epc=-0.215 V.线性范围为2.0×10-5~8.0×10-4 mol.L-1,检出限为1.0×10-6 mol.L-1.用于样品中H2O2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轴承打滑易造成轴承的早期失效,传统的轴承打滑分析方法认为轴承参数是确定的,而在实际工况中轴承参数具有随机性,从而造成较大的分析误差.针对此问题,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提出一个角接触球轴承打滑行为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基于轴承拟静力学分析和试验打滑判据得到轴承的打滑临界平面,以轴承是否打滑为判别条件,建立轴承打滑的极限状态方程,采用Kriging方法进行了可靠性灵敏度分析,评价轴承各参数对打滑现象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轴承滚动体直径的变化对轴承打滑现象影响最大,轴承内、外圈沟道直径和曲率半径的变化对其影响次之,接触角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该研究为防止轴承打滑引起早期失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复合镀法制得Ni-W-WC-WO3复合电极,在0.5mol/LH2SO4中的氢超电势比软钢降低280mV,i0提高三个数量级,电极表面粗糙度为Ni电极的三倍。在300mA/cm^2的大电流密度下,进行的长期恒电流电解试验表明电极性能稳定。XPS分析证明电极表面主要成分为Ni,W,WC,WO3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