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丁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215-216
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中,女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类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如男大学生是不争的事实,而很多女大学生也因传统社会性另Ⅱ的刻板印象产生“女不如男”的思维定势,直接影响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摒弃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认知,用新的社会性别意识进行职业规划,这对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认知及职业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春玲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3):131-132,145
通过对胜任力与就业力内涵的解析,分析与反思我国当前流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思想,并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女大学生胜任力的培养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实施"性别教育",加强双性化人格培养;二是推行以"能力为本"的绩点学分制管理。  相似文献   

3.
对师范院校女大学生性别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性别教育对未来社会男女两性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师范院校尤其应密切联系女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性别教育在中国高教领域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性别教育对未来社会男女两性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师范院校尤其应密切联系女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性别教育在中国高教领域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是中国当代知识女性的未来之星,她们中的绝大多数将集职业和家庭角色于一身,并对其自身双重角色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传统"女性化"角色教育的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运用体育的教育功能塑造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将有益于女生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性别意识是指与社会所规定的、与男性或女性相联系的思想意识。由于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性别意识中一些特定的观念束缚了女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将来走向教育岗位的师范类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师范类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采用2×2的两因素实验设计及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以性别为调节变量,研究经济贫困与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关系,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整体水平无显著影响,且性别的调节效应也不显著;②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的客观支持水平有显著影响,且性别的调节效应显著,即男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水平显著高于男非贫困大学生、女贫困大学生;③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的主观支持无显著影响,且性别的调节效应也不显著;④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有显著影响,但性别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即女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女大学生不仅有着与男大学生相似的发展规律,更有着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社会性别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科学地认识两性差异。本文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着重分析现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性别视角缺失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角色维度2个视角探讨性别角色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以性别角色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为工具对812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显著性别角色类型差异,双性化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得分最高;在总体、一般以及部分特殊自我价值感因子上,双性化与男性化大学生无显著差异;在5个特殊自我价值感因子上,双性化显著高于男性化;双性化和男性化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均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大学生.相对重要性分析的结果则表明:男性度比女性度更能预测自我价值感.由结果可知:双性化是最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性别角色类型,男性度比女性度对自我价值感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女大学生不仅有着与男大学生相似的发展规律,更有着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社会性别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科学地认识两性差异.本文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着重分析现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性别视角缺失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水利专业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许多复杂因素制约或影响着他们正常的择业和就业。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学院水利专业女大学生近三年的就业情况,分析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问题,以期寻求一些助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对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应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特别是女大学生自己对女性的传统认识。才能使女大学生在自身发展、社会参与和成就追求中与男生享有同等的机会。因此,在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系列课程,对于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和观念。引导她们正确地对待人生、事业和家庭,实现自身价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男大学生改变传统的性别意识和观念,消徐社会上的性别歧视和不良倾向,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分析,指出社会转型期道德人格养成的重要性,强调从道德准则 意识、道德责任意识、道德目标意识、道德实践精神四方面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人格、 适应社会发展与挑战的四有新人,实现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艺术类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形成了该专业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以问卷法的方式对艺术类240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质及二者的关系所进行的调查,在测量结果的基础上寻找造成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原因,提出以完善人格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为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教育。师范女大学生是农村教育的巨大资源和财富,在农村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特别是师范女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农村教育、农村家庭及农村人口素质等方面都有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指出健康人格的建构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根据国内外专家对健康人格的研究以及学者对当前大学生人格的调查,大学生应努力建构的健康人格内容是:提高自我意识的水平、完成自我同一性、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自控和调节能力、乐观进取的精神、高度责任感。大学生建构健康人格的策略有:把发展健康人格纳入目标和计划中;重视健康人格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智慧;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客观地认识现实和面对现实;丰富社会实践体验;经常进行自我反恩。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健全人格在人成功过程中意义的引证,在对人格与健全人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独特组合,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行为方式;学生每一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学习过程中度过的,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一切教育活动是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健康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环境和条件,尤其是他(她)们正处于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很大,因此,学校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变化的重要环境因素,教育者应非常重视把每一个学生作为完整的独特的个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师院校女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上普遍存在焦虑、自卑、人际关系紧张、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女大学生的偏见与歧视、心理健康教育滞后、女政工干部相对薄弱等方面。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树立大德育观,以人为本,把握好高师院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变化走向。  相似文献   

19.
以考试焦虑测量表(TA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测量工具对505名农业院校大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进行心理测试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6.44%的学生考试焦虑水平适中,过度考试焦虑者占10.50%,女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明显高于男大学生,有重大考试失败经历者的考试焦虑明显高于无此经历的学生;考试焦虑与人格、重大生活事件有显著相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切实、有效加强农业院校学生特殊群体的考试焦虑干预工作,并为有效进行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