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当走到入口处大牌子下面时,“豆芽菜”警察伸手拦住了我:“站住,站住……”“怎么啦?”我抬头问。心想,莫非我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豆芽菜”警察指着牌子说:“这里出不去,你没有看见牌子上写着‘本街无出口’吗?”“我刚才就是从这里进来的,这不就是出入口吗?为什么不让我过?”我有些生气地问。“反正你是出不去了,不然你试试!”说完,“豆芽菜”警察“嘿嘿”冷笑了两声。我听了,不禁打了个哆嗦。“试就试,我就不信从这儿出去会死!”明明可以看见通向我家的巷子,还愁出不去?于是,我大步向街外走…  相似文献   

2.
说起木星,肯定有人会不悄地说:“哼,不就是我们夜晚仰望地平线的南方天空时,能看到的那颗最亮的星星吗?”可是你知道它的“脸蛋”为什么红彤彤吗?——是“大红斑”?YES,你猜对了!可是大红斑又是什么东西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3.
西露 《奇闻怪事》2009,(12):40-41
你听说过堂堂的一节市级公开课,有整节课净教读书的吗?不,严格地说是只教读一个自然段的吗?你一定会觉得那是“天方夜谭”。告诉你吧,千真万确,我就是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相似文献   

4.
蒋建林 《奇闻怪事》2005,(10):19-19
刚在黑板上写好“I love China.”,一个声音响起来:“China,瓷器。”我一看,是班上的“机灵鬼”丁浩。“我们在社会书上学过。”见我看着他,丁浩补充着。“是吗?大家把社会书拿出来看一看吧。”学生们纷纷拿出社会书,找着,看着,我则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China和一个china。过了一会儿,我说:“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两个词,哪个是瓷器的意思呢?”  相似文献   

5.
两面人     
站在我面前的人,咋这么眼熟,莫非他就是违章受过处分上过报纸的石头,怎么摇身一变竟成了安全标兵?弄得我一头雾水。
  没等我开腔,石头呵呵笑了两声,冲着我说:“嘿!你不是煤炭报的孙记者吗?”说着,他伸出粗糙的右手,狠劲攥了攥。“怎么,不认识了,我就是石头,你不是采访过我吗?”  相似文献   

6.
和食物一起进入体内做一次迷你旅行吧 无论是一片吐司,还是一顿大餐,任何食物中都含有“营养素”。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我们常说“多补充营养才会有精神”、“这个食物很有营养”,那么,营养素在体内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相似文献   

7.
玩“赛尔号”游戏时,我给我的精灵雷伊使用了“基因改造药剂”后,精灵的性格和个体值就发生了改变。现实生活中,有这种神奇的“基因改造药剂”吗?它能让我们改变性格、身体特征吗?  相似文献   

8.
《特区科技》2010,(9):90-91
名人就是一种零内容的媒体资源,他们说一句:“大家好吗?我一直都很想念你们!”马上尖叫声就可以把十几台服务器一起打趴下。这种盛况大家应该已经在新浪的微博上体验过了,但是如何把这些尖叫转化为商业信息的传播平台,就比较隐晦。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第一次给这个班上语文课。听说这个班底子不好,学生很调皮。我想:得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不可,要不然如何走好今后的路。这节课讲《海上日出》。上课了,我板书了课题,随即给同学们提出一个引导性的问题:“你们有亲眼看到过海上日出吗?”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这话绝对是真理,就算到了航母上也一样。航母一出海可能就是好几个月,吃不好哪儿有心思好好干活儿!因此,为了让水兵们补充体力,安心工作,各国的航母都准备了非常丰盛的伙食。什么?你也想吃顿航母大餐?那就跟我一起去“航母美食城”瞧瞧吧!  相似文献   

11.
“舜蛟,多吃一点蔬菜呀!”中午吃饭时,妈妈在旁边提醒说,“蔬菜含有维生素C,多吃能防止皮下和牙龈出血,你的牙龈不是常出血吗?”  相似文献   

12.
悬在空中的石头城——马丘比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到“悬在空中的石头城”这样的标题,你会怎样想呢?我可是充满了疑问和好奇:真有城镇可以悬在空中吗?“石头城”里所有的建筑都是石头造的吗?这些石头建筑有哪些特别之处?带着满肚子的疑问,我们的探险队踏上了通往“空中之城”马丘比丘的印加古道……  相似文献   

13.
在面对问题时,很多人会作出一些非逻辑的判断,这就是所谓的直觉。而有些判断“应验”了,那么直觉是什么?可靠吗?直觉和第六感是一回事吗?时至今日,这个话题始终热度不减。  相似文献   

14.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19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有必要补充抗氧化剂吗?怎么样才会知道自己体内自由基是否过高?”“我每天吃维生素C、E,蜂胶、麦苗粉、葡萄籽萃取物等几十种抗氧化产品,深怕体内自由基过高会致癌,但却不知道每天这样补下来到底效果如何?”当愈来愈多的学术报告指出,自由基与所有慢性病的产生有密切关系之际,自由基的克星——抗氧化补充剂便成了现代人养生保健不可或缺的产品,不过补进去的抗氧化剂到底对身体的帮助有多少呢?可能真正清楚的实在不多。  相似文献   

16.
蒋庆颖  程昊 《小学科技》2009,(7):F0004-F0004
想知道脱排油烟机中的废油是如何变废为宝的吗?上海市杨浦区许昌路第五小学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全校开展了“废油变肥皂,秘方我来找”环保科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尹传红 《科技潮》2009,(8):49-49
7月23日下午,我与王渝生博士作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参加“八点非常故事汇”《非常聪明》节目,探讨家庭机器人未来到底有多能?放过短片后主持人英达向我发问:你觉得像片子中讲的那么聪明的机器人,人类能够造得出来吗?我给出了一个比较保守的答案:在近期的未来不太可能。但随后又补充一句:一旦真有那一天.必定出现了一种足以颠覆现有认识的超级技术。试想,假如时光倒流150年.那时候的人们谁能预料得到电话.电视和电脑这些玩意啊?  相似文献   

18.
彭刚 《奇闻怪事》2007,(9):24-24
一次作文公开课,我上的是“作文与联想”。课上,我是这样给学生出题的:我的手从纸袋里拿出一个红苹果,先让学生观察。接下来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这个苹果好吗?”“好。”“想吃吗?”“想吃。”课堂一下活跃起来。我指着苹果说:“没这个‘优’字商标可能市场上只卖五角一个,  相似文献   

19.
“妈妈,这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乡下有什么好看?我们回去吧!” 年轻的妈妈便带着孩子逃跑似地离开了。 漫步野外,被一丛美丽的玫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过去,便看到以上的一幕,听到了这么令人深思的话。望着匆匆离去的母子,我想说:孩子,带刺的玫瑰可是好花呀!年轻的妈妈,难道你不这样认为吗?难道面对“刺”,就只有选择逃避吗?  相似文献   

20.
张淑艳 《奇闻怪事》2009,(10):33-33
在感恩节前夕的一节品德课上,我问孩子们:“你们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吗?”“做——”回答是那么肯定。我笑着问:“你们是自愿帮妈妈做,还是有一定的报酬呢?”“自愿。”“有报酬。”回答声此起彼伏。“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小组内先交流讨论一下:我们帮妈妈做家务,该不该向妈妈要报酬?”我话音刚落,热烈的讨论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