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源热泵系统及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地源热泵系统的种类及供热(冷)原理,从两种"源"的热效率和传热过程比较地源热泵系统与空气源热泵系统,并对地源热泵的节能进行了分析。经分析比较,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性能良好、经济可行且无污染的热泵技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2.
CHEN系统的同步及其在保密通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稳定性理论,用非线性反馈的方法构造一个同步系统.用Lyapunov方法从理论上证明误差系统的零点稳定性,用Fortran程序进行了数值仿真,给出系统同步误差图,结果表明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能够很好地达到同步.对系统的第一个变量x(t)进行扰动,数值仿真表明在扰动下系统仍能很好地同步,说明同步系统具有抗干扰性.然后把系统应用到保密通讯中,信息信号m(t)和混沌变量x(t)相加成为混沌传输信号s(t),在接收端信息信号被有效复原,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通信方案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IP的超微蜂窝系统中BSSMAP(BSS Mobile Application Part)信令和话音的传输控制协议———BSTP(BSSMAP Simplified Transport Protocol).采用基于BSTP的传输系统,可以实现在无路由、交换式IP网络上简便、高效地传输话音业务.相对于传统SS7系统的SC-CP(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和IP电话系统的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BSTP协议更易于实现,并可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系统成本.仿真分析和实际系统的话音业务试验结果均表明,BSTP协议及其传输架构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以热力学火用分析方法的单位火用成本和单位冷热量成本等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热力学模型,对地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并以北京某办公楼建筑空调系统具体运用热力学火甩分析方法进行计算.研究发现:地源热泵系统冬季(火用)效率明显高于空气源热泵,夏季工况则二者接近,均具有较大节能潜力.地源热泵系统总体经济性要优于空气源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地源热泵空调系统(MFGSHP),该系统除了具有夏季制冷、冬季供热的功能以外,还可全年提供生活热水,有效消除对土壤取热/排热不平衡的现象.模拟了该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典型气候区长期运行时地下换热器周围土壤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趋势.模拟结果显示,普通地源热泵空调系统(GSHP)单独供冷运行9 a后,会导致地下土壤温度持续升高9K以上,系统的运行状况严重恶化,甚至出现无法正常运行的现象.含热水供应的多功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9 a后土壤温度仅下降0.3K,说明其可有效消除传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冬、夏季取热/排热不均现象,缓解土壤温度升高的趋势.此外,该系统还能扩大地源热泵机组的应用范围,提高机组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植物形态,在分析、借鉴前人研究的LS(文法系统)、IFS(迭代函数系统)经典算法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混合算法思想。以MATLAB作为仿真平台,在分别实现LS和IFS算法模拟树的结构和叶片的基础上,实现了混合算法的模拟。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SAGSHPS)动态仿真模型,基于间歇负荷1(8:00-20:00末端开启)、间歇负荷2(18:00-次日7:00末端开启)和连续负荷(末端全天24h开启)条件,对大连地区SAGSHPS在整个供暖期内的运行过程分别进行逐时动态仿真,分析了3种典型动态负荷下SAGSHPS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冬季最冷日内不同负荷下,系统供暖运行方式不同.间歇负荷1下系统以地源热泵(GSHP)和太阳能热泵(SHP)交替供暖;间歇负荷2下系统以地源热泵供暖为主,只在入夜初期辅以太阳能热泵供暖;连续负荷下系统白天以太阳能热泵供暖,夜间以地源热泵供暖.整个供暖期内,蒸发器入口温度对热泵机组性能系数的影响高于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对于太阳能、地热能和电能对热负荷的贡献比例而言,蒸发器入口温度越高,太阳能对热负荷的贡献比例越大,地热能的贡献比例越小,而电能的贡献比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西省太原地区地源热泵应用导致土壤热平衡难以满足的问题,在传统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一套新的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以太原地区某一建筑的应用为例,利用DeST软件模拟计算案例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需求特征,利用TRNSYS软件仿真分析常规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并对新的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案例建筑全年累计冷、热负荷比为1.57∶1.00,应用常规地源热泵后,土壤初始温度和最高温度逐年下降,10 a后平均温度降幅14.3%;与常规地源热泵系统比较,喷气增焓空气源耦合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节省12.5%,节省25.8%的打井数,节省33.9%的运行费和15.9%的总费用,可解决埋管区土壤冷、热不平衡、埋管面积不足的问题,夏季性能系数(COP)提升26.2%,冬季制热性能系数(COPh)提升12.3%.  相似文献   

9.
利用修正的地震动预测模型(GMPE)分别计算特定矩震级M_w、断层距R_(JB)和场地条件(以地下30,m平均剪切波速v_(s30)为代表)时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和非脉冲地震动谱加速度的超越概率.以某两跨连续梁桥为例,利用地震易损性曲线计算特定震级、断层距和场地条件时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和非脉冲地震动作用下桥墩、桥台、支座以及桥梁系统不同损伤水平的超越概率.结果表明,不同矩震级条件下,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桥梁构件和桥梁系统不同损伤水平的超越概率明显大于非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相应的超越概率,如M_w=6.5、R_(JB)=10,km、v_(s30)=300,m/s时,桥梁系统轻微、中等、严重、完全破坏对应的损伤概率扩大系数(有脉冲与无脉冲条件下结构损伤概率的比值)分别为1.191、1.816、3.464、8.412;而近断层区的桥梁构件及系统的损伤概率扩大系数,随矩震级的增大而减小,随断层距和v_(s30)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磁暴扰动对长距离输电高压系统电压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伟丽  刘连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6):4579-4584,4590
提出了分析长距离输电系统电压对磁暴感应地电场大小、方向敏感性的方法。首先建立了变电站接地磁感应电流计算模型,指出了输电线路走向、接地点间的距离和接地点间的相对位置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计算地磁感应电流所产生的变压器集群无功损耗,分析变压器无功需求对系统电压影响。最后建立了系统电压越限指标与磁暴感应地电场大小与方向的灵敏度模型。以西北750 kV系统为例,仿真分析了地电场幅值从1 V/km~10 V/km、方向从正东(0°)到正西(180°)时750kV系统电压分布状况和电压越限指标,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可以反映长距离输电系统节点电压对地电场大小及方向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链路质量的选择协作式HARQ传输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中继协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 atic repeat request,HARQ)策略中重传时延性能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快衰落信道下单中继HARQ系统的误码率和时延特性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目的端控制选择协作式HARQ(selective cooperative-HARQ,SC-HARQ)传输协议的实现方案,此方案是在单中继环境下根据中继链路和直达链路的链路质量判断选择重传路径的HARQ传输协议。SC-HARQ传输协议方案需要设定传输链路质量的门限值,然后根据不同的链路质量选择不同的重传模式:当直达链路质量大于设定的门限值时,选择直达链路进行重传;反之,选择完全协同HARQ传输协议进行重传。经过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验证证明,SC-HARQ传输协议方案在保证一定传输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小系统时延、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 Turbo码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 (ARQ)通信系统中应用 ,并基于 Turbo码提出了一些新的混合 ARQ通信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3.
TD-SCDMA采用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是为了显著提高上行分组数据的传输速率,同时减少传输延迟.其中采用的混合自动重传技术可以提高译码的成功率,使数据传输更加可靠.阐述了混合自动重传技术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在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中将追踪合并算法应用于混合自动重传技术的方案,并在专有信道模型条件下对不同参数的上行链路性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链路质量的选择协作式HARQ传输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中继协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策略中重传时延性能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快衰落信道下单中继HARQ系统的误码率和时延特性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目的端控制选择协作式HARQ(selective cooperative-HARQ,SC-HARQ)传输...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分集协作(FDC)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出了两种协作混合自动请求重传(C-HARQ)方案.定长帧协作混合重传(FFC-HARQ)方案在不改变全分集协作系统原有帧结构的基础上,使用一定的检错重传策略提高系统吞吐量;变长帧协作混合重传(VFC-HARQ)方案则改变原有帧结构,进一步提高系统吞吐量.利用马尔...  相似文献   

16.
低密度校验码编码系统混合ARQ协议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低密度校验(LDPC)码译码所产生的错误码字中码位的译码输出量可靠度信息的统计特性。结合自动重传请求(ARQ)协议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混合ARQ方案,和基于译码可靠度的混合ARQ方案(RB-HARQ)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说明,在考虑反向信道重传请求消息信息比特功率的条件下,混合ARQ方案的总体性能超过RB-HARQ方案,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Turbo码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标准中的应用特别是与自动重传请求(ARQ)相结合使得数据传输向更可靠的阶段发展。介绍了不同的HARQ方案,对TD-SCDMA模式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并把没有ARQ,HARQ类型Ⅰ与chase合并作比较。仿真结果表明,Chase合并能减小误帧率和提高吞吐率,并在多经信道和高速条件下,仍能获得较高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控制协议(TCP),提出一种新的链路层自动请求重传(ARQ)方案——重传确认延迟,ARQ能对无线链路差错进行恢复。当接收端检测到分组丢失时,对确认帧延迟一段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无线TCP吞吐量的同时,新算法所需的确认帧数目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9.
在蜂窝网络中引入终端直通(D2D)技术,能有效提升系统频谱效率.文中在研究了物理层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策略与数据链路层自动请求重传(ARQ)技术相结合的跨层设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D2D中继通信场景下AMC与HARQ相结合的跨层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AMC与HARQ相结合的跨层设计策略能显著提升D2D通信的频谱效率,增加D2D中继通信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20.
Reliability-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RB-HARQ) is a recently developed form of incremental-redundancy ARQ. It achieves good performance whereas large retransmission request packets should be fed back.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 fed back bits, we propose a HARQ scheme applied in time duplex divis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D- OFI)M) system over the slow fading channel which is named channel-based HARQ (CB-HARQ). Because one bit which meets deep fading is always with small value of log likelihood ratio (LLR)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coding of LDPC code, the bits transmitted on the carrier with deep fading are retransmitted. At the receiver, the decoder will compute the locations of retransmission bits according to the channel fading values which are gotten by utilizing the feature of channel symmetry in TDD mode. So the indices of retransmission bits are avoided to be transmitt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achieves better BER performance and requires much smaller request packets in feedback li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