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挪用公款罪的认定主要涉及到“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理解、公款的范围、挪用公款的数额计算、挪用公款罪共犯的认定、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认定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多发性犯罪,理论界普遍认为本罪的设定存在重大的立法缺陷,客观行为是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只有“挪”才是挪用公款罪的实行行为,公款一旦"挪"出,此行为即宣告完成,“用”只是对公款的进一步处理,公款的具体用途不应作为本罪的定罪标准,建议将其从本罪的构成中删除,并对“归个人使用”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3.
1997年刑法第384条关于挪用公款罪的规定,基本上是沿袭1997年刑法修改前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在罪状叙述和犯罪构成条件方面,几乎是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的翻版,甚至还可以看到挪用公款罪立法前司法解释的明显痕迹。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贪污论处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犯罪行为,来涵盖当今纷繁复杂、情形多变的挪用公款犯罪行为,已不合时宜,必须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一种犯罪。它不仅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而且也侵犯公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因而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有关挪用公款的犯罪主体、对象和客观行为方面存在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5.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一种犯罪。它不仅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而且也侵犯公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因而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有关挪用公款的犯罪主体、对象和客观行为方面存在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6.
《刑法》67条第2款所规定的“以自首论”,应以“余罪自首”称谓为宜,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就其构成的规定,符合实际情况,应予以坚持。  相似文献   

7.
"侵犯知识产权罪"立法之疏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刑法》关于“假冒专利罪”的规定与其它侵犯知识产权罪在处罚上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假冒专利罪”与其它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比较,指出“假冒专利罪”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可能 导致的误区,分析该罪在立法上的失误与疏漏。  相似文献   

8.
潘顺  李斐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1):103-105
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涉农职务犯罪中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应该结合“从事公务”的标准来认定,包括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村党支部工作人员和村经济合作社工作人员,该种犯罪在客观方面的认定可以结合挪用公款罪的三种形态、特定公物与一般公物的不同、共同犯罪和数罪并罚等问题进行探讨。他们不是在“从事公务”时实施的犯罪行为将构成挪用资金罪。  相似文献   

9.
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迫切要求刑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但是我国刑法中挪用公款罪的规定表明刑法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是不平等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刑法保护处于弱势.我国应改革挪用公款罪,加强刑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并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下发座谈会纪要时,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参照执行,这样一来,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犯罪案件时可以依据座谈会纪要,座谈会纪要也就具有了与刑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同等的法律效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不正常的,是与我国刑事法治原则相违背的。座谈会纪要中关于挪用公款罪几个问题的处理意见,有类推定罪的嫌疑,并违反刑法关于挪用公款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对挪用公款罪犯罪客体的认识决定了对其构成要件的理解。笔者认为挪用公款罪的客体之一应该是完整意义上的公共财产所有权,该罪的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为对公共财产所有权的威胁。在此基础上,笔者就挪用公款罪争议较大的犯罪对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对挪用公款罪犯罪客体的认识决定了对其构成要件的理解。笔者认为挪用公款罪的客体之一应该是完整意义上的公共财产所有权,此外,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也侵犯了公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在此基础上。笔者就挪用公款罪争议较大的犯罪对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孝"对"死刑"     
“百善孝为先”,孝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大义,中国文化倡扬行孝,乃至对孝子之罪法外开恩;“不孝”乃元恶,“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与“不孝”孰是孰非?人人行孝则天下自平;人人不孝却国将不国!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方面的“原罪”在历史的各个转折关头都存在,但它是一种不可用现行法律加以惩罚的“罪”,是一种能够推动历史进步的“非罪”之“罪”。中国民营企业的“原罪”,与历史上的“原罪”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是特殊的国情导致的体制之“罪”。我们在舆论上不宜大张旗鼓地声讨和清算民营企业的“原罪”,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要严格惩罚民营企业的“本罪”,同时要保护民营企业的进取心,优化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宣传民营企业的经济功绩。  相似文献   

15.
《大明律》中规定的“盗”罪包括有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诈骗等,这些规定既继承了《唐律》的有关规定,也有细微的变化。通过分析这些规定,一方面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法典中对这些犯罪的立法规定,同时也可以将其与今天的刑法做一些比较,得出有关刑法的立法技术及模式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霞 《信息化建设》2006,(11):59-59
我们在使用Word编辑办公文档时,复制与粘贴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操作。可是大家知道吗?“粘贴”命令还有个同胞兄弟——“选择性粘贴”,它不仅同样可以完成粘贴操作,而且功能更为强大。  相似文献   

17.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催收非法债务罪”是对当下我国民间借贷、套路贷等行为所引发犯罪问题的立法回应,充分体现了当前积极的刑事立法观。但该罪设立实施后所带来的司法适用难题,如法益保护范围界定上的模糊、罪状规定理解上的歧义,以及与他罪关系不够明晰等问题有待解决。基于对刑法条文规定构成要件的检视,催收非法债务罪所保护的应为社会公共管理秩序和个人人身权利双重法益。在犯罪主观层面,需具备催收非法债务这一主观违法性要素。在与他罪关系的厘清中,本罪与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非法侵入住宅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竞合,与寻衅滋事罪则属对立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应择一适用。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立法解释,对1997年修订《刑法》第294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规定必须同时具备四个特征。本文从一起部级挂牌督办涉黑案件入手,论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成立及处罚。  相似文献   

19.
黎洋 《科技潮》2005,(8):51-51
背单词到底是采用“高音广播”的方式好,还是默读好?如果再动手抄写几遍,效果是否更佳?在最新一期的《科学》上,刊登了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果蝇试验发现:果蝇在同时使用嗅觉和视觉时,它的记忆能力会得到增强。而走入果蝇的“认知世界”,对解开人脑记忆奥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门户”曾一度是人们眼中“互联网”的代名词,然而,在当前逐渐“行业细分”的“后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天”究竟还是不是“门户的天”?而作为曾经的门户“元老”,搜狐屡现衰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它如何才能将曾经的“品牌优势”转化为“赢利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